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火红大明 » 第十三章 大生意(二)

第十三章 大生意(二)

    聊天聊天,聊着聊着就没时间观了,老宋看了看手表已经晚上十二点了。杨小了进来拍了拍门看到三个人还没睡,“少爷你在睡两个时辰,我接着盯。”

    “四个时辰天就亮了你先睡吧,我们三个人一人一会就好了。你明天还得带孩子们采集木槿树叶子呢。”杨项东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件外套出去了。

    夜色漫长,天总要亮。四月三十号,老宋有了两个好劳力,就安排俩人不要闲着。锯木头接木头,目的就是要把围栏建造出一个大概,提起门口种的草,老宋说“我们哪有时间搞绿化啊,那是专门种的给猪做饲料用的,配上豆渣喂猪。目前没种多少主要是咱们猪圈还没垒起来。想要猪长得快出肉多,这点也不够,种植面积必须够大才行。”

    拿着锄头刨坑的吴肖连嘴里碎碎念着,“咋了?念经呢?”吴启荣把削尖的木头用力怼进吴肖连挖的坑里询问。

    “没,我在想昨天杨相公教的粮食两个字。”吴肖连连忙解释着。

    “肖连我记得你好像还在咱们府上读了几天书的,我也不知道你学了多少字儿,那时候你特别不会学习方先生老打你手心,后来你家老爷子去世你就不去私塾了。前后待了有两个月了吧。”吴启荣回忆着。

    “少爷还记得啊。”说起这个吴肖连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后脑勺,“其实没有俩月,在第二个月二十六号那天我就走了?”他沉默了一会接着说:“其实我还是挺想学点文化的。”

    “这事情你就不如大壮了他可是比你干脆,这小子没听课就想学了来的,你也想学我就安排你和他们一起来这里和老杨学。老杨这人教学你也听了一节课,比方先生生动有意思。”吴启荣挥动铲子埋桩子。这让他觉得文字和知识对孩子们的诱惑有多大,尤其是杨项东和老二这种茅坑旮旯通北京的人,教孩子们课堂的氛围那可是相当融洽的。也怪不得本来是活泼的吴肖连对于能让自己学到知识的事情有些张不开嘴,封建世俗的规矩也让他不确实吴启荣会不会怪罪自己不务正业,也不确定杨项东会不会教他。不过晚上八个孩子座位变成十个,因为杨小了也忙完了,今天准备听一节课。吴肖连就坐在杨小了旁边,成了同桌,不,应该是同蹲。

    老宋今晚让吴启荣和杨项东好好休息,毕竟明天要出门了,有个好状态迎接明天的生意谈判,他和杨小了倒是去忙活去了。

    早睡早起身体好,第二天天还未亮,老宋已经在厨房里炊烟袅袅了,和他一起帮忙的秋娘王小哥忙活着蒸馒头,煮粥。带着小麦香气的馒头味道让起床刷牙洗漱的吴启荣和吴肖连肚子咕咕叫唤,不一会杨小了带着睡眼稀松的孩子们出来。带着孩子们把脸洗了清醒了一下。“排队!报数!”看着孩子们如同上体育课的学生,吴肖连皱着眉头,杨小了带着孩子们跑步拉伸身体。吴启荣看着孩子们觉得还是应该给孩子们搞一头奶牛,弄点牛奶喝。

    “老宋你带孩子们好好干,我们中午没时间回来了,有事情晚上等我们回来说。”杨项东和吴启荣和吴肖连带着货物下山。“杨相公再见!”王小哥带着孩子们一起喊到。

    “和宋先生做事情要小心,注意安全,晚上我还要检查作业的昂。”

    “好……”听到杨项东这话语气就没有刚才那么的热烈了。

    山下吴启荣安排的马车已经等待很久了,一路上不停息就来到了目的地文登县,几个当差的官牙本来朝着他们走过来,但是他们看到吴启荣吴肖连两人,特别是吴肖连身着百尺崖守御千户所府佣人衣服,又看到吴启荣那一张脸,并没有上前为难。转身出城了,也不知道又去哪里勒索去了。在城门外茶摊边,支好摊子吴启荣杨项东带着50斤的普通肥皂和五斤的槐花香肥皂。样小了和吴肖连接替摊子,俩人刚走进文登县胭脂铺店里,看来伙计被掌柜的交代过了,伙计很热情的把吴启荣和杨项东带进带客厅,热情的把吴启荣和杨项东手中的肥皂拿走,并上了茶,品了一口吴启荣惊讶的说。“可以啊今年的新茶。”

    “嗯!上次我喝的也是。看来这事情李掌柜很重视啊。”杨项东放下茶杯他们走了一路也确实渴了。

    负责的一个伙计第一时间就去后堂通告李掌柜,这时候李掌柜拿着从济南府带来的信,其实这封信大概内容在前两天的信里提到过,不过这次除了这个事情就是关于一批生铁和盐巴的事情。对于和杨项东他们做的肥皂生意,李掌柜接到的指示是务必促成,为了这个事情济南负责的大掌柜会在这个月初一到达,不过李掌柜也不太明白,今天已经初一了可是大掌柜还是没来。这时候通报的小伙计,已经一路小跑过来了,得到消息的李掌柜可不敢怠慢,带着伙计一路小跑前往待客厅,此时在厅内的两人已经三杯茶水下肚了。“哎吆,琐碎事务缠身,吴公子和杨相公两位久等了。还望宽恕。”李掌柜拱手致歉。

    “无妨,无妨,李掌柜经营文登县最大的胭脂铺事务繁多,事事都要劳心。有时间接待我两人已经是我等幸事了。”杨项东带上了高帽。“这是我等新做出的肥皂,李掌柜慧眼独到,还请掌柜的细看。”吴启荣拿出那一斤槐花香的肥皂。对于这个新的肥皂,李掌柜惊讶的表情一瞬而过,吴启荣看了看杨项东的点了点头,开口说到“李掌柜,肥皂已经送到,这新的礼物也送到了,我们还有其他的要事。李掌柜没什么事情,就先告辞了。”杨项东也起身要离开。

    “两位两位时近中午了,不如两位留下来吃顿便饭。”李掌柜没等待杨晓东吴启荣两人回答就✓门外喊到。“洞子洞子,去迎春楼行一间包厢。”随即扭过头来说,“还望吴公子和杨相公赏脸。”吴启荣杨项东面露难色。片刻后吴启荣长叹一口气,“盛情难却。杨相公就应了李掌柜的邀请吧。”

    迎春楼包厢内,李掌柜端起酒杯率先给两人敬酒,开口询问“两位的肥皂,真是乃一神物,店内的衣物用后干净如新,对日常百姓来说确实是大大的福音。可是这一物仅文登县内百姓可用实在是大大的遗憾,此等好物应推广到登州府,推广到山东都行司,让更多的百姓享用才对。”

    “李掌柜这话我爱听,此等好用之物,不应只有文登县百姓独有。应该让更多百姓体会才是。”吴启荣一口酒下肚,看上去有些晕乎乎得模样。

    “吴公子这话没错。但是我等人手不足,仅文登县内行走已是穷尽力气。”说到这里杨项东也是长叹一口气。“此等好物怎么也得有李掌柜家,福禄商行,这么大的生意才可。”杨项东这话有点味道。“可惜我们势单力薄,既无人脉也无人手,可惜了这么好的东西只能在文登县内。”

    “杨相公不知……”李掌柜这话还没说完。

    吴启荣开口:“不知李掌柜的福禄商行有无兴趣。”

    “两位也知晓我福禄商行不仅是登州府,整个山东都行司,甚至江浙一带也是店面商铺众多,这人脉人手场地自然不缺。”李掌柜画风一转。“这肥皂一物,两位公子抛头露面,里外忙碌,不知道……”

    “这事我和杨相公拍板即可。”吴启荣大手一挥。

    “也不知两位每月产出多少,这每斤价格几何。”李掌柜询问两人只见两人身上的醉意已经荡然全无。要知道三人已经喝去二斤多酒。连李掌柜自己也有点晕乎,杨项东拿出一份文稿递给李掌柜。

    “今年我只能确定每月800斤的普通肥皂,200斤的槐花香的肥皂。所以我只能和掌柜的以这个为标准签订合同,如果明年我们的产量增加了,我们可以重新签订合同,且我们确定只和李掌柜的福禄商行合作。至于双方的违约金数目与具体条款,都已经在合同内悉数书写。”杨项东开口。

    “两位实不相瞒,此事庞大,我一人无法决定我只能告知济南不过两位不要担心,此事成数很大,我也将尽力游说。但是两位也知道济南到登州府路途遥远,书信往来也需多日,两位可在店内小住几日等待。”李掌柜连忙解释。

    “李掌柜大可不必,我等确实还有要事要做,店里小住此事不可,如果李掌柜有消息传达可前往百尺崖守御千户所寻我便可。”吴启荣和杨项东最近可没有时间。现在吴启荣要回去重新安排人手,和李掌柜这里的事情成不成,自己都要干。目前想多赚钱就必须增加产量,山里的生产运输。山里的地产也需要采购,这事情多的很。他可没有时间在这里等一个虽然成功率很高的不确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