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火红大明 » 第十九章 新营地建设

第十九章 新营地建设

    一路小跑,百叶带着自己手下孟子石到了码头,这时候自己派人安排的苦力已经到了,一共18人。

    “哎吆!百爷?又来麻烦你了啊。”福禄商行的管事孙掌柜作揖行礼。

    “哎!孙掌柜这话说的见外了。兄弟们还指着孙掌柜给大伙儿赏口饭呢。”百叶客套着。

    “那就烦百爷和兄弟们了,这批货可是莱州府知府李大人定的。”孙掌柜解释。

    “哎!兄弟们办事,孙掌柜还不知道?”百叶摆摆手表示放心。

    “那就麻烦兄弟们了。”孙掌柜扭过头对伙计招招手,那伙计拿着一份礼盒过来,百叶打开一看一脸笑容直呼孙掌柜太客气了,一边扭过身来递给孟子石。

    “兄弟们!干活吧,小心着点,要是给给孙掌柜磕了碰了。你们这些腌臜粕材可赔不起。”孟子石扭过头来对身后的苦力吆喝到。

    “这是你的,这些是那些苦力的这些是给虎爷的。”百叶一边交代一边给孟子石分配红包。

    “嘶……啧啧啧,怪不得这些苦哈哈一听要给百爷干活了争着要来,这工钱……啧啧啧啧啧啧。”孟子石颠了颠手中的银子感慨着。

    “你小子废话真多,对了,把这个也给虎爷带过去。”百叶说着把孙掌柜给的东西推给孟子石。“快去早点办完咱们下馆子。”

    “好唻!”孟子石开心的屁颠屁颠出去了。

    “不得不说还得是项东你啊,门窗规格,房屋结构统一,十天就可以修建三间一套的土培房,五个施工队一起开工,32套居民房大框架七月底就完成了,规格都一个样子施工起来就是快。”八月十四日一个多月没来的杨项东终于回到山里了,漫步在工地里,老宋正接着给他介绍。“山的夹角那里地皮全部只够做32套的民居,现在有15套的门窗已经安排就绪了,可惜不是玻璃窗,要不又大又亮。另外19套的房屋内部墙体已经用石灰刮大白,剩下的最多这个月底就可以完成。32套整体分成东西两部分,16户一个生产队,中间主街道有五米宽,道路地基已经安排好了。排水沟和污水沟已经准备就绪,等青石板一到我们就可以安排铺设,要不是咱们没有水泵自来水早安排上了。”

    杨项东看来精神不错,一边走着一边听老宋解释,“夹角外面是学校和操场,这里就比较大了,一共是4间教室,现在有36个孩子,我们没有分开男女班,只有大班小班。现在小班孩子最多了平均年龄九岁半,等秋收结束后安排他们进学校,计划是安排秋娘教识字,王小哥教算数。上午小班学习,下午自习,大班人就很少了,只有12个,上午自习下午学习,每天两节劳动课。学的最快的还是秋娘和王小哥,他们现在正在学习3000以内得加减乘除。估计下个月就可以教简单的几何了。要是出几个几何人才,我就可以带他们做一些简单设备。晚上杨小了组织夜校,那些成年人也要学习。”老宋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学校这个月就可以竣工了。剩下的河对岸了,那里畜厂和蚯蚓土厂可以缓一缓,不过他们的上游那里的工坊不能缓,三个施工队最快也得在九月中旬完工,九月雨水就多了。”老宋还是有些着急。

    “难民的住所分配下来没有?”走过路上的小桥,杨项东询问。

    “住所没有进行分配制度,以工作效率优先分配住所,现在一共住进去10户。不过他们的热情都很高,毕竟这里有吃有喝还给分配住所。不要说大明了,就是咱们那会谁给你这么安排。”老宋介绍着情况。“就是人一多,吃饭的嘴也多了。”

    “这里有没有一些专业人才?”杨项东询问。

    “有两户会点泥瓦匠的活儿,一户会点木匠,不过这几天一直给匠人们打下手,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们都做的了,这一批工程做下来。我估计下次盖房就不用雇佣这么多泥匠石匠木匠了。咱们自己就可以了。”老宋回答。

    “荒地开垦怎么样了?”杨项东又是一问。

    “抢种的事情你也知道的,现在十九户人我分配成了两个生产大队。开荒,目前山林地开垦32亩,荒地135亩,现在夏季还是以开垦荒地为主,等到了冬季,主要开垦山林地,我准备明年在山上种植一些桑树果树啥的。”老宋也是如实回答。

    “不给他们分地么?他们有自己的土地耕种热情会更高。”杨项东行走在居民区,左右看着。杨小了和王小哥正在墙上刷标语。

    “目前不行,按照现在的土地产量,一人得耕种4亩土地才能不饿死,我们的开荒土地有效,我还是建议先搞大农场生产队模式。将土地开垦出来成了熟地,把灌溉水渠全部修建完成,产量稳定了以后安排分地。而且我觉得工业人口和从事农业人口分开了比较好,对我们的土地压力小。老宋说着自己的安排。

    “我也有这个想法,现在吴启荣在卫所内还可以迁移过来8户人,人只会越来越多,土地是有限的。工农业人口分开是必然。”杨项东表示同意。

    “这前提是必须保证粮食稳定供应。”老宋说出关键。

    “这个我和吴启荣已经敲定好了,他们家粮食供应足够我们了。”

    杨项东也有安排。

    “小宋先生好!”一个农妇对迎面而来的老宋打招呼。

    “李家嫂子,今天中午食堂做啥了?”老宋停下来询问。看了看篮子里的菜。

    “三天一荤,昨儿个馒头大锅菜,今天吃面条子。”农妇李家嫂子开心的回答。

    “多做点,大伙儿忙活一上午了都。”老宋嘱咐着。

    “那一定多做,这忙活一上午肯定给大家吃的饱饱的啊。”李家嫂子开心的保证,“小宋先生你还是早点来吃,面条放久了坨坨了,不好吃。”

    “肯定!肯定!”老宋乐呵呵回答。

    “小宋先生,每次说的好听,那次都是数你最晚。”听着虽是埋怨可是满满的关心。

    “今天一定!”老宋保证着。

    “那我可等着小宋先生。”李家嫂子提了提篮子说:“我去忙了!”老宋点点头。

    “人缘不错嘛宋村长。”看着李家嫂子离开,杨项东调侃着。

    “其实还是劳动人民最朴素简单了。”老宋却语重心长。“只要不压迫他们,给他们分配土地,他们就是优秀的农民。他们也是善良也很简单的。说起来这些家伙还要给咱们立起来长生牌位呢。哈哈哈哈哈”

    说到这里,老宋哈哈大笑。“我可不是什么救世主,给我捧得这么高,我可是怕啪叽一下摔下来啊。”笑意过去后老宋严肃的说。

    “对了。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明天给匠人们放两天假发点东西,现在工地里的居民也要发月饼发福利。孩子们也得准备点好东西,这些东西,今天下午老二和启荣俩人就给带到工地回来。”杨项东说着。

    “你这资本家还是有点善心啊,最近有一户石匠和两户木匠想定居在这里。”老宋想起来一件事情。

    “嗯!这可是个好消息,让他带徒弟!带出一个给他分红,带出的土地越多分红越多!不过度量衡要用我们的公分米为单位。”杨项东补充自己的意见。

    “咱们有必要给工地起一个名字吧,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家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强。”老宋谈起来另一个话题。“还有,这些是营地现在的一些情况资料,都是王小哥他们这群孩子们整理出来我和小了复查过得。你看看”

    “这些事情等下午启荣他们来了晚上碰头会决定吧。”杨项东回答。

    “百爷。你吃!”孟子石把一份鱼端到百叶面前。“要说对虎爷的忠心还得是百爷您,我把礼物给了虎爷,虎爷连连夸奖您好几句。并让我告诉你明年就是百爷您负责码头的事情。哈哈哈哈哈哈”孟子石开心的给百叶斟满一杯酒。

    “虎爷安排谁去干嘛,那是虎爷的事情,咱们这些跟虎爷混的,要紧的是把虎爷交代给咱们的事情办好了才行。”百叶将酒杯一饮而尽。

    “那是!要我说跟着虎爷的还得是百爷您为最,对兄弟们那是没的说。那些马三什么的比起百爷您差远了,要我说不单是这码头的事情,您就该做咱们得二把手才对。”孟子石越说越激动。

    “哎!石头你喝多了。”百叶一边说一边给孟子石空了的酒杯倒满。

    “咚咚咚,”包厢门外传来敲门声。孟子石一个激灵起身开门。门外一个身高180身材健硕的男子,相貌平平,一身粗布长衣在他身上贴合顺眼,简直就是天生的衣架子。“哎吆李哥你咋来了。”孟子石一边说着一边把那叫李哥的大汉请进屋内,自己则一脸笑容嗯转身出去带上房门。

    百叶看清那李哥相貌后已是起身,热情的走过来百叶身高只有170矮了李哥一截,走过来拉住李哥的胳膊让他坐下,“李大哥吃了没?”百叶询问着却把新的酒杯碗筷递给李哥。

    “百叶,我吃过了。最近在忙什么?”李大哥摆摆手,询问起百爷的近况。

    “最近福禄商行的孙掌柜一直在往南面运肥皂和关外的山货,兄弟们最近事情有的忙。”百叶据实以答。

    “百叶,你们力行是不是最近来了一个叫刘权的家伙。”李哥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