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火红大明 » 第六十三章 偶遇(三)

第六十三章 偶遇(三)

    等待吴梦麒与董遇时出来已经是小一个时辰了,两人得脸色凝重,吴启戎也没有多问只是安静的跟在两人身后。临近年关陶朗先又是新到任知府,府内都是打扫忙碌的下人。吴启戎可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他大概看了一下府内的格局看着进进出出的下人,吴启戎长叹一口气。这让他想起来兴华公司可没有这么多的事情,除了一年时间经常到夜里两三点还在凉着的灯在腊月二十五开始陆陆续续的熄灭,他们再次点起最早也在正月十五了,作为最主要办公室得那几间一年偶尔只有那么几次才会熄灭。除了几个大的喜庆灯笼杨项东书写的一副对联,其他的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装饰,比较好的就是每年大年三十在公司的团建晚会,这个已经成了公司的传统项目了。而年三十晚上晚上零点兴华公司会有一场烟花,比较有意思的是因为忙碌的工作加上兴华公司持续不断的夜校扫盲,逢五休一的工作时间,新华公司上下居然没有信仰宗教的思想,工作时厂里会进行竞赛,做的最多最好的人会被奖励,文字普及让兴华公司人员除了开心的接受和感觉自己笨拙以外没有任何反感情绪。相比于兴华公司内热热闹闹的学习工作氛围,虽然陶朗先府内也是一派忙碌,不过吴启戎还是感觉到了很大的差异。正在吴启戎自己emo的时候,那身穿浅红色羊毛大氅的身影从内院出来急匆匆和小丫头貌似讨论着什么,不过依旧因为距离比较远,虽然吴启戎没有身在知府府内的那种谨小慎微,不过对着一地官员的女眷一直看,确实有点不太礼貌,三人不做停留走出陶府。

    和吴启戎忙着巴结领导不同,杨项东在兴华公司二楼,吴启戎印象中很少熄灭灯光的房间内,杨小了在最后一次南下船队后北归,今年杨小了终于将今年的年假用了一共一个月的时间,不是其他原因是因为杨小了想家了。屋内杨小了坐在椅子上大概说了下自己的情况,其实杨项东也知道,一年多的时间没见,杨小了黑了也壮实了很多。同样的杨小了眼中的杨项东也因为一年时间四处跑动,本来还有些圆润的脸也瘦了很多,“少爷这次回去我看看能不能在潞安府找到老爷亲人不过我会尽力的。”可能是触景生情,杨小了语气很沉重。

    “小了,我家本来就是因为得罪了人才出来了,你这次回去先把你自己家人安顿好,能来的都让他们来,路费什么的回来我给你报。”杨项东放下手中的文件。“对了小了,我记得你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来着,我记得我们走之前你还带他们来家里的。”

    “少爷你还记得啊。”提起这个杨小了就满脸喜悦。要知道自己去做书童完全就是为了自己弟弟,后来又有了两个妹妹,自己本来每月的那一点点赏赐,也全部交给了家里用来养育自己的弟弟和妹妹。自己跟着的杨府得罪了人,杨府不得不离开潞安府来到山东投奔亲戚,如今自己离开潞安府已经四年了。当时自己两个妹妹,一个三岁一个七岁,自己的弟弟现在也有十五六岁了,在离开潞安府的时候杨项东该给自己一笔银子让他安顿家里,这次回去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他们。大年初一杨小了带着两个警卫员一辆马车前往潞安府。同样的一只难民前往文登县。

    “这是今年第几批了?”杨项东询问身旁的秋娘。刚刚度过年初三,今年的难民来的格外早,杨项东越来越明白名声在外有好有坏,大善人名声传的可比大恶人快多了。

    “这已经是今年的第四批了。大部分都是从青州府,莱州府。更远的还有人从济南府。大部分都是这三个地方来的,今年差不多有1000多了,今年刚刚开始就这么多人,咱们还要从文登县和容城县接纳20000多人,今年是不是必须停止从杨百叶那里收容难民了。”秋娘回答道。

    “这个事情启戎已经在做了,你通知一下吴大壮和吴災病两个人,内务部(兴华公司内部贪腐事务调查与反怠工特别部门)要严格登记与审查,要不让913事件(去年六月十三日因为难民和内部人勾结发生的特大贪腐杀人案件)再来一次。”这里不得不叉开一下话题,这支内务部原来是由负责公司工人纪律还有工人委员会,贪腐调查部门还有警察部门四个部门组建而成,原先三个部门各司其职没有统一的领导,直到去年发生的九一三事件将有些散漫的部门弊端全部暴露出来,加上部分宗教人士的煽动,杨项东与吴启戎决定将其进行整合,所谓整合就是将部分只有行政权利的单位增加一个刑事单位配合,而涉及公司所有得刑事案件将不再由各个街道派出所的警察部门管理,全部由这个内务部负责。其属于一个公司高层的临时部门,随时可以裁撤,但是其所有的事务全部向兴华公司高层的四人负责,内务部有调查审讯职权,得出的审讯结果由四人决定。而这个部门的建立,杨项东吴启戎可是下足了心思,首先是负责人由原来兴华公司总部保安队队长吴大壮担任领导。其次杨项东从干部学校抽调了60人的干部,完成小学课程的80人还有部分从警察系统抽调出来的人员。对于九一三出现的宗教分子,杨项东也没有手软,全部被清除出去,对于犯事的轻的军棍,重的直接枪毙。为了未来的渗透问题杨项东又让内务部负责了情报工作,在登州府九县陆续开始建设情报站,依托饭馆酒楼茶馆建立。比如蓬莱的辛鲜坊就是情报部门建立的,所以目前的内务部成了一个大部门。杨项东对这个事情比较看重,秋娘也就记录下来。

    此时吴启戎也到达了辛鲜坊,雅间内热乎乎的暖炉,无烟煤加上蜂窝煤的设计上房间内不仅温暖而且没有任何煤烟味道,酸甜口的辣口的咸口的,还有刚刚研制出来的大棚反季节蔬菜让这顿接待的酒席规格很高。看着这顿饭菜杨百叶心里知道肯定是吴启戎有要事和自己谈。“杨大哥这几年在蓬莱混的越来越好,也承蒙杨大哥的帮助,要不这辛鲜坊也没办法落脚。”吴启戎半拍马屁半说实话。

    “哎!吴少爷这么说可就是抬举我了,要不是能接下兴华公司在辽东半岛的盐巴肥皂这些生意。咱现在还在蓬莱街头瞎逛呢。”杨百叶也不是客气,兴华公司的东西确实好自己也沾了光。“尤其是今年在江南的那几笔大生意,要是没有兴华公司的帮衬,咱今年这个年怎么也过不好。来来我敬吴少爷一杯。”杨百叶说着就端起酒杯,一杯酒下肚,“我这今年还有些铁茶的订单还需要在南方采购,而且贵公司在台湾岛的蔗糖也是物美价廉,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合作。”杨百叶也不藏着掖着,他就喜欢兴华公司这些办事的人,没有什么半遮半掩的话,他们不论干活还是办事都讲究一个效率,简单明了的把事情完成把话说清后继续干别的事儿。

    “这个事情我会和老宋沟通一下,不过我也丑话说在前面,兴华公司现在在台湾岛上没有太多的甘蔗产量,如果小批量的用来走动那应该够用,用来出售这可完全不够。目前我们兴华公司也只是用来当做内部福利分发,剩下的产量都在南方用来开拓市场,今天咱们喝的甘蔗酒也是属于特供。没办法我们在台湾的人手有限,这么大批量的生产需要的人力物很多,怎么也得三五年的。”吴启戎想起这个就有些头大。

    “贵公司确实很缺人,也不知道今年有多大需求,我这里也好有个准备。”杨百叶对于接受运输难民这个生意也不错,兴华公司按照人头付钱,对于杨百叶来说去年差不多给他弄了5000多两银子这可比自己弄几个赌坊强太多了。

    “公司拖我来就是和你说这件事。”吴启戎端起酒壶给杨百叶的酒杯倒满。听到兴华公司关于难民的事情杨百叶一脸期待的表情。“贵公司今年打算弄多少人?”杨百叶的兴奋的询问。

    “今年新到任得陶知府也不知道杨大哥知道不?”吴启戎询问。见杨百叶点头吴启戎就将威海卫和百尺崖守御千户所两地计划接受20000难民的消息告知杨百叶,这个消息可是让杨百叶惊讶不已。倒不是吴启戎收容这么多难民的事情而是吴启戎的老爹和董遇时居然和新知府关系这么亲近,看来自己不仅不能因为没有移民生意而不高兴反而还得加紧和兴华公司搞好关系。杨百叶急忙表示收容难民的事情实在是让自己分身乏术,而且每次收容难民也麻烦的很,可是自己行走江湖这么多年靠的就是讲义气。答应了兴华公司收集难民就不能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