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终医 » 第14章 针灸领悟

第14章 针灸领悟

    “小九叔,我一直都想问你,明明能在大城市发展,干嘛一定要回来继承太爷爷的医馆呢?”陆霜好奇道。

    陆九笑道,“可能我也不想陪他们卷吧。”

    陆霜笑道,“嘿,我就知道,可是我爸妈他们都不理解,还在说你不珍惜这么好的发展机会,哼哼,什么发展机会啊,无非就是拿命换钱而已。”

    陆九摇摇头,“也不能这么说,好多人就算拿命也未必能换到多少钱,你我如果不是父辈的努力,哪里有现在这种思考的时间,早就为了生活去奔波了。”

    陆霜点头,“是哦,那就更不能荒废青春了,我决定,十八岁的时候要完成一个梦想。”

    陆九好奇地问,“什么梦想?”

    陆霜神秘一笑,“等我实现了再说。”

    “快到点了,我得回学校上晚自习,拜喽小九叔。”

    话音未落,小丫头就已经消失了。

    陆九笑了笑,随即开始收拾东西,也准备下班。

    陆九爸爸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排在最末,是家里的小弟。

    陆九出生也就相对比较晚,显得辈分特别高。

    陆霜则是陆九大伯的孙女,比陆九小十岁,也不知道是不是小孩子都喜欢跟大孩子玩,从小这帮侄子侄女辈的小屁孩,都喜欢跟在陆九屁股后头,唯他马首是瞻。

    这些小屁孩有时候连爸妈的话都不听,但对陆九却是言听计从,当然也有例外,陆霜就是那个例外。

    她虽然喜欢黏着陆九,但总是一副小大人模样,什么事都喜欢抬杠,你要是不能在道理上说服她,她就能骑在你头上拉屎,格外嚣张。

    当然,陆九能在道理上说服她的时候,就会用道理,不能说服的时候,那就用拳头。

    所以,面对任何事,办法总比困难多。

    回家后,陆九吃完饭便啃起了医书。

    这次他吃的是陆氏针灸。

    陆氏针灸他从小就学,书也看了不下十遍,这也主要是因为书的内容并不多,全篇也就一万多字,其他内容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

    不过陆九听他爷爷说过,陆家这本针灸已经传了好几百年,最开始的那位祖先应该是在明朝的时候拜了一位老先生学医,后来陆家就开始世代行医,直至今日。

    尽管陆氏针灸的内容可能不是很多,但涵盖的疗法却非常丰富。

    就针刺配穴的手法便有好几种,如原络配穴、俞募配穴、会郄配穴,除了这三种最基本的配穴治疗手法外。

    还有远近取穴、简易二穴,以及经过几百年临床所增加的陆氏独门配穴法。

    这些个配穴手法在治疗一些简单的小病时,几乎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比如前额头痛,如果采用远近取穴的话,远取合谷、内庭,近取印堂、阳白。

    如果用简易二穴的话,中脘、解溪即可。

    当然,任何手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述取穴疗法,也可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加穴治疗。

    陆九撕下两页书后,优雅地塞进了嘴里。

    入口柔,一线喉。

    流光进入口腔后,陆九脑海中又开始对过往知识打碎重建,然后便对所学医术再次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

    因为是针灸,所以这一次的领悟只与针灸有关。

    “得气”、“催气”、“气至”、“气满自遥”、“守气”……

    针刺的要领相对于辨证要简单得多,哪怕是一个初学者,只要胆子够大,知道一个小毛病扎哪几个穴位能好,照样可以操作。

    当然,初学者最好不要扎躯干,那样扎错了是真会出事的,手和手臂就没什么风险了,扎错了也顶多就是疼一下,然后流点血。

    针刺是个累活,需要经验的积累,说白了,针刺的功夫要想上去,得日积月累的练习,直至找准气感,下针便能得气,然后通过提插捻转的手法进行催气,最终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陆九发现吃了两页书后,饥饿感并没有得到太大的缓解,于是又撕了两页。

    结果这两页吃下去之后,依旧没有达到七八分饱的程度。

    直到陆九又撕了四页后,他才终于得到了满足。

    看来也不是什么书价值都一样,陆氏针灸虽然传承了几百年,但跟黄帝内经比起来,底蕴还是有所不足。

    吃完后,陆九开始闭目养神,慢慢消化这些知识。

    半个小时后,陆九缓缓睁开眼,恰好他的手机也在这个时候响了起来,陆九定睛一看,随即咧嘴接通了电话,“有事?”

    “你辞职了?”彭炎道。

    陆九道,“嗯。”

    “什么原因。”彭炎道。

    陆九道,“我想经营我爷爷的医馆。”

    “……”彭炎第一时间没有接话,过了好几秒才回道,“你是不是脑子被门夹了?金陵中医院是金陵最大的中医院,综合实力在全国排第三,知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这里的编制梦寐以求,你说不要就不要,你……我特么真想骂人,艹。”

    陆九笑道,“可能我的选择确实不算对,不过事情都发生了,再说这些也毫无意义,不是吗。”

    彭炎怒气未消,“你爷爷的医馆是金子做的啊,能让你放弃金陵中医院?”

    陆九笑道,“怎么说呢,我爷爷这个医馆就算是开一千个也比不过金陵中医院,但,他是我爷爷的医馆,就这一点足够我放弃了。”

    彭炎撇嘴,“我真是搞不懂你们这些中医传承人,同样都是行医,为什么一定要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咱们那一届,论医术你绝对是第一,连老师都说就你这样,规培结束完全可以当主治医师,明明你可以在大医院救治更多的患者,偏偏自己窝在小地方浪费本事,中医要都像你们这样传承,不入土才怪。”

    陆九不否认彭炎说的话,论价值最大化,自己留在金陵中医院肯定是最理想的一条路。

    无论是家人还是亲戚朋友,都会乐于看到这样。

    只是那段时间,陆九自己已经钻进了死胡同,他就想保留住爷爷留下来的东西,谁劝都不好使。

    结果后来出了那个怪事,一切便就这般顺其自然地走了下来。

    或许从一开始,陆九不接这个医馆便什么事都没有。

    他会留在金陵中医院,会成为主治,主任,会成为金陵中医院小有名气的医生,也会成为亲戚朋友们羡慕的成功人士。

    但,人生本就没有回头路,既然做了选择,那就只需要顺其自然地走下去便可,恼怒、懊悔,已经没有意义了。

    “不会的,这不还有你们吗。”陆九笑道。

    “你阴阳怪气是吧?”彭炎道。

    “真心话,中医靠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两个医术高超的医生,你我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陆九道。

    “那是你以为,在我看来中医要是水平不高,根本就不能叫中医,顶多就是个学徒,学徒多有什么意义?”彭炎道。

    “量变引起质变嘛,这事急不得,反正我对中医还是挺有信心的,它迟早会回归正常的历史地位。”陆九笑道。

    “也就你在那盲目乐观,算了,不聊这些,什么时候有空聚一聚,你知道的,有人盼了你三年,结果你一声不吭就走了,哪怕只是普通朋友,至少也应该说声再见吧。”彭炎道。

    “还是算了吧,挺忙的。”陆九道。

    “也行,不回答也算是一种回答,那就这样吧,你给我个地址,到时候有空了我去找你聚聚。”彭炎随即挂断了电话。

    陆九看着手机的主界面,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女孩的面容。

    夏洢,陆九的学妹,一个不爱说话动不动就喜欢给人扎针的女孩。

    陆九还挺喜欢这个学妹的,不过当时他所有的心思都扑在工作上,并没有往那方面想。

    如今他已经离开了金陵中医院,两人可以说不会再有任何交集,自然就更不会往那方面想了,那还说什么再见呢?

    ……

    翌日。

    陆九早早来到医馆,不过正当他要打开店门时,一位大叔却叫住了他。

    “小伙子,你知道这里的陆医生去哪了吗?”

    陆九转头看向大叔,只见这位大叔略显瘦小,皮肤黝黑,说话间脸上的皱纹如刀劈斧凿。

    “我爷爷前不久过世了。”陆九道。

    大叔笑容一僵,“那现在这里……”

    陆九道,“是我,您要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我可以帮你瞧瞧。”

    大叔犹豫了一会后,仔细看了眼陆九,“那就帮我瞧瞧。”

    陆九道,“您先进去,然后扫个码挂号,我去准备点东西。”

    大叔点点头,“哦哦,好。”

    陆九刚才用了望诊,他发现这位大叔有点像劳证。

    就是那种特别瘦,但是手背上的筋却粗壮无比。

    这种症状跟劳证实在是太像了,不过仅凭望诊也只能判断出这位大叔有点像劳证,再具体的情况,就需要四诊参合了。

    毕竟现在的陆九还达不到望而知之的境地,肉眼能观察到的信息实在有限。

    “大叔,您是干什么工作的?”陆九闲聊道。

    胡松笑呵呵道,“俺是干工地的。”

    “老家哪的?”陆九问。

    “河南那边一个小村子。”胡松笑道。

    “在荆州里干了多久?”陆九走到胡松面前坐下。

    “好多年哩,从十几岁就来这边,娃儿都上大学哩。”胡松笑呵呵道。

    “有想过什么时候不干了吗?”陆九问。

    “等娃儿结婚了再说吧,干了一辈子工地,俺也只会这活儿,真要是不干了,俺能干啥?种地也不会,而且那玩意儿才能赚几个钱。”胡松道。

    “大叔,你之前找我爷爷看病,疗效怎么样?”陆九问。

    “那疗效太好了,俺记得当时是胃口不好,然后特别容易累,每天都口渴的不行,干不干活都浑身酸软没力,叫啥病我忘了,不过陆医生给我开了几副药吃了之后,马上就有效了,就是后来慢慢不知道怎么的,又开始复发,这几天我就感觉不太对劲了。”胡松道。

    “距离您上次来是多久了。”陆九问。

    “三年多了吧。”胡松道。

    “行,您把手伸过来,我先给您把把脉。”陆九道。

    “欸,好。”胡松伸手。

    陆九一边把脉,一边观察胡松的气色和呼吸。

    四诊参合中,望闻问切,为什么望闻在前,问切在后?

    其实中医在诊断的时候,是从看到患者的第一眼就开始了。

    望诊是望病人的气色、情绪、体态,一个人身体内部的毛病,是会非常直观地在体外表现出来。

    就比如昨晚熬夜,那么第二天早上起来,脸上的气色就会跟平时大有不同,有的人有黑眼圈,有的人红丝贯睛,还有的人脸部浮肿,这些东西即便是一个没学过中医的人也能察觉的出来。

    再比如身上一直有那种隐痛感,那你的眉头一定是微皱的,又或者心情不好,也会有眼角下垂的情况。

    这一切细节,都是在反应一个人的身体内部情况,所以,中医才有那句“司外揣内,格物致知”。

    中医在古时候是有解剖学的,之所以不在这条路上发展,完全是因为中医已经摸透了五脏学说,把身体内部与外部的联系都搞得一清二楚,做到了得其意而忘其形,因此,判断一个人身体内部有没有问题,中医根本不需要打开肚皮看内脏。

    就像这位大叔,陆九经过四诊参合后,已经判断出了他有劳证,而且还是那种湿气深入血脉比较严重的劳证。

    “大叔,张嘴,我看看舌苔。”陆九道。

    胡松张嘴伸出舌头,陆九顿时眉头一皱。

    湿气果然好重,尤其是脾这个地方。

    “大叔,你几年前是不是吃东西容易积食不消化,吃完之后经常会有肚子痛的情况?”陆九问。

    胡松立刻道,“对对对,这个俺忘记说了,当时确实是有肚子疼的情况,吃完药就不疼了。”

    “我现在也是这个问题对吧?”

    陆九摇摇头,“比之前更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