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十二岁后,我研究起了生的意义 » 序

    序

    童年的遐想总是如泡沫一般,虚幻且十分飘渺,若不被记录肯定会于时间的摩挲中渐渐消逝,而后湮灭,最终化为成长所需的牺牲品。而我于那时早就知悉这一点,于是就用笔记录了我的梦,直至现在,仍在将之延续下去。故而遐想和童心于我而言并非牺牲品,而是那一美好阶段的纪念物。每当我看到它,想到它时,我就能明白那时的我到底是以何种方式活着,以何种方式去观察着这世界。

    在二零一八年的时候,我那时在上六年级,做了一个有关丧尸的梦,很刺激,但仅有刺激。于是后来在上自习课的时候,我动了笔,将大小为A4的纸张给写满了,而后又与同学们分享,与兄弟们编造纸里没有的后续,又涉及到了魔法,从而为现在的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后来那页纸损坏太严重,我的热情也消去了,于是第一版就这么被我丢弃了。

    而后过了一年左右,我于初一第一学期末又写了一版,但被我搞丢了,内容和第一版差不多,也都写了一页纸,可喜的是在于优化了语言,同时为我后来写第三版(大家看到的这一版)做了铺垫。

    终于,在二零二零年的那个暑假,我的兴致达到了顶峰,抄起笔一下用手写了一万三千余字,那会十三岁,工作量确实挺大的。而后两三个月写一章,于二零二一年十月二日写完了第五章,至此小说的雏形便是定下了。后来我也放开了许多,因为从第三章开始就注定了这部小说不能成为主流,所以我也就不拘着了,把《Re:0》《约战》《巨人》《魔禁》《美好世界》等等作品的角色基本都邀请了进来,有一些必要情节也用了过来。我是真心喜欢这些角色,于是小说中自创的被我自封为神级的设定也将会因为“同人”的标签而被埋没,不过我不在乎;那些抄过来的情节,我也毫不避讳地说,这些不是我写的,因为有些人物的命运我更改不了,而原作者又描绘地很好,我由衷的佩服他们,所以我不会说那些属于他们的财富是属于我的,于是我会在有这些人物与情节的章节末尾标记出来。至于为什么有些章节不标或少标了出处,那就是因为我所想的内容和现有的作品设定有冲突或极度相像,但绝不是抄袭。比如“指枪”的功能与《海贼王》中的招式还有《原神》中荧(风)的E极其相似,但是我海贼王看到不到一百集就不看了,《原神》是在二零二二年才开始玩的,而《海贼王》中的指枪是在第一百集之后出场的,指枪的设定在二零二一年四月就有了,故只是设定撞了,并无大碍。

    人在谦卑的同时切不可失去心中的崇高,崇高并非自傲,而是自信,对自身连同自身所创造的事物保有一定自信。我对小说中的“三线”叙述是极其称赞的,还有极少人使用的“第一人称”叙事,以及并非将小说当网文而是小说来对待,还有写作语言伴随岁月的成长相较于过去愈发的凝练,内容始终保持新颖——我始终在创造新的内容,尤其是市面上几乎没有的丧尸本质,那是我最引以为傲的设定,至于“世界崩坏”这一设定似乎不止我一人想到,但能像我如此惟妙惟肖地还原“引用角色”的人大概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写小说的过程中,我也在阅读名家的小说与文章,深刻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和文字的伟大,与之相比我是沧海之一粟,宇宙之微尘,或许都算不上,但我在某个地方见证着,学习着并吸收着其中的知识与内涵,进而提升自己,并非中了“套版效应”,套用前人的模板,那样做是对自身尊严的践踏,对自我人格的侮辱。创新且优质才是这个时代应有的创作目标和创作方向。

    任何时候文学创作都是费脑子的。与理学的显而易见的动脑计算与研究机理本质相比,文学的创作是更深层且难以捉摸的动脑。我没有否定理学或说理学计算“浅薄”什么的,我也是一名理科生,故更能感到文学创作的累人之处不亚于计算编辑之类。若想创作一部旷世之作,就必须对社会生活,自然环境,文字运用等等多方面要有深刻的了解,我也不是很清楚究竟有多少面,但我明白单拎出来一点进行精炼就够折磨人的了,若没电天赋真的很难写出尽全尽美的作品。我小说中主要注重的是细节以及其他方面,所以是要动些脑子的(细节方面)。因为如果看完主线与外传是可以总结出丧尸的本质的,以及“崩坏”与千一、幽还有“三战”的幕后黑手之间的联系,三线合一都在细节中得到体现,各条线的完善也都在各个细节中得以实现,而要将这些有机统一则是难上加难,毕竟是第一人称叙事,哪有什么上帝视角呢?所以我在写作的过程中着实体会到了作家的不易与艰辛,也十分鄙视那些看不起文科生的人。

    这部小说几乎凝聚了我的一切。其实只要人在创作,那么在创作内容中就能反映出作者的各种观念以及对社会的了解深浅。在这部小说中我的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算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了,毕竟里面的“我”就是现实中的我,说到这里,就得提及小说的真实性了:里面有很多人是现实中就有的,并且性格形象也几乎一比一还原;而有些人则是我原创的,我也给之赋予了他们有趣的灵魂,使之性格丰富,较为栩栩如生;还有那些邀请来的角色我也进行了适当的性格变化,毕竟环境会影响性格,总不能和原作品中的设定一成不变吧?小说中部分情节有些是真实的,这是我要特地指出的,如我和刘,王的感情与一些童年往事还有其他事件等等,使得这部小说拥有着“人物志”的成分。在小说中还有我对未来丧尸出现的预言以及可行性,也许这部小说能为未来丧尸的发展提供一个新方向?哈哈,就算理论可行,但要是能实现也得在七八十年后了,也许四五十年,我不确定,科技发展的很快,这东西说不来。不过不用担心,如果真是那样,读者可以试一下我所描述的方案,也许可行呢?

    世间不知已过于熙熙攘攘几许时,各种文化充斥于社会的每个角落,也许我的或少年的幻想本应被扼杀于那无人知晓的过去,而后转身投入残酷的生活,但我还有几年才去将自己泡在这浑水中去呢,趁我现在变化不大,我想让那些梦还在做的人继续去做,让那些追求真理的人仍然去追,浪漫与现实并存才是真浪漫。坚持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不是外界所施加的千难万险,而是不知自己究竟还要坚持多久,才能迎来那从出生时就在等待着的,属于自己的,来源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耀光。

    在此特地感谢陪伴我写作的朋友们,尤其是看完我所有章节的刘女士。

    以上是我对本小说各方面的一些看法,缺点纰漏大意粗心一定不少。感谢诸位的阅读,请多多指教。

    幽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