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始皇帝是我后代 » 第三章说明在逐渐的长大着,真好

第三章说明在逐渐的长大着,真好

    “政儿你还小,这么用功做什么,先歇会吧。”

    府邸内的一座庭院,肤如凝脂的赵姬驻足于前。

    “练武的功课剩下一小半,再等等,就要好了。”

    显得粉雕玉琢,带有一丝丝阳刚的小嬴政,挥舞着手里的短剑。

    他五岁了,阿父离开咸阳前说过,每天的读书和练武不能落下,每天坚持做完功课。

    “回头,阿母和你阿父说一下,减少一些功课。”

    为人母,赵姬确实希望后代有出息。

    不代表她看得下,在这么小的年纪,所学的功课占据每一天。

    几乎雷打不动的,阅读各类书籍,不懂的地方,看看策郎早标注好的提示。

    这还没完,天刚刚亮,用药水浸泡身体,简称药浴。

    “阿父不会减少对政儿的功课,阿母,你别费劲了。”

    小嬴政不是当初的两岁稚童,骗不到。

    “阿母真是白疼你。”

    赵姬找过别的说辞,只是在政儿三岁后,行不通。

    等等,阿父不是说过,小孩子最容易骗,容易吓的吗?

    在政儿这里,屡次无效。

    “呼,呼。”

    小嬴政没搭话,继续练着武,他可不想饭点往后拖。

    “练武的政儿,有策郎几成的模样,到底是父子。”

    赵姬嫣然一笑,当真是动人心魄。

    不知政儿长大后,会是什么模样?

    “阿母让你久等了。”

    收回剑鞘,小嬴政行了一礼。

    “不久等,来,盥洗。”

    赵姬拿过练武的短剑。

    “好。”

    有隶妾端来水,小嬴政伸出双手冲洗,流在盘的器皿里。

    “沐浴用的衣裳,及温水等,是否准备好了?”

    转过头的赵姬少了笑容,多了定远君夫人的仪态。

    虽说入冬,可政儿才练完武,难免会出点汗。

    策郎不在身边,得把政儿照顾好了。

    “准备好了。”

    几名隶妾连忙回答。

    “服侍小公子沐浴。”

    “是,夫人。”

    赵姬牵着小嬴政走在前面。

    “衣裳放这,吾自会换上。”

    来到浴池,小嬴政一如既往的吩咐。

    从去年开始,便不让阿母,服侍的隶妾帮着沐浴,他自己会洗。

    “政儿懂得害臊了,嘻嘻,等策郎回来,非得告诉他。”

    得知政儿依旧自己洗,显然不是一时兴起,赵姬欣喜不已。

    这说明,政儿他在逐渐长大着,真好。

    “阿父,你何时归来,政儿和阿母都想你了…”

    此刻,小嬴政想念父亲了。

    “阿姊,我们必须尽快阻止定远君,发兵攻灭赵国。”

    另外一座府邸,芈宸急匆匆进屋内。

    目前没获封阳泉君,这一君号,那是姊夫嬴柱成为太子后的事。

    “多大的一个人了,沉稳点。”

    有了年纪,容颜仍不失的芈华阳,也就是华阳夫人呵斥一声。

    “沉稳不了,放任定远君立功,姊夫将失去竞争的可能。”

    芈宸不理呵斥。

    楚系以阿姊为首,但是,一介女流总不能抛头露面,便派自己做代表。

    经过他们楚系的分析,长平一战过后的定远君,威望进一步提升。

    再不中止,哪怕没攻灭赵国,只要占领其都城邯郸,姊夫没可能成为太子。

    “大家怎么说,可有对策?”

    芈华阳提出关键性的问题。

    “以大秦无力再打,打则伤及根本的名义,阻止定远君攻灭赵国。”

    “一边派出人手,让赵韩二国让城求和,刚经历大败,不怕他们不答应。”

    芈宸简单说了一下。

    “此计不错,行得通。”

    芈华阳琢磨一番。

    “我们楚系的人说了,这次不成功,定远君会是太孙,没悬念。”

    芈宸沉声说道。

    “行此计之前,先在朝上试探,再派人说服赵韩二国。”

    芈华阳看得很清楚。

    君舅嬴稷的态度最重要,决定小君嬴柱,后辈嬴策他们的继承权。

    若是君舅倾向后辈,不愿停战,赵韩再怎么求和,让城也没用。

    那么,他们费再多的心思,压根无济于事的。

    “还是说服二国好了,让他们让城求和,把握更高。”

    仅剩一次竞争机会,芈宸慎重许多。

    “派人说服,你们的动作瞒不过王上,不如在朝上提出。”

    芈华阳是拒绝的。

    小君一直没搞小动作,在君舅那里,属于加分项。

    突然有一次小动作,前面做得再好,无疑过于虚假,得不偿失。

    有心立小君为太子,在朝上提出反而适合点。

    “可是,整个楚系都这么说。”

    芈宸显然没放弃。

    “阿姊和你姊夫说,让他定夺,在这里等着。”

    听闻,芈华阳不好拂了楚系的决定。

    毕竟,她是其中的一员,带头者。

    “问问姊夫也好。”

    芈宸相信,只要姊夫有意王位,不会去拒绝。

    “小君坐。”

    众多妻妾里,嬴柱只叫一人为小君,夫妻间特有的称呼。

    看起来,颇为温文尔雅,当年,可能吸引到芈华阳的主要原因。

    “小君。”

    芈华阳回以礼数。

    “这会来,为了太子之位的事吧。”

    嬴柱以肯定的语气。

    “正是,有两种不同的建议…”

    “一种是派人说服赵韩,让他们让城求和,阻拦定远君攻灭赵国,保留仅剩的机会。”

    芈华阳复述楚系的决定。

    “说说另一种建议。”

    后续带来的缺点相当致命,嬴柱默默否认掉。

    “朝上提出,看君舅的态度。”

    芈华阳继续说道。

    “命人在朝上提出,看看君父的态度究竟如何。”

    嬴柱倾向这种建议。

    自己本来没小动作,用前一种建议,没假装,也是假装的了。

    无异于把竞争资格,直接让给侄子。

    相比竞争失败,顶多算本事不如人,像这样就是重大失误。

    “是。”

    小君和自己一样的看法,芈华阳心里越有底。

    “后面的建议,并非大臣所说,而是小君你。”

    这也是嬴柱受宠芈华阳,引为正室的关键所在。

    “非也,就是大臣们建议的。”

    芈华阳借大臣的名义说出来,却是不能承认。

    她不会学族里的宣太后,干政朝堂,只做好自己的事。

    第一位太后的诞生,带来对君舅的限制,导致王权旁落一时,费了好大劲才收回。

    时至今日,直系的嬴氏子弟有了警觉。

    “告知他们,本君采用后一种建议,早朝时提出。”

    嬴柱是心照不宣。

    “是。”

    很快,芈华阳回到住所。

    “阿策,你给季叔的压力不小啊。”

    嬴柱有意王位,奈不住侄子太猛,一直没能放松。

    特别是最近几年,拿出更多的精力,治理关中,安排军队的后勤等等。

    尽管如此,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大。

    “姊夫他采纳的建议,应该是我们楚系说的。”

    芈宸觉得阿姊多此一举。

    “不,你姊夫说用后一种建议,回去告知他们。”

    芈华阳打断欲要多说的弟弟。

    代她传话楚系,接触过不少大臣,就是不涨见识,以后怎么带领芈氏。

    不过,只能慢慢来了,多说无益。

    “好吧。”

    姊夫发话了,芈宸总不能去问,纯属找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