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始皇帝是我后代 » 第九章假求和的对策,开空头支票

第九章假求和的对策,开空头支票

    “怎么不可能,以为自己有什么优势,得以坐稳正室的位置。”

    “知不知道,一旦失去这个身份,连累自己不说,还会连累到政儿。”

    赵别急切的说道。

    “不会的阿父,放心。”

    赵姬反过来劝说。

    “你是要气死阿父吗?”

    这个时候,赵别的胸膛一堵。

    不抓紧点,正室的地位不保,外孙儿就不是嫡子了。

    “好好,有什么话说,息女听着。”

    到底是长辈的好意,赵姬不想阿父气出个好歹。

    “记住,要主动为定远君多纳妾室,展现你正室的大气。”

    “平日里,多和定远君相处,你的地位就会稳固…”

    赵别吩咐一通。

    这些话,本该息女的阿母来说,没办法,早年逝世了。

    “记下了。”

    阿父没吩咐,赵姬已经有这个打算。

    之前策郎经常不在府上,不好为他找妾室,现在留咸阳发展,可以找了。

    据那些贵妇说,为小君纳侧室和妾室,反而显得大度。

    侧室和妾室再多,正室永远只有一位。

    就像远在河套地区的玉云,朐洐的公主,嫁给策郎只能是侧室。

    “这就对嘛。”

    看息女总算听进去,赵别露出笑容。

    “继续准备餔食去。”

    赵姬回到东厨里面,做完没好的晚饭。

    “去吧去吧。”

    吩咐完息女,赵别没逗留。

    “秦国使者如何答复的?”

    邯郸城,赵国政治中心的龙台宫内,赵丹询问臣子。

    “回王上,秦国使者没明说,找借口糊弄过去。”

    充当君王顾问的楼昌,回道。

    “老不死的秦王,赢了长平一战,妄图继续攻打赵国。”

    赵丹骂了一声。

    输掉战争的一刻,后悔不听叔父之言,赵国不该接收上党地区。

    现在好了,丧失国内的主力,有意求和让城,人秦国不愿意。

    难不成,自己要当亡国之君?

    不,这个锅绝不背身上,对列祖列宗无法交代。

    “是的,秦军并未停下攻伐,占据上党全境…”

    “对我大赵的晋阳一带,邯郸外围防线发起进攻,大有围住国都的迹象。”

    楼昌神色凝重。

    “不同意求和,秦军继续攻伐,这如何是好?”

    赵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剩下向他国求援一途。”

    楼昌想不出别的对策。

    “即便他国肯救援,来不及。”

    赵丹加以否定。

    “臣有罪,不能为王上分忧。”

    楼昌告罪道。

    主力押在长平前线,顶在最前沿,突然败了。

    后方的防线来不及构建,各地仅限的兵力,一时抽调不到邯郸。

    “不怪楼卿。”

    朝堂上下苦思对策,何况一个人,赵丹没为难。

    “要不…”

    楼昌欲言又止。

    “有应对之策,尽管说。”

    只要办法行得通,赵丹来者不拒。

    “抽调边疆的兵力,基本是精锐,可保邯郸无忧。”

    楼昌说出不是办法的办法。

    如今的大赵,剩下禁军,边军两支劲旅,堪当守卫邯郸的重任。

    “不行,再去抽调一次,防不住匈奴和东胡。”

    赵丹断然拒绝。

    真这么做了,不止赵人,老祖宗和天下人,得唾弃自己到死。

    为了挡住秦军,不顾匈奴,东胡入侵边疆,不干缺德到冒烟的事。

    “确实不行。”

    楼昌是病急乱投医,知道这件事缺德到冒烟。

    “王上,平原君,信平君他们来了。”

    一宦官来禀告。

    “楼卿,把两人迎来,快去。”

    许是朝中的文武商议出结果,赵丹升起希冀。

    “唯。”

    楼昌相迎的平原君是赵胜,信平君是老将廉颇。

    蔺相如本人来不了,卧病在榻,到了生活需要隶妾照顾的地步。

    因此,由老搭档廉颇代替。

    “臣等见过王上。”

    “季叔,廉卿你们坐。”

    两人先后落座。

    “秦国不同意求和,朝中可是商议出对策来?”

    赵丹立马说道。

    “对秦求和一事,臣和几位朝中重臣商议,并过问了蔺相国。”

    “要邯郸不失,唯有假求和。”

    赵胜他们有了新对策。

    “秦国一识破假求和,完全没得谈。”

    打到邯郸外围防线,还要激怒他们,赵丹没法理解。

    “王上勿忧,许秦国以重利,按往常求和的流程,他们识破不了。”

    廉颇出声道。

    求和在诸国之间,比较常见,秦国也有相关的例子。

    “让给秦国十座城池,财宝、战马若干,彰显我们的诚意。”

    赵胜往后面说下去。

    “给秦国这么多好处,季叔要不,我们减少一点?”

    赵丹一阵肉疼。

    秦军攻取以上的城池数量,包括战马这样的军备资源,往往花费不少时间。

    选择送给秦国,一瞬间的事。

    “谁说要给秦国好处的,王上忘了,我们是假求和。”

    “莫说十座,二十座都给秦国,只要肯同意。”

    赵胜相当的大方。

    “假求和秦国,然后做什么?”

    赵丹听明白了,就是给秦国空头支票,实则一毛不拔。

    “拖着秦国不给,说是需要时间筹集,再一起交付。”

    “我大赵趁机组建,完整的邯郸防线,调集兵力、器械等,以便来日有力的抵御秦军。”

    廉颇说出计划。

    “如此,来得及调整。”

    赵丹眼前一亮,自己愁的,恰恰是时间不够。

    “妙啊,还得是平原君几人出手。”

    楼昌不禁叫好。

    谁料得到,他们大赵打着求和的幌子,行抗秦的目标。

    不久,就要让秦国栽个跟头,这可不多见,哈哈。

    “同时派出使者,修复和燕国的关系,同韩魏签订老三晋盟约。”

    廉颇他们商议的内容,包括外交联盟。

    “放眼天下,燕国算什么角色,大赵得向他们先低头。”

    赵丹不甘的说道。

    老三晋时而矛盾,时而和好,之间早就习惯了。

    主动上门签订盟约,不丢人。

    大赵和燕国的关系不好,都在等对方先低头,看谁坚持得住。

    “大赵的存亡是第一位,王上。”

    三人同时说道。

    “好吧。”

    相比邯郸沦陷,赵丹再不甘,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为确保楚国,齐国出兵,给他们几座城池,让二国出兵助赵。”

    提及楚齐,廉颇给的是真实好处。

    这样子,把成功率提升至最高,获得两国的出兵。

    依照自己的推算,一旦重创秦军,顺势夺回最近的失地,包括上党地区。

    目的一达到,付出区区几座城池,相当划算。

    “可以给楚国,齐国的国力大不如从前,没必要给他们。”

    比肩秦国的齐国废掉了,赵丹没那么的看重。

    “话虽如此,齐国有太史氏,作为太后摄政,国力持续恢复中。”

    “先前,也历经齐襄王的治理,没那么不堪。”

    赵胜做过对齐国的调查。

    太史氏此女,有一定的才干,齐国群臣都服她。

    如今无法比肩秦国,也不是燕魏韩可比的,底子犹在。

    “廉卿,楼卿你们怎么看?”

    显然,赵丹不打算给齐国好处。

    “老臣方才说了,齐国要拉拢过来,出兵助大赵抗秦。”

    “齐军参与过复国,收复原先失地,军备至今不松弛,有一定的战斗力。”

    廉颇的想法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