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不是重生,却权势滔天 » 第十一章 等我有钱了让爸给我打工

第十一章 等我有钱了让爸给我打工

    林星尘给自己的目标是带1亿出海,保守估计也要5000万,他不认为是异想天开。虽然在08年,几十万就可以在江夏买一套上百平米房子的时代。

    他一个16岁的小孩却做着1亿、5000万他人眼中的白日梦,不能说气吞天下,但也是江夏独一份。

    不过放在全国相比估计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胃口比他大的,毕竟他看到过报道美国12岁小孩赚了1000万美金的报道。还有一些大人物很小就立志赚大钱,巴菲特8岁开始做生意,12岁的送报的收入就超过大多数的普通员工。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走在绝大多数人的前面,他这个年龄如果生在农村,已经外出打工了,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毕竟农村的教育水平确实相对落后,很多的农村孩子已经早早的辍学了。他们和或许和自己同龄,但他们却早已独立生存。

    对于自己缺资金的问题他一点都不气馁,创业又有谁是不缺的呢?不可能全部条件都满足。他是不会怨天尤人,他不看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关注自己有什么。

    林星尘他在这几天提出了多个方案和设想。

    成立一个私募基金,拉到投资5000万至1亿。

    成立一个房地产公司,用现有的钱去拿地,再用地去银行抵押,一边把没建好的房提前预售出去。

    建一个互联网投资网站,以高回报吸收资金,实现筹资5000万至1亿。

    找银行贷款5000万至1亿。

    研发一个移动端证券交易软件卖给证券公司,买到5000万至1亿。

    用以有资金拿地,然后再以共同开发的名义找合伙人投资,找到50到100个,每个人投100万,再临时占用资金。

    ……

    林星尘把自己一个个设想都写了下来,思考每一个实现的概率和风险。

    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情况,自己的资源情况进行排除。毕竟生活上的问题他一直都相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成立私募基金很简单,但是要拉到5000万至1亿的投资估计是天方夜谭。

    拉投资是真的困难,很多有实体的公司拉几百万投资都是问题,腾讯马当初一直想把QQ300万卖掉都没人要,可想而知拉投资的难度有多大。高瓴的张磊刚开始几个月也没拉到投资,最后还是还是他留学的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大卫.史文森投资了第一笔2000万美金。

    在他看来找不认识的人根本拿不到投资,不认识的人中估计也没人会给我,一没学历,二没资历。谁会投资一个16岁的小孩,如果有我都感觉投资人一定是被驴踢了,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生活不是小说,涉及到钱的问题每个人都很谨慎。认识的人里,有能力又可能给我钱的,算来算去可能会当冤大头的就只有自己爸了,没办法啊,谁叫你是我老子。

    成立房地产公司,拿地都是大问题,如果不去竞拍的话,那就只能买了。竞拍的价太高,就自己这点钱还是要有自知之明的;去买的话渠道就是大问题,费时费钱,自己满打满算就只有一个半月时间了,没戏!

    建立互联网筹资渠道这个很简单,以自己高超的技术很容易实现,找几个搭档,完全可以在几天时间赶出一个简略版的网站。但是这个有点像非法集资,还是不愿意冒这个风险,要是真的可以凑到资金一点风险还是可以冒的,毕竟有多少人起家是很干净的呢?问题是别人也不是傻子,很难凑到这么多钱的,时间短,需要资金量大。

    不过真要可以凑到钱,哪怕就是买个货币基金的收益都可能比自己承诺的收益高,不过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信用问题,如果可以解决信用问题,在他看来难度其实并不大。

    找银行贷款更没戏,银行一般都只喜欢贷给大企业或者国企,很少贷给中小企业,毕竟这类企业风险大,很容易就破产,每年都要死上一大批。我作为个人去贷款更没希望,如果有资产抵押到是可以贷到款。

    ……

    林星尘一个一个排除,发现没有一个可以实现目标。说实话他还有点挫败感,毕竟自己还没开始就结束,这打击仅次于明明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还是失败了。

    不同的是还没开始就结束更容易让人放弃,直接躺平。而离成功只差一步,更容易让人不甘,会再次出发。

    林星尘是不会那么容易放弃的,我相信我一定可以想到办法凑到5000万至1亿的。如果让别人知道会感觉他疯了,但他不这么认为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你又怎么可以渴望别人会相信自己呢?

    林星尘暂时找不到方法也不去多想,就去和二姐看会电视,和大姐看会书、报纸和提前学习高中的知识。

    没事就和大姐、二姐开一下玩笑,吹一下牛皮。不得不说这样的日子过的真快,夜晚已经悄悄来临。

    一整天也就在晚上可以看到自己的老子,他一直都比较忙,光电韵源一直在扩张,刚完成多晶硅的大规模生产,现在又打算自主研发新光伏储能电池,过一段时间还打算出差。

    光电韵源是3年前成立的,也就是05年,当时他家的电器生意受到新开的几家电器城的冲击,又有超市进军电器的市场冲击。可以说他家的电器的状况不容乐观,只能勉强维持利润。

    再加上他家的饭店和酒店这些产业也面临危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唯一好点的是一家食品加工厂。记得当时父亲和母亲一合计都不想让业务这么分散,以其多线作战的抢市场,不如专攻一两个大市场。

    他认为老爸之所以会同意还是被老妈说服了。老妈告诉他,无论家电、饭店还是酒店的竞争都在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些行业,传统的方式很难竞争,自己又没形成独特的优势,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优势不明显。主要还是门槛低,毕竟土老板动不动就开饭店、酒店、家电。

    当然这也就是一个方面,毕竟具体的情况是什么还真难说,都是多方面考量。不过进入光伏行业还真有林星尘的功劳,当然他也就是随口一说,谁能想到老爸能在一个月内卖掉了全部的电器专卖店、酒店和饭店,并在之后拍板进入光伏行业,并成立了光电韵源。

    只能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在饭桌上林星尘想了一下,还是决定把自己注册投资公司的事情寻求老爸的帮忙比较好,毕竟他在整个江海市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爸,那个我打算注册一家投资公司,那个你能帮我一下吗?”

    林星尘的话直接打破了平静,同时吸引了全部人的注意。

    林兴国看着林星尘,就是想要给他点压力,看一下自己儿子会不会退缩,是不是认真的。

    林星尘也看着林兴国,心理还是很紧张,估计是每个孩子都会怕自己的父亲,而且自己的父亲这么的强势,可以感觉到来自林兴国身上那种来自长期身居高位上位者的压力。像这样的压力大多来自大老板或者大领导,给心理很强的压迫感。

    林星尘自认为心理已经远超同龄人了,但是还是想避开,或者底下头不去看他的眼睛。

    林兴国看着自己儿子感到很欣慰,一改刚刚的严厉,变得和蔼可亲。“明天你联系一下小赵吧,我会和他说的”

    自己这三年也是经常去光伏韵源学习的,对于口中的小赵很熟悉,原名叫赵明,是老爸的秘书。

    赵明是个男的,老爸怕老妈误会,为了自证清白他的秘书只能是男的。毕竟社会上到处都在传保养小秘,他知道苏韵雪不会这么想,但他必须这么做。有一次他秘书交接时,人事安排了个女的过去,他马上打电话叫人换成男的。

    林兴国想了一下,感觉自己的儿子第一次创业应该支持一下“那个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直接说”

    林星尘也不客气“帮我把去美国的护照办一下吧,8月之前办下来就好。”

    全家人都很吃惊,只有林星雨因为听到过弟弟和王老师的电话不感到惊讶。

    林星星整个人都是懵逼,又是注册公司,又是去美国的,突然发现自己对于弟弟不理解了,这是一种掉队的感觉。

    苏韵雪倒是经历丰富,经过短暂的失态之后很快就得到调整。这几天她也想通了,自己儿子只要不犯法、身体健康、心态良好就可以,其他的事就由他去吧。

    林兴国既然认可了就不再多问,毕竟每个都有自己的秘密,这么重要的事,他相信儿子已经深思熟虑才会告诉自己。

    “我会帮你办好”很清淡的回答,但是对于林星尘来说很振奋,这可以节省自己大量的时间和麻烦。

    其实他还有一个想法,但是他还是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毕竟无论直接向老爸借1亿还是资助1亿都是不现实的想法。

    解决了几件事后,林星尘心理压力也减轻了,明显更健谈了,还去拿了几瓶啤酒,吹起牛来了。

    “老爸,你说等我哪天很有钱了,把你的光电韵源收购了,你就要为我打工了”林星尘红着脸说。

    林星尘的酒量很差,才只喝了几瓶啤酒脸就红了,有点找不着北了。

    吃完饭他就去床上躺着了,一觉睡到天亮,真的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