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草根厂狗逆袭成亿万富翁 » 第二十四章 飞来横祸

第二十四章 飞来横祸

    离春节过年回家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傅兴的班长当得正有模有样,家里来电话了。

    1月12号这天是星期天,早上10点左右,傅兴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

    因为担心打扰傅兴工作,傅军从来不在工作时间给自己的儿子打电话。

    平常要么是傅兴下班了主动往家里打,要么是趁着傅兴休息日,傅军打过来。

    但不管怎样,傅军从没有在工作时间分过傅兴的心。

    看着屏幕上父亲的电话,傅兴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立刻接听。

    果然,傅军的声音很急。

    “小儿,你,你那还能借着钱吗?”

    “爸爸,怎么了爸爸?”

    “你奶奶又住院了,今天早上刚出抢救室,现在还在ICU,医院催着交款。”

    “发生什么了?奶奶不是好了吗?怎么又住院了?”

    “你奶奶心疼钱,不舍得吃降压药,二次脑出血,昨天夜里叫的县医院救护车。你之前打回来的钱都还给人家了,剩下的能借的都借遍了……”傅军说着说着就哽咽了。

    傅家庄邻近的十里八村中,傅军从来没听说过有任何一个后生,像自己的儿子傅兴一样,出去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往家里汇了将近5万块钱,街上的人知道了,没有不竖大姆哥的。

    再加上傅军自己在乡里打零工挣的钱,家里10万块的窟窿已经填了快一半了。

    每个月的月初,傅军都能准时收到自己儿子寄来的工资。他每次蹬着自行车,去镇上的邮政银行兑款的时候,一路上都是哼着小曲去的。

    到了晚上,揣好取出来的红票子,扯上傅兴的弟弟妹妹,去债主家登门还钱,傅军都是挺着胸抬着头去的。

    每每听到别人夸赞自己的大儿子能干,傅军这位老实巴交,沉默寡言了一辈子的老农民哟,都非常自豪,脸上的褶子能笑到耳边。

    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他们所奢求的并不多,一家人能丰衣足食,不赊不欠就够了。

    他们最重信誉,最抹不开面子借钱,真到日子过不下去,不得不借了亲戚朋友的钱,晚上能愁得睡不着觉,一挣到钱就马上还。

    跟市场上那些号称是富商,实际上是老赖们相比,一个天下一个地下。

    他们贫穷,只是因为他们挣的钱太干净了。

    原本家里的生活一片向好,可谁能想到,傅兴的奶奶心疼降压药太贵,不舍得吃,每次傅军问起都说吃过了吃过了,结果血压没有抑止住,又脑出血了。

    傅军也真是后悔,他光顾着外出打零工挣钱,却忽略了,一瓶降压药怎么可能吃三个月都吃不完?

    事到如今,再怎么后悔也于事无补,家里早就借不出钱了,总不能把刚还给人家的钱再借回来吧?

    “爸爸,你别慌,需要多少钱?”

    “主治医生说连抢救加ICU的护理,还有后期的留院观察,最少要准备8万,多退少补。儿啊,你看看能不能找你的工友借个4、5万,剩下的我来想办法。”

    “爸爸,家里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哪里还能借得到钱?你别着急,交给我,我来想办法。”

    挂完电话,傅兴呆站在那里,久久不能说话。

    虽然在电话里信誓旦旦地和爸爸保证了,但他要从哪借到这8万块钱呢?

    找工友们借?大家都是穷到没边才出来打工的,要是有多余的钱,谁还出来打工啊?而且就算大家愿意借,他又怎么好意思要呢?

    晚上回到,傅兴的异样引起了李让的注意。

    在赵泰阳和李让几个兄弟一阵刨根问底后,傅兴还是说了出来。

    一听到八万这个数,大家就都沉默了。

    都是同龄人,都是同在底层,同为农村出来的孩子。

    朱仁宣家境相对宽裕一点,可是说了半天,也才从家里要来3000块,加上他手里的现金,凑了4000块。

    赵吴安虽然是本地的,可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里住的还是老房子,挤出了3000块。。

    剩下的几个就更惨了,李让和赵泰阳等人加起来刚刚凑到3000块。

    一个宿舍的兄弟,加起来凑了不到一万块。

    面对剩下的七万多块钱,几个年轻人一筹莫展。

    “老傅,真对不住,哥几个就凑了这么多。”朱仁宣捧着一堆钱,一股脑塞给了傅兴。

    傅兴无言以对,不住地点着头感谢兄弟们的心意。

    “那剩下的七万块怎么办?”李让开口。

    “我找我那几个狐朋狗友再去借点。”赵泰阳说。

    “棒棒你别去了,你那几个老乡也都不是跟钱过日子的主,去了也是白费烟。”赵吴安年龄最大,想得长远。

    “那怎么办?”

    “明天周一,车间例会,到时候我在会上提一嘴,看看能不能从车间募捐点。”赵吴安说出了自己的法子。

    眼下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众人默认了这个办法。

    第二天一早,众人早起上班。

    走过厂区的停车场,心细的李让看见里面停了一辆黑色的大众辉腾,这车虽然挂着大众标,但车身线条流畅,比例优美,黑到发亮的车漆也让他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倒真的点豪车的样子。

    傅兴想着家里的事,没注意到那辆车。如果他注意到了,想起师傅说的话,估计就知道谁来到厂里了。

    例会上,唐老鸭提了一下本周的生产指标,又强调了一下安全生产等等,就把话筒让给了傅兴。

    毕竟是开口找大家借钱,傅兴不想让赵吴安豁这个面子,他要自己亲口去说,也更能表示自己的诚意。

    既然你请别人帮忙,至少也要拿出自己应有的态度,

    不要总是躲在大树的背后躲避风雨,你已经是个男人,要成为大树替别人阻挡风雨。

    傅兴上台,把事情的前后一说,台下的工友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我傅兴不是白要大家的,这些钱不是大家施舍给我的,是我找大家借的,每一笔借给我的钱,我都会记下来,并在一年内还清大家。”

    站在上面的每一秒都是煎熬的。傅兴这辈子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找人借钱,而且这一次,又是在这么多人面前开口。

    “小兔崽子,翅膀硬了?家里出了事也不和我说?是看不起我这个老头子了?”王保平首先站了出来。

    “师傅,不,不是,你也要养两个妹妹的……”

    “少废话,”王保平把钱包里的钱都掏了出来,数也不数都给了赵吴安。“小赵,不用记,给这小子的。”

    可没有人接着走上来。

    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白送几百块钱,毕竟都是自己一颗一颗螺丝钉拧出来的钱,大家都没有王保平和傅兴那样师徒的情分在,大家仍在观望。

    “我这份300,记着吧,”唐老鸭洞悉人心,他当机立断,掏出三百块,让赵吴安记上。

    原本大家都在观望,都有心想帮傅兴一把,可是又做不到像王保平一样白给,

    唐老鸭一开个头,事情就好办了。

    想成事,就要顺应人性,永远不要做违背人性的事情。

    “我我,老刘,我借300。”

    “我,徐善长,算我200。”

    “周作艺,300。”

    赵泰阳接钱,赵吴安记帐。车间的大伙把二人围得水泄不通。

    一个人的名声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它和这个人地位高低无关,只和言而有信,待人处事,行事稳重,广布信义等等日常的作为有关。

    傅兴平常在车间积累的好口碑如今有了回报,大家都感恩于他的帮助和功绩,如今涨工资,大半的功劳都在傅兴这里,搭把手都义不容辞。

    那年头大家都很穷,很多人休息日出去逛街,连10块钱的快餐都不舍得买。

    但车间200多号人,给傅兴凑了整整四万块。

    看着长长的名单,傅兴百感交集,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远远的在车间办公室内,一男一女两个人看着车间的里的早会,饶有兴趣。

    “董妍,一车间不开例会,在干什么呢?”

    “徐总,好像是傅兴在募捐。”

    “募捐?募什么捐?”

    “据说是傅兴家里长辈生病,急需医药费,所以趁着周例会,向大家借钱。”

    “傅兴,这个名字怎么有点耳熟?”

    “就是上次和您汇报过的,进厂四个月,16岁就当上班长的那个。”

    “哦哦,就是他吗。”徐敏看着台上的傅兴,有了一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