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少主红颜劫 » 第五十一章:好事连连

第五十一章:好事连连

    二月十六日戊申猴年腊月三十除夕。

    上午,蔡师傅把从废品公司倒腾过来东西都搬到余清远的屋里了。

    院子里各家都忙碌着除夕的菜肴。大奶奶她们也没心收拾那些从废品公司拉回来的破烂。

    就先放在那吧。

    过完节在说,也不差这几天。

    虽然各家的爷们加班,不放假,但也不耽搁四合院煎炒烹炸。

    四合院一片祥和欢乐。

    余清远吃了安宫丸又经过财叔的治疗,死里逃生。

    身体也好了许多,说话不语迟了。

    不像过去总是一时糊涂一时清醒的。

    人也越发精神啦。

    余思宁春节过后就到红星机械厂工会上班,虽然才十八元工资,但也算是有正式工作。

    尤其是余春娇,谁也没想到,被奉阳工艺美术厂招工了,还直接就是二级工,工资三十八块五毛。

    简直让街坊四邻羡慕的一塌糊涂。

    整个院子都为她高兴。

    三十八块五角的工资,那时候够三个人一个月很宽敞的生活。

    租间二十平米的房子一个月才四五块钱。

    苏若兰总算熬出来了。

    刚才,军区后勤部工厂局局长、秦瑛的母亲夏静娴和苏兰通了军线电话。说回来这两天军情紧急军务繁忙,一直没得空感谢余家舍出安宫丸救了公公一命。

    等空闲的时候一定去到四合院看看。

    还要吃一顿傅敏做的东北菜。

    很怀念在红星厂的那段日子。

    没多大功夫,就派来勤务员开车送来不少礼物。

    有秦瑛单独送给大奶奶的宣纸、笔墨,送给余家良的两瓶茅台两条中华烟。

    特别有心的单独给余清远弄来了修改过的两套五号(大小的号码)‘五五式’军服(人字斜纹布草绿军装,越洗越白很好看。),还都是四个兜的干部服。

    但帽子就是二号的啦。

    没办法,余清远从小就头大。

    余清远乐的嘴都合不上了,这是现在街上年轻人的最爱啊。

    当下满大街都是绿、灰、蓝,基本上没有别的颜色服装。

    尤其是草绿色的军服最是流行,不亚于现在的顶级大品牌服装。

    秦阿姨最好了。

    懂我。

    院里的各位都看出余清远在秦瑛心里的位置了。

    随便一句话,都让匆匆返京的秦瑛念念不忘。

    这么快就掏弄出两套军服。

    送来的礼物还有母女俩出钱、出布票、棉花票给几位奶奶级别的新棉衣新棉裤新棉鞋。

    秦瑛也是真细心,号码大小正好。

    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弄清楚的。

    这下子可好了,这几年冬天都不用添置棉衣啦。

    余家良捧着两瓶茅台也是美滋滋的:

    “喝过、见过。

    但太贵了,四块钱一瓶呢。

    还买不着,要票。

    私下弄张票还六块多呢。

    嘿嘿,留着等三儿娶媳妇喝。”

    来的勤务员告诉说

    “首长忙的有时候吃饭都没时间,秦瑛处长紧急回京了。

    我代表首长,给各位奶奶爷爷、叔叔阿姨、弟弟妹妹拜年了。”

    说着敬了一个礼,告辞回去了。

    最意外的是奉阳军区政治部一位处长登门来拜早年。

    送来了一大堆米面油,还有一些烟酒。

    临走还说:首长们很关心四合院抗倭英烈的遗属们。

    尤其是苏兰同志。

    政治部田主任亲自叮嘱带话:有机会一定要见一见。

    临走留下他的号码说,有任何事情需要帮忙,或者有困难需要解决的,就打这个电话。

    四合院倒是没多想,无非是夏静娴和秦瑛的面子。

    或者是余家赠药救的秦瑛爷爷的面子。

    听说也是一位大首长。

    四合院年前这些日子真的是好事连连、欢乐多多。

    年夜饭还是照例在余家良的西耳房吃。

    各家爷们下午还不到三点钟就下班回来了。

    工厂从上到下心照不宣,基本上中午以后就开始陆续走人了。

    虽然是加班,但工作完成了,春节也还是要过的。

    和往常一样,傅敏先代表大奶奶公布四合院的账目。

    原来,四合院平时就像一个大家庭。每家每月都交到大奶奶手里五元钱。

    唐继忠家一份、

    乔宝义自己一份、

    傅敏和儿媳妇冯雅洁一份、

    大奶奶和田细妹一份、

    余家良一份、

    苏若兰一份、

    李家、马家、齐家、白家各一份。

    算是公用,平时谁家临时有困难了,就动用这笔钱。

    像去年李家大闺女李丽华下乡插队,就拿出二百元来。

    冯雅洁的女儿乔楠、余思宁、余清远享受烈士子女或因公殉职子女的待遇,每月公家给每人七块钱的抚养费,一直到十八岁或者参加工作。

    院子里的人除了大奶奶之外,身上的衣服都打着补丁。

    平时吃的更是难得见到荤腥。

    缺油水缺的眼珠都要不转了。

    今年春节就不一样了。

    秦瑛前天来拜访大奶奶,送了不少年货和好吃的。

    军区政治部那位处长又送来不少米面油和一些副食。

    足够满院子的人解馋啦。

    四合院的厨房在东厢房南耳房。

    今天从那临时搬进西耳房一个炉子炒菜用。

    看着这么多马上就上桌的好吃的,大人小孩也都是笑声不断。

    尤其是小小子们,时不时的偷一口塞进嘴里。

    大人们也是半真半假的呵斥几句。

    脸上都挂着笑意。

    按理说,四合院不至于缺钱。

    各家基本是双职工。

    叔奶奶傅敏、舅奶奶田细妹是烈士遗孀,五十年代就安排在区政府、公社工作了。

    这两年都忙着大方向的大事,机关单位逍遥派,乐得不上班混日子。

    大奶奶更不缺钱。

    京城的那处民国风格的宅院,建国以后就交给房产管理部门私宅公租了。

    每月每平方米二角二分。

    一个月也是八十多块呢。

    除了买纸张笔墨作画,大奶奶也没有什么别的开销。

    二九六六年上半年涨为每月每平方米三角五分。

    可惜,没到半年就全部停止发放私房公租的租金了。

    可是,为了给余清远治病,这钱花的海了去了。

    何况这年头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什么都开始要票了。

    叔奶奶傅敏念了一阵账本也没人搭理,各忙各地呢。

    包饺子的、择菜的、在临时搬来的炉子上煎炒烹炸的。

    都忙得不亦乐乎。

    大奶奶看着和谐的一屋子人,笑呵呵的对叔奶奶傅敏的说:

    “习以为常了,哪年不这样。大致说一下就行了,过来包饺子吧。”

    傅敏笑着道:

    “我大概是天底下最轻松最不累的账房先生了。

    报账都没人听,平时也没人问没人管。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