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梦世枕 » 0034 论天下

0034 论天下

    古时候对尊师重道是非常看重的,慈明公到场,厅内顿时鸦雀无声,这是学子刻在骨子里的自觉,没有人敢在德高望重的长辈面前放肆,何况慈明公后面还有司马徽也一同跪坐于高台。

    “今日厅内座无虚席,饱学之士比比皆是,不若今日以天下为题,众位学子可各抒己见,共论共勉。德操(司马徽字)以为如何?”慈明公慈眉善目,与司马徽对饮茶水,“然。”

    见两位老师已经定下今日之题,台下众多才士已经开始凝眉思考,组织语言,一会儿发言如果得到老师的点评夸赞,日后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南阳名士何颙夸赞荀彧一句“王佐之才”不就天下使得他天下闻名,当然了,荀彧也确实有这样的才华值得夸赞。

    天下这个命题太过广泛,要讨论天下,每个人切入的角度不同,理解不同。李长歌猜想这两位老师已经预料到天下将乱,如何平天下治天下是未来的重心。大乱将至,首先要平,平就是稳,稳住之后就是治理,如何平如何治是关键,李长歌大脑里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已经佐证了一切,所以这道题对他来说不难。

    不到一刻,便有胆大的才子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歌颂天下山河壮丽的,有传颂大汉数百年统治时期丰功伟绩的,也有才子带着自己的政治立场觉得只要天子重用士族,诛宦官清君侧则宇内拜服的,更有奉儒家为圣者说出只要将儒术发扬光大,无为而治就能海内廓清,折服番邦的。台上两位老师只是微笑听着台下才子络绎不绝的表述,偶尔含笑点头就给发言者很大的鼓舞,继续口若悬河,只是两位老师几乎没怎么开口。山河壮丽吗?当然壮丽,不管哪朝哪代,华夏山河的壮丽毋庸置疑,大汉数百年统治的丰功伟绩少吗?当然不少,北击匈奴,封狼居胥,拨乱反正等等千古传颂的伟绩也是绝无仅有。诛宦官清君侧有错?当然没错,自古宦官乱朝政,人人得而诛之。可是这些都不是平天下的根本,两位老师自然不会多说什么。李长歌也注意到,说这些的大多是士族子弟,他们安逸的太久,已经没有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家族的兴盛已经腐朽了他们的眼界,士农工商,他们已经瞧不起其他阶级,在他们眼里,只有士族才是天下的根。

    不过倒也有两个人的想法让李长歌受益匪浅,一是石韬提出了军垦制,以军养农,既提高了粮食生产,又增加了军人的归属感,这是后世验证过的。二是陈群提出的吏治制度,只是陈群的立场是士族至上,但是也提醒了李长歌未来他不可能只用寒门学士,士族也有才华横溢之士,任人唯贤才是王道。

    一个多时辰,大厅内大部分敢说的士族才子已经说的差不多了,而李长歌和徐庶待的这边角落几乎没人发表过意见,刚才对着李长歌招手的年轻人这会儿转头对着荀彧轻笑“让这些人做官也不错,起码他们只管吟诗作对,就没时间误国误民了。”荀彧文宴苦笑,他晓得这个好友的脾气,也无奈在场众多才子的立场。“奉孝休得胡言。”年轻人左手边的青年文士也满脸冷色,显然对刚才台下众人的言论嗤之以鼻。不过他们这轻声的对话也暴露了他们的信息,中间是郭嘉,左边是戏志才。

    “文若,这帮人不知所谓,何不说几句让他们涨涨见识?”李长歌主动插话。

    “哼,文若说的,到最后也成他们说的了。”郭嘉直接否决。

    李长歌想了想明白了郭嘉的意思,荀彧有才吗?肯定有,王佐之才,平天下治天下荀彧肯定有大把策略,但是说到底,荀彧背后是荀家,荀家也是士族,和台下这些人是同一个阶级,无论荀彧怎么辩论,到最后他们肯定会引到士族的立场上去,难道荀彧敢反对?现在这世道,你可以恨士族,但是你不能反对,哪怕荀彧内心向汉,也不能公然说士族是错的。而郭嘉,戏志才为啥不说呢?他们是寒门才子,能够以寒门身份进入学院,定然是才能优秀。他们和士族才子争论不是一日两日,哪怕他们满腹经纶也改变不了士族才子之心,荀爽和司马徽又不是皇帝,说给他们听无非是证明了自己的才能,又有何用呢?但是李长歌就不一样了,他可以说,因为他的目的不是要荀爽和司马徽赞赏,也不是要改变士族才子,他只想用自己理念吸引一些有志之士为日后打算,这就是立场不同导致做法也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同。

    “两位老师,小子邺城李武李长歌,新进学子,有些浅见请老师点评。”李长歌稍作停顿,见两位老师含笑点头,便准备继续开口。厅内众人听到李长歌的自我介绍,却有一些骚动“李长歌?朝廷封赏的方正?”“献计火烧长社的?原来是他。”“怎么如此年幼,难道是某个家族子弟?”连郭嘉都很诧异“文若,莫非你昨日说的友人就是他?嘿嘿,今后又多一个有趣的小兄弟了。”文若苦笑摇头,倒是隐有期待的看着李长歌,看他会说出怎样的策略方针。

    “小子上月有幸随左车骑将军南破波才,北定张角。所过之处,村庄破财,农田荒废,穷苦百姓十之八九被蛾贼蛊惑、裹挟。小子曾经发想,如果百姓生活丰足,蛾贼之乱能起吗?国家兴百姓苦,国家乱百姓苦,可反过来,百姓兴国家兴,百姓苦国动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子以为,平即是稳,稳而有治,民心为重,吏治为辅,文臣武将,将略兵韬,普及教育,诸子百家尽学所长,百姓生活丰裕,则国家强大兴盛,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也。圣人亦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李长歌说完,满场陷入短暂寂静,复又嘈杂起来。“荒谬,贱民愚昧,如何能够左右国家气运…”…不少士族子弟对李长歌之言嗤之以鼻,士农工商,除了士族其他都是下等阶级,怎么可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文若,倒是小视了你的朋友,这小子有点意思。”郭嘉都笑出声了,李长歌的言论和他们几个寒门才子不谋而合,自然引起共鸣。而台上两位老师也是眼神明亮,看着李长歌不断点头,只是必须台下不少反对的声音,没有出言夸赞,只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师欣赏这个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