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贞观从冒牌驿官到国师 » 009章 阴雨连绵的下了数月

009章 阴雨连绵的下了数月

    三日后......

    韩司马第一次来到云家庄。

    云家庄以云家族人居多,听闻他们的祖祠是在长安郊外的蓝田古县。

    对于长安云氏而言,因为前朝卷入叛乱男丁几乎死伤殆尽,除了云定兴一脉苦守着蓝田祖祠,其他旁支就剩这泾阳县一支人丁最旺。

    身为泾阳县云氏的族长云惊步今年已经五十一了。

    他的住房是两间土胚抗打的茅屋。现在也都四面漏风。他的两个孙儿大虎和小虎衣服已经破烂成条,他们的剩余粮食几乎勉强能熬到6月割麦子的节气。然后在凭借少量的麦子熬到9月份水稻成熟、收割。

    老汉的妻子云赵氏年龄也在五十六上下,蓝色的麻布裹着瘦骨嶙峋的身体,日复一日的操劳几乎抽光这妇人最后的精力。盼望着能尽快织好一些新麻布换些钱财,买点细粮给大孙子、二孙子补补身体。

    为了活命,一家人除了必要的劳作,几乎没事就躺在床上,这样能最大限度的节省粮食。

    所谓忙时吃干,闲时喝稀。

    身为族长日子也难过,盼望着能熬到孙子长达成人,将来好重振云氏家业。

    听闻蓝田那一脉更惨,全族只有一个幼子断腿,还只留下倆年幼孙女就离开人世间。那支云家嫁出去的小娘子也被退婚,休妻。甚至还有云家的小娘子沦为青楼歌姬的。

    似乎是苍天听到了老太太内心的呼唤,就在云赵氏满眼心酸的看着因营养不良,发育不好的两个孙子,愁苦流泪时。

    一辆从未见过的宽大人力车出现在她面前。

    曾经富贵过的云赵氏一眼便看出这宽大人力车的低调奢华。

    “小六子奉自家少公子之命,叩见云氏族长,云老夫人。”小六子说完,便双手奉上拜帖。

    云惊步和云赵氏已经许久没有见过拜帖了,多久?他们也记不清楚了。

    ......

    韩司马和泾阳县云氏的族长云惊步的一番交谈,双方达成了多项互惠互利的共识。

    闲聊时,韩司马顺口说了句:“祖祠是汉代就建立的吧,莫不是云琅建立的?”

    云家庄当代云氏族长云惊步惊诧异常,说道:“小老儿知道先祖云琅不难。韩大人是从何而知?”

    韩司马故作神秘道:“我还知道,云琅的祖宗是贪官,哈哈。”

    云氏族长云惊步顿时傻眼,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韩司马好不容易停止忍俊不住的笑意道:“据说你们家先祖单人夏官之时,冷猪肉都要咬一口,那可是平王献给上天的贡品啊。”

    云氏族长云惊步的脑回路依旧转不过来,提出自己的疑问道:“这只是吃口冷猪肉而已,谈不上贪官吧?”

    韩司马正色道:“连冷猪肉都不放过,那其他东西你能保证他不在咬一口?”

    云氏族长云惊步羞惭道:“啊,这,那个......”

    韩司马看着云氏在泾阳县的一脉人丁不旺,才三十几户,甚至有近半都没了男人,只留下孤儿寡母的。

    那是的韩司马就感觉身上的担子又多了一些。

    看着两个如同瘦猴子的小孩,韩司马萌生了办学棠的念头。

    云惊步的孙子大虎八岁,小虎四岁。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云家的大、小虎被爷爷拉着求韩司马取了个字。韩司马就不客气的用诸葛亮猪哥的律己名言“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取了其中四个字。

    云大虎字:明志。

    云小虎字:志远。

    ......

    云明志对于就学非常的欢喜,除了能免费吃学生餐外,他还能学习修身,齐家,治国的学问。他的记性很好,他忘不了他的第一堂课。

    ---分割线---

    阴雨连绵的下了数月。

    随着天气的转暖,大多数人都知道夏天即将来了。甚至有着丰富农业经验的老农都在担心,今年的粮食会减产多少?

    稻米一直被视为比粟麦更高级的食品。

    在汉唐文献中,粳稻出现的次数最多,可见,粳米应是当时人们常食之米。由于稻米是五谷中最好的粮食,“谷中之美,莫过稻”。

    关于唐代稻作的种植区域,前辈学者已有论述。如张泽咸先生将汉唐间的水稻种植分为华北地区和江淮地区,还指出华北地区,还存在长期种植和某些种植的地区。

    在关内道,关中地区是先秦以来传统的水稻种植区,到了唐代发展到顶峰。

    江淮岭南的水稻经营十分普遍,北方地区也有水稻生产,河北、河东、陇右亦有少量栽培,只是不占比重而已。

    白居易在《刘苏州寄酿酒糯米李浙东寄杨柳》诗中也提到用吴米酿成的酒好喝,“金屑酷浓吴米酿”。

    陆浑种植的粳稻是一种红色的水稻品种,非常出名,白居易有诗云:“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水鲂。庖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

    直到唐末五代时期,气候再次转冷,黄河流域水稻种植范围明显缩小,黄淮平原原有的稻作农业已然荒废。安史之乱后,南方因大量的流民涌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逐渐被深度开发,由此水稻生产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南方也逐渐成为唐王朝粮食依赖的重心。

    唐初关内道大规模种植的谷物事实上稻米居多。更为耐旱耐寒的粟、麦是唐末才在关内道大规模推广。

    唐初饮食而言,普通百姓北方以粟为主,其次是小麦。因为相比水稻对浇灌的客观要求较高,大部分百姓除了上田(水田)、良田外,其他的田地几乎种植的都是耐旱的粟(黄米)或则小麦。

    唐初的关内道饮食以米饭为主,面食占比较低。后来节气变冷后,才渐渐以面食为主。米价的波动是衡量大唐经济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饿死,是天下间最痛苦的死法,是人世间最大的惨剧。

    在韩司马看来,人可以病死、烧死、意外死、战死、老死、造反死,唯独饿死人,是人祸。

    ---分割线---

    就整个社会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旦官府失去平衡调节缩小城、乡财富差距的作用,距离动荡社会的祸端也就不远了。

    随便一个大一些天灾或者人祸,再经过一些野心家的推波助澜,底层的民众会轻易的失去对官府的信任,一旦某种特殊的外部环境形成,那么绝大多数的底层会叫嚷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韩司马来到唐朝已经3个月了。

    或许是因为陌生的环境,或者是因为怕冒充驿官的事情被人戳穿,总之他的生活轨迹几乎就是两点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