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 » 第一百一十二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乾清宫内,君臣近十人相对,却是安静异常。

    皇帝发话之后便和诸位大臣等着宁晋伯进殿面君。

    原本是召对议事,因着张鹤龄告状弹劾,好似又偏了方向,直让这些朝廷重臣们,心中不愉。

    稍顷,窸窣的脚步从殿外传来,众人皆是将目光看向了殿门之处。

    只见,体态已有些发福,一身赐服官袍的宁晋伯刘岳进的殿来。

    刘岳甫一进殿,打眼一看之下,顿时心中一颤,原本就有些忐忑的心,被如今这带着不快也如同审视一般的目光看的心中越加发毛。

    他脑子里顿时胡思乱想起来,暗忖那张家小儿不知是如何奏报的,可别真让皇帝陛下先入为主了啊。

    “宁晋伯,赶紧的啊,陛下等着呢,怎可失了礼仪。”

    一声突兀的催促,使得刘岳全身都如同针刺一般难受。

    这个外戚小儿,这是在架火呢。

    你何敢当着陛下和朝臣的面,直接出声挑拨。

    对,就是挑拨,不就是心绪起伏,脚步稍有些迟滞嘛,怎就是失了礼仪?

    刘岳此人,本就不是心性坚韧之辈,被张鹤龄出言架火之后,整个人更显得唯唯诺诺了。

    张鹤龄忍不住摇了摇头,轻轻叹了一声。

    他的声音很轻,可在安静的乾清宫内,却让人听的分外清明。

    三位内阁阁老和兵部尚书倒也还好,只是若有深意的看了看张鹤龄,他们也没有作出反应。

    可此情此景,让本就同为勋贵且有亲近关系的丰城侯分外不舒服。

    且,他对刘岳也不爽了,往日在本侯跟前,咋咋呼呼的,可上了台面,却如此模样。

    真就够丢人的,堂堂亲爵将领,怎如弱鸡一般,气势、风度全无,这让陛下如何看,还不真应了那些朝臣们所言,勋贵烂透了。

    还有你张鹤龄,何敢如此针对宁晋伯,可知宁晋伯是正经的功勋之后,世袭亲爵?

    丰城侯越想越是憋闷,可他不能训斥刘岳,否则岂不应了张鹤龄的话,于是,他只能把火往张鹤龄身上倾泻。

    他忍不住训斥张鹤龄道:“寿宁伯,乾清宫是内宫正殿,陛下当面,更是有秩序和威严之地,你怎敢随意出声,如此狂悖……”

    “好了,丰城侯……”

    张鹤龄瞥了瞥眼,如果赶苍蝇一般的摆摆手,无论怎么看,都看的出那丝不屑。

    刚刚那声轻叹,真不是他刻意为之,他是真的从心底里感觉一阵失望。

    堂堂领兵万人的伯爵将领,这般的无有气势威严,心态素质更是极差,怎不叫人失望。

    还有这丰城侯,屡屡出言维护,勋贵间只看人,不顾事的态度,更加让人失望。

    “丰城侯,陛下等着呢,若是有何事要和本伯掰扯,等陛下召对之后再言吧。本伯却是有些唐突了,不该于此时出言,稍候自会向陛下请罪,毕竟咱只是个粗鄙无术的外戚。可你堂堂侯爵,后军都督,怎也会如本伯一般不堪?”

    “你……”

    丰城侯伸着手指,须发皆张。

    真就不要脸了,可你不要脸为何要捎带上我,丰城侯很气,他脚步一动,俨然一副要上去和张鹤龄干架的架势。

    “够了,莫要再放肆,成何体统!”

    一直默不出声,一副淡然的徐永宁突然喝停了李昱。

    徐永宁的一声喝,使得丰城侯的脸色又是一黑,可定国公的牌子在那,又是在御前,他也不敢和徐永宁争辩,只能勉强按捺了自己。

    小风波暂停,刘岳也在李昱和张鹤龄两人说话之时,来到了御阶之下。

    他勉强定了定心,恭敬拜下:“臣宁晋伯、左掖营坐营管操刘岳,参见陛下!”

    时间又仿佛如静止了一般,刘岳躬身拜下觐见,可左等右等,未等到陛下应声,他也不敢起身,心中更加嘀咕起来。

    朱佑樘面色平静,淡淡的看着殿中拜下的刘岳,此种淡淡,更应该说是冷淡。

    说实话,他心中也是失望。

    堂堂的伯爵,带兵将领,从进殿到拜下,整个都让他失望。

    他不是不认识刘岳,虽平日上朝人多,他极少关注会关注具体哪个朝臣,但私下在乾清宫,只是两三月前,这些京营将领,他都有过召见。

    比起几月前的,如今的刘岳明显壮了一圈,这福态的样子,哪还有半点领军将领的样子。

    且唯唯诺诺,进殿都战战兢兢,人家一句话,直接让他破防,这位气度和心态……

    难道是朕这个皇帝的威严太甚?他可不觉得,自己的威严能到让这些世袭罔替的亲爵将领一见就发颤的程度。

    若他真有这般大的威严,如今的军事,也不会这般了。

    归根结底,这些勋贵大多不堪啊。

    “平身吧!”

    良久,朱佑樘终于淡淡一声。

    “臣谢陛下!”

    刘岳舒了一口气,谢恩后缓缓起身,他也不敢抬头,似乎要等着陛下吩咐。

    主动请见,又不奏来,等着朕呢?

    朱佑樘越加不满,暗自摇头,缓缓道:“宁晋伯,你不好好在营中操练兵马,进宫请见朕是为何事?”

    刘岳依然低着头,恭敬道:“启禀陛下,臣弹劾寿宁伯张鹤龄肆意妄为,指使兵马司兵丁袭扰军队,臣所属左掖营兵丁多有受伤,臣恳请陛下,为臣做主……”

    众位大臣暗自古怪,一前一后,真就互相弹劾了,可比起张鹤龄似乎有礼有节也别有意味的弹劾一奏,你刘岳弹劾的段位差太多了。

    就只知道做主、论罪,怎就没具体的细节条理呢?

    朱佑樘心底也是嘀咕,他又问道:“具体如何,细细道来!”

    “启禀陛下,今日臣派兵丁执行巡查公务之时,在东城……”

    叙说根源经过,刘岳说话突然顺溜了许多,更让人心中古怪了。

    这解说的话,像是排演好的一般啊,和张鹤龄所奏倒也大致不差,可不少地方都避重就轻甚至混淆着来的。

    谁真谁假,他们倒是没亲眼所见,但凭他们几十载的朝堂经验,只一听便能听出,刘岳此人所言更像是卖弄机巧。

    “陛下,事情经过便是如此,臣恳请陛下为臣做主!”

    朱佑樘耐着性子听完了刘岳的奏劾,心里已是给刘岳划了一个叉。

    当朕对东城之事毫不知情呢?保护商户、百姓利益不受侵害?这是你左掖营能办的,会办的?

    作为皇帝,他其实不在意朝臣们为些利益争端,可他不能容忍,睁着眼糊弄他。

    他都想当场唤人将刘岳叉出去了。不过,顾及到勋贵的颜面,他终究按捺下来,轻声“嗯”了一声。

    还是让张鹤龄和他折腾吧,念罢,朱佑樘看向张鹤龄道:“寿宁伯,你此前弹劾宁晋伯,如今宁晋伯也弹劾你,今日此事,你有何话可说?”

    张鹤龄抱拳恭声道:“启禀陛下,宁晋伯所奏事实与否,自可派人查证,发生在东城大庭广众之事,也容不得假,一查之下,自会分明。

    臣依然是弹劾宁晋伯,以军队侵扰民事,滋扰商户、百姓,致使东城混乱不堪,商家、百姓惶惶不可终日,若不严惩,恐将人人效仿。

    今日来个左掖营,明日是不是再来个上直军,后日说不得又会有哪个京营卫军前来,如此这般,京中何堪?”

    “简直荒谬!”

    依然是丰城侯,李昱再次出声驳斥道:“巡查京中,本就是京营职权之一,宁晋伯不是说了,他是维护京城商户、百姓利益,归根结底,还不是你处有侵扰。.五

    此等维护朝廷,维护百姓黎民的事务到你嘴里变成了侵扰、袭扰,莫不是日后京城成你兵马司一家之地?”

    “丰城侯此言错矣,职权所属,可非是肆意解读的,本伯领兵马司行事如何,也不由你们随意颠倒黑白。

    再者,京营可不曾有巡查治安之权。即便东城出了一二纠纷小事,也轮不到京营来擅自执法。若是连堂堂京营正军都要管卫生和治安之事,置兵马司于何地,置顺天府于何地?”

    此时,张懋突然插言道:“寿宁伯,谁是侵扰谁是维护,本公不知细情,先且不言。就单只言京营巡查,可有错?说到底,你命令兵马司阻拦京营,便是侵扰了军事,当为大罪!”

    “呵呵!”

    张鹤龄呵呵一笑,道:“英国公,您且别忙给本伯扣帽子,本伯先问一句,此番宁晋伯前后出兵千余,即便是打着巡查维护的幌子,也无法否认在京中动了军兵之实。如此规模的人马出动,可有条令公文?”

    刘岳心中暗呼果然,忙出口道:“我左掖营行兵巡查,维护秩序,既是出兵,自然有都督府和兵部的令文……”

    令文,还不是兵部和都督府写张纸盖个印的事,前番在大街之上,本将未曾和你辩驳,你真当我没有呢?即便当时没有又如何,只要陛下想查证,马上就能有,这些东西太简单了。

    看你如今还如何辩解。

    刘岳感觉抓住痛脚了,他紧追道:“我左掖营按令行事,你处竟敢阻拦反抗,且在大庭广众下,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罪大了。

    陛下……”

    “先等等吧,宁晋伯!”

    张鹤龄陡然一声,打断了刘岳的话,又问道:“本伯再问你一句,你说的有条文军令可是属实!”

    “自然属实,一切可查……”

    刘岳脱口而出,原本觉得其中肯定有不对想出言打断的张懋和李昱,拦都没拦住。

    马文升的眉头也不由蹙了蹙,他也感觉不对,可此时是勋贵和外戚相争,他也没好插言。

    内阁三人表情各色不一,刘健是若有深意的看向张鹤龄,谢迁是郑重之色升起,而李东阳则看着张鹤龄,心中直在感叹。

    他感叹于,似乎又是被张鹤龄如同左一榔头右一棒子的话,牵扯出东西。

    希望别是自己所预想的吧。

    李东阳心中希望,可终究让他失望了,张鹤龄马上就把他所预想的变成了事实。

    只听张鹤龄面向龙座,沉重道:“启禀陛下,臣斗胆请问陛下,左掖营行兵千余于京中行事,陛下可知!”

    马文升心中咯噔一声,面色顿时一变,无独有偶,张懋和李昱也是面色陡变,即便连几位阁臣,也是面色沉凝。

    唯一脸色未曾未变的只有徐永宁,他反而饶有兴趣的看向了张鹤龄,心中直在感慨。

    这个张家小儿,还真有些搅事的水平呢。

    朱佑樘原本淡淡的面色,此时也变冷了,沉声道:“寿宁伯,你既问朕,朕便告诉你,朕不知。你所言具体何意,准你详细道来。”

    “陛下……”

    “马爱卿,先莫插言,让寿宁伯说说看!”

    马文升本准备拦下,可朱佑樘只是轻轻摆手,淡淡看了马文升一眼。

    马文升息了声。

    张鹤龄回道:“启禀陛下,陛下既是不知,那此事便大了。出兵千余,与京中行走,若是此事成了惯例,臣担心,恐将再有几十年前之旧事发生,实乃不测之祸。臣恳请陛下……”

    “寿宁伯,住口!”

    马文升又坐不住了,很是无理的打断了张鹤龄,斥道:“甚叫几十载前之旧事,你何敢如此大胆。好好的论事,你非要故作惊人之语……

    陛下,臣请陛下,治张鹤龄狂悖妄言之罪……”

    几十年前旧事?在殿的几位重臣只根据目前情状稍一联想便已猜到,无非是那场复辟的夺门之变。

    也是千余人,也是京中调兵,然后便是南宫和紫禁城……

    “好了,马爱卿!”

    朱佑樘已经习惯了张鹤龄的敢言,他不在意的摆摆手:“往事已是发生,先帝业已有过明文详诉,该平的平,该罚的罚,事已有定论,又有何不可言的。”

    刘健本也准备出言说道说道,可看陛下的架势,他顿时没了出言的心思。

    且原本对张鹤龄这外戚的顾虑,此时变的更重了。

    事涉皇家的晦暗之事,竟也能毫不顾忌,一个胆大敢言,一个不在意,真就一对相亲相爱的君臣啊。

    偏此事,被张鹤龄引申到今日之事上,让人不自觉的就会浮想联翩,连他都觉得该是要防患于未然。

    那要怎么防患于未然呢,自然是军制,只是一个勋戚之间的互相弹劾攻忤,便渗入了朝堂大事之中。

    刘健第一次感觉,对张鹤龄有了几分忌惮。

    张鹤龄可没管众人如何想,他依然沉痛道:“臣请陛下恕罪,陛下容秉,实乃此事臣担心啊。前番定国公早朝所奏余音尚在,如今陛下也就军制在和诸位重臣商议,可即便是此种时候,仍有此事发生。

    陛下全然不知之下,京营正兵竟堂而皇之的出动千余,甚至有公文条令,堂而皇之。且打着巡查的名号侵扰民事,今日是民事,明日又会是何事?臣惶恐……”

    徐永宁也是跟班而奏,道:“陛下,老臣极为赞同寿宁伯所言,此前老臣正是因担心才于早朝之上请奏。此事是大事,也是极为严重恶劣之事。

    老臣如今更加确定了,此事绝不可轻忽。想如今陛下召臣等尚在商议军制之事,此关头之时依然如同顺理成章一般的行事,遑论他时……”

    徐永宁也是说的极为沉重,马文升更听不下去了,反驳道:“定国公言重,没有你说的那般…”

    “马尚书,定国公之言可不算过呢!”

    张鹤龄突然插话道:“前番已是有言,至少在定国公上奏之后,陛下有过明言,军制要有所改变、规范。可值此之时,依然如此行事,怎就严重了?在张某看来,轻了!”

    “你只是兵马司指挥使,你何敢插言此事!”

    马文升对定国公尚还有几分尊重,可对张鹤龄却不会留情。

    “呵呵!”

    张鹤龄呵呵一笑,道:“本来军制大事,我这样的小臣却是没资格参言,但今日的事,事涉东城,张某是当事之人,也是见证之人,即便张某是个没资格的小臣,也该有发表自我意见看法的资格吧!”

    “退下吧,无论此事性质如何,你都没资格参言!”

    挂着文武双一品衔的兵部尚书,自有一番威严,马文升摆着手欲挥退张鹤龄。

    张鹤龄可不买马文升的威严,他不依不饶问道:“马尚书,您也别顾左右而言他,张某也想问马尚书一句,此调兵文令,你可知?或是出自你手?”

    马文升不屑回答,冷冷的看着张鹤龄。

    但他不回答,朱佑樘却突然开口,也是问道:“马爱卿,此事你可知,令是否出自你手?”

    陛下的面色平淡,但问的话可不平淡,马文升不敢不答,禀道:“启禀陛下,臣不知。不过,按往常兵部行事,如这般巡调之事,只为正常公务,臣身为兵部尚书,日常事务自没有事必躬亲……”

    “唉!”

    张鹤龄突然深深的叹了口气,语气更加沉重了:“陛下,臣听出来了,马尚书于此事无关。且堂堂兵部尚书确也不该事事事必躬亲。可从此事之中,臣更加惶恐了。

    调兵千余,竟然连尚书都不用发令,只需一员外、郎中,甚至一兵部主事便可做到,这……”

    越说越是严重了,殿中的众臣,心中更是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