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民间牧魂人 » 第5章 又来一个姓周的

第5章 又来一个姓周的

    李远失踪这么久,李老三本以为李远是回来认亲的。

    没想到李远脸色阴沉,只哼了一声,便让李老三不要找白家修坟,并且要求修坟安插他的人。

    李老三百百思不得其解,李强的坟好好的,为什么要修?没想到李远的回答却透着阵阵寒意。

    “我离家这么多年,我这弟弟也享了不少福,现在该换过来了。”这是李远临走时丢下的话。

    说到这里,李老三凝思片刻,“我根本没想过他会害李家,我以为他只是把运气转移到他自己身上。唉,怪我一时糊涂啊。”

    “仅凭这个说辞,你大概也不会帮忙做这事。你是不是还有其他东西,没有说?”父亲质问到。

    李老三脸色有些发白,沉思良久才说到,“这事看来也瞒不了你们了,算了,我造的孽。”

    李老三咬了咬牙,下定决心,说到,“怪我酒囊饭袋,那天我和朋友喝了点酒,正好看到阿远带着强子站在路边。本来就喝多了一点,在朋友的怂恿下我就想逗逗这娃。”

    “我叫阿远帮我去搬东西,一个小孩子能搬什么东西。没想到阿远对我这个三叔深信不疑,居然点了头。他本来要带着强子,我说就在前面拐角处,带着强子哪有功夫搬,他才跟着我走了。”

    “唉,我们把他丢在附近满是山石的山洞就走了,他竟也听话,以为我们回去叫帮手。我本来只是想吓一吓这娃,谁知道回去就把这事给忘了。第二天被我媳妇叫醒,我才知道阿远失踪了。”

    李老三说着,突然扇了自己一巴掌,“都怪我糊涂,听信了狐朋狗友的话。我也不敢跟大哥大嫂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自责。没想到,阿远拿这个事威胁我,我也只得听他的。”

    李才气愤地说道:“爸,你糊涂啊。如果当时你告诉婶子,可能还能弥补,现在阿远回来,你更不应该助纣为孽!”

    父亲摇摇头,看着李老三,“不一定。既然李远是在村里失踪,又是傍晚,那么必定不是生人作案。即使当时李太婆知道了,也不一定能找回来人。我想,你那两个朋友可能知情。”

    “谁说不是呢,那个山洞的外面被杂草盖着,一般人发现不了。我当时也想到这个问题,谁知道已经晚了。该死的周太安,让我抓住不打死你!”

    李老三握紧了拳头,眼中透着几股寒气。

    原来,李老三第二天去找那两个朋友,唯独周太安不见了,连家中也收拾得一干二净。

    看来这人和李远的失踪脱不了关系。

    那周太安不是本地人,当年跟着施工队才到李家坡住下,没想到一住就是两年。

    中途因一场塌方,周太安的手受了伤,左脸留下了一块疤。

    这周太安本来就年轻,又健谈,一来二去,就和李老三成了朋友。

    既然周太安不是本地人,临走时又把东西收拾那么干净,看来李远的失踪不是偶然,是有预谋的。

    父亲又问到,“那李远这次回来,还有说什么吗?”

    李老三摇摇头,“我问他,他只是沉默不语。唉,也不知道他这些年经历了什么。”

    父亲沉思片刻,幽幽道:“能对自己弟弟的坟墓下手,心里多少带点怨气,但估计这个怨气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弟弟,更是对李家的。他不会罢手的。”

    “那我们怎么办,我婆婆身体已经这样了,小山还这么小。我大哥会不会再对付我们?”李寡妇一直默默地听着,这时才问了一句。

    “他肯定会再次出手,只是我们刚破了他的局,估计会消停一段时间。”父亲说完,李寡妇这才点点头。

    白泽有些疑惑,“只是,不是说李远今年才三十三岁,怎么听你们的描述像五十岁的老头?”

    话音刚落,内屋里就传出阵阵咳嗽。这事迟早也瞒不过去,李太婆早些知道了也好。

    在李寡妇的陪同下,李老三进了内屋,只隐约听着阵阵啜泣声和叹气声。

    大概过了半小时,李老三才步履蹒跚地走了出来,眼睛已经红了一圈。李才眼里看着有些不忍,连忙过去扶着。

    过了好一会,父亲才问起了李保国坟墓的事。

    李老三知道的信息也不多,只记得当时做法事的道士姓周,右手有六个手指,别的信息也没有了。

    这道士也姓周?和周太安同姓,难道是巧合?

    望着李老三远去的背影,和昨晚见到的人已完全不一样,少了一分暴戾,多了几分苍老。白泽顿时起了几分怜悯之心。

    但是,人,做错了事,总要付出代价。

    父亲看着李才,嘱咐到,“我们也该回去了。虽然现在找不到李远,但这件事是你爸引起的,李远还会再来找你爸。”

    又说,“如果你没有把握把李远留下,就跟着他找到落脚地,这样才能完全阻止他。”

    李才有些着急,“白师父,那我爸有没有危险啊,毕竟阿远失踪和我爸脱不了关系。要不把你镇棺的那些符文再送我几张?”

    白泽不假思索道:“才哥,那些符文是镇鬼的,对人没用。”

    “你也无需着急,李远不是要害你爸,他要对付的是李家,你们小心些。有了踪迹派人通知我,我来对付他。”

    父亲说完,拍了拍李才的肩,示意他放心。

    父亲说完,便吩咐白泽收拾东西。两人跟周妈打了个招呼,就告辞了,李才留也留不住。

    白泽和父亲沿着山路默默往回走,从李家坡到白云村大概要三个小时。

    这一路全是山,山虽不高,但一来一去也够折腾。

    此时,白泽的肚子不争气的叫了起来,抱怨到,“爸,好歹我们也吃了饭再走,也得有力气赶路啊”。

    父亲看了看白泽,无奈地摇摇头,“我年轻的时候,经常饥三饱一的。现在,你这点苦都受不了。算了算了,我们休息会吧。”

    “休息哪能抵饿,还不如去看看附近哪里有野果吃。”

    白泽话虽这么说,心里却想着周妈的鸡汤面,不禁觉得肚子更饿了。

    那鸡汤如丝绸般顺滑,香味经久不散,恍惚间似乎鸡汤就在他的面前。

    白泽叹了口气,这饿得都出幻觉了。

    等等,这好像不是幻觉……

    白泽扭头一看,父亲手上正拿一个鸡腿,这香味就是从父亲手上散发出来的。

    “刚才走的时候,周妈硬塞过来的,还有大饼。”父亲说着便把鸡腿递给白泽,顺手还塞了一块饼。

    “爸,你怎么不早说。”白泽一面埋怨着父亲,一面拿起鸡腿大口啃了起来,金黄的肉汁从嘴角流了下来,他也不肯放过,反手用饼一粘,便下了肚。

    一只鸡腿,白泽三两下就吃完了,父亲还在那慢悠悠地吃着,看着白泽便把剩下的鸡都给了他。

    白泽有些不好意思,但抵不过鸡翅在向他招手。

    “小伙子,快来呀……”

    狼吞虎咽之后,白泽擦了擦手,一脸的满足。

    就着草丛,白泽顺势一躺,竟有些困。

    人呐,就是这样,吃完想睡,睡完又吃,最后死了还不是都归了土。

    突然,白泽耳边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白师父,还好我追上你们了。”

    白泽扭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个小伙子,不过二十岁,一双剑眉尤其亮眼,一边喘着气一边憨笑着。

    这人又说到,“我叫李冰,冰清的冰,昨天我也帮着抬棺来着。”

    这人是有点熟悉,白泽略微一回忆,这不就是自告奋勇捞竹叶那小伙子吗,他找我们做什么?

    父亲也认出他来,“嗯,你就是昨天去墓坑捞竹叶那小伙子,后生可畏啊。你有什么事吗?”

    李冰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是这样子的,白师父,昨天我把你起坟的事给我母亲一说,母亲也想请你帮看看我爹的坟。只是,我家里比较穷,不知道白师父怎么收价?”

    白泽心道,哦,又来一个相坟的。只是我父亲这收价有点狠,相宅出一次手都是以百起步。

    那时普通人一个月才挣不过百元,连我都觉得肉疼。

    只是父亲收价这么贵,也不见得我家有多富。

    “我们相识一场,也算缘分。既然你我因缘于李家坡相遇,老夫就顺带帮你家看一看,钱就免了,管个茶饭就行。”

    父亲这么说,白泽和李冰都有些意外。

    李冰连忙道谢,“那真是谢谢白师父了,茶饭一定安排好,谢谢白师父。”

    看风水,最忌讳两点,一是白看,就是不拿一分钱;二是看得太准,即使看准了穴位,也不能点出正穴。

    做这一行的人,窥得天机,都是以寿命作为代价,所以一般不会无偿看地。

    即使相中了龙穴,也只会点在龙穴周边,不会点正穴。

    白泽听爷爷说,他的爷爷,也就是白泽的太爷爷,当年有一乡绅给了重金,太爷爷才帮相了一块宝地,叫金线吊葫芦。

    金线吊葫芦,地如其名。白泽听爷爷说,这块宝地从中间发脉,开帐到明堂形成环抱之行,上小下大,正好是个葫芦形状。

    最关键的点是,这葫芦还得是活的,右侧的缠山重重叠叠,连成一条起伏的线,这就是葫芦的金线了。

    葫芦聚气不散,金线源源输入生气,葬于此者,后代必出将相。

    本来太爷爷也不想点正穴,但这乡绅拿了一半家财,太爷爷一时抵不住诱惑便点了正穴。

    后来,那乡绅家果然发了迹。据白泽的爷爷说,那乡绅的儿子后来成了某位将军。

    只是白泽的太爷爷,自那乡绅的父亲下葬之后,不久便瞎了眼。

    这是太爷爷第三次点了真穴,普通的风水师,一辈子都可能找不到一个真穴。

    可惜,风水也有反噬,窥得天机,总得付出代价。

    也不知道爷爷当时为何会帮李家点真穴,白泽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依那老头子的性格,估计不会亏待自己,就是不知道李家给了多少好处。

    父亲如今对李冰分文不取,就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了。

    白泽还在思索,父亲已经准备好出发了。

    “小白,你先回去吧,上明村的事,你请大伯照应点,我赶不上了。”

    父亲看了眼白泽,又叮嘱,“路上小心点,你应该知道怎么走。”

    这刚爬到半山,我才不愿意再往回走,父亲这么说,正合我意。白泽想着便点了点头。

    虽说白泽是第一次出村,但他有着超强的记忆力,任何东西只要看一遍便能记住,回村对他而言并非难事。

    父亲和李冰渐渐走远了,山路像羊肠一般回绕,不一会就看不见他们的踪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