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柳暗花明又一家 » 第四章 送妈做保姆去

第四章 送妈做保姆去

    好景不长,仅三个月后,母亲就被迫离开那家饭店,洗碗的活儿被老板的亲戚给顶替了。断了这块收入,我们的学费一时没了着落,为了不影响我们上学,母亲继续到处找活儿干,不过一周的时间,就找到新活了。正巧邻居家在市里一离休老干部家做保姆十八岁的大女儿嫚姐因找到新工作辞工不干了,回家待两天就回市里上班。一天母亲去嫚姐家串门跟她母亲说起找活干的事儿,嫚姐也在场,听说后,就想把母亲介绍给那家老干部家做保姆,说人家待人和蔼,没官架子,家里就老两口和一个三十多的老闺女,俩老人刚七十出头,身体硬朗,闺女忙于生意,不常住家里,家里的活儿不多,保姆主要是帮着做饭洗衣服,收拾卫生,月工资一百六十块钱,吃住都没得说。还说,老干部全家待她特好,为感恩,答应帮老干部家重新找个保姆。母亲是个勤快利落之人,肯定受欢迎,这事儿一说准成。

    母亲听后有些心动了,比在饭店干收入高,且管吃住,活儿也不累,要是成的话,哪敢情好。可一想到离家远去,担心不能照顾家里的孩子们以及地里的活儿,便未当场应承,考虑一下再说。当母亲把做保姆的事儿说与我们听后,大姐首先赞成,劝母亲甭惦记家里,说她如今已经长大了(大姐十五岁),会做饭,会洗衣服,能够照顾妹妹弟弟,也会干地里的活儿,尽管放心去就是了。母亲依然犹豫不决,随后在大姐的一再劝说下才应允,说先去干段时间看看,不行就回来。

    十来天后,1990年8月中旬,母亲启程了。去的那天,刚好礼拜天,我们子妹四个全都去为母亲送行,整得挺隆重,母亲起头阻止,说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又不是远走他乡,毕竟没出在本市的地界儿,不过几十公里远。但经不住我们坚持,只好依了。先把她从村里送到镇上,然后又一块坐车把她送到县城坐车去市里,要不是母亲极力阻止,我们真想一直把她送到市里去。

    那天,母亲起得很早,为我们做了顿特别可口的早饭,把平常舍不得吃用来换钱的鸡蛋一下拿出八个做了冒尖的一大盘辣椒炒鸡蛋,香辣的热气溢满屋子,香满院子,熏开了大家的笑脸,煮了一大锅粘稠的放了红枣的大米粥,烙了二十个差不多有我手掌大的南瓜饼。我记得当时就着炒鸡蛋连喝了三大碗粥,撑的肚子鼓鼓的一敲咚咚响。自打父亲离家后,就没这样吃过,而以前可是家常便饭呀。

    饭后八点,我们出发了,我和哥哥抢先帮着母亲拿行李,行李很简单,就一个黄色帆布手提旅行包,里面主要塞了些衣服细软啥的倒也不沉,其实我自己完全拿的动,我俩一手攥着一个提手,欢蹦乱跳地走在前面,俩姐一左一右抱着母亲的胳膊说笑着跟在后头。母亲笑的特别开心,却一路上不忘千叮咛万嘱咐俩姐好生顾家,照看好俩弟弟,还说,等过几天她回家,如发现家里不像个样子,她就立马辞工回来。大姐保证,绝不会让母亲失望,还戏谑说,定会把俩弟弟养的跟猪圈里的那两头(白毛)猪一样白白胖胖,把母亲笑得不行,幸好当时我和哥哥走在前面离得远没听见,否则非得回头跟俩姐打闹一番不可。另外母亲还特别对大姐叮嘱,今后鸡蛋别再全攒着拿出去卖钱了,可卖一半吃一半,大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必须跟上,别以后发育不好,都长成矬子,埋怨她,大姐听后特别高兴,特意喊住前面走着的我和哥哥,让我俩分享这一喜悦。

    那天天气特好,天蓝云白,风和日丽。大家说笑着来到镇汽车站,刚好赶上去县城的客车。车上人不多(中途下的多上的少),空座很多,坐了不到一半的乘客。我和哥哥一会坐在车前,一会儿坐在车尾,一会儿右一会儿左的,屁股上跟按了弹簧,又跟蚂蚱似的到处乱蹦乱坐,没个安稳劲儿,而俩姐和母亲一直坐着不动,稳如泰山。

    半个多小时后,客车开进了县汽车站,感觉特快,我和哥哥都还没坐够呢。车上的空座几乎让我俩坐了个遍,每个座位不等坐热就换地儿了,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弄得司机不时回头或在后视镜里张望探视,心想这俩浑小子病的不轻,犯有严重的多动症,以至于他难以专心开车,经常让车跑偏或把车开歪,车开的很不稳,弄得人们别说站不稳,就连坐着都不踏实,让人觉得司机的车技太差劲,就跟新手开车上路一般,幸亏路上车很少,这样反而让我俩更来劲了,东倒西歪的跟喝醉酒一样满车晃荡。小时候我哥俩特调皮,尤其是我,在村里出了名的皮,不但皮,还“坏”,一肚子弯弯心眼子,好使坏,搞恶作剧,惹是生非,三天不上房揭瓦手就痒的慌;父亲没离家前,经常有人到家里告我的小状,弄得我没少挨父亲打骂,屁股都被打出老茧子来。自打父亲离家后,我稍微收敛了些,但依然不能让母亲省心。

    在县汽车站,把母亲送上车后,大家都十分的依依不舍,俩姐一直站在车窗下每人紧紧抱着母亲的一只手不肯撒手,直到车开走。车开出不远,大家就都憋不住流下眼泪。我追着车不断喊着“妈妈一路平安!”跑出一百多米远,被客车尾气呛的直咳嗽,嗓子都喊哑了。父亲离家,母亲又第一次远离我们,不在身边,好好的一家人被迫分离,生活咋突然变成这个样子,想到这,我憋不住放声大哭,好怀念从前一家人整日守在一起快乐幸福的日子。

    母亲临近中午时到达S市里,照约定,一下车就给嫚姐打电话(她在一家大商场化妆品柜台做售货员,刚上班没几天,专营美肤品,嫚姐皮肤特白嫩,是最好的代言人。正是她的嫩白皮肤让她有了这份工作,说来也巧,半个月前,当时还在做保姆的她来到这家商场,路过这个化妆品柜台时,一眼被这个化妆品牌的S地区总代理给看中,于是就叫住了她,想聘请她做销售员,且开的工资差不多是做保姆的两倍,另外还有提成奖金,她当即答应,毕竟做保姆不是长久之计)。嫚姐随后赶来跟母亲一起打的前往那个老干部家。

    老干部住的大院不准出租车进入,两人在大门口下了车,在家属院里左拐右转了半天才来到老干部家,母亲咋也想大院那么大,都快赶上我村大了,满院子都是花坛草木,住房一处比一处漂亮,一路上眼睛不够使的了都,可开眼了,要不是做保姆,八辈子也没机会来到这么高级的地方,俨然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老干部家位于家属院的尽里头,特别幽静,一条遮天蔽日的林荫小道连老干部住宅区。老干部离休是副厅级干部,他老伴儿也是离休干部,副处级。不多会儿,绿树掩映中一座两层高红瓦黄墙的双拼别墅展现在眼前。

    “婶子,到了,西边这户就是。”嫚姐揽着母亲的胳膊指着别墅西半部说。

    “喔,两家住这么大一座楼,跟皇宫似的,一家得多少间屋呀!”母亲惊讶地说。

    “嘻嘻,婶儿,走,咱赶紧进去吧!”嫚姐笑着拉起母亲的胳膊走到老干部家院门口,抬手按响了门铃。

    随即“当”的一声,门开了。嫚姐推开铁栅栏门,待母亲进去后,关上门。

    “喔,小嫚来了,呵呵。”刚关上门,不等转身,老干部就走出一楼的客厅,站在门口招呼道,满脸堆笑,慈眉善目。母亲顿感欣慰。

    “乔爷爷(老干部姓乔)好!嘻嘻……”嫚姐喊着跑上前抱起老干部的胳膊笑开了花儿,跟亲孙女一般亲热。

    “呵呵呵,好好好!几天不见,小嫚更漂亮了。”老干部拍拍嫚姐的手笑道,转而看着母亲点点头问候,“呵呵,你好,欢迎欢迎!阿婡(母亲赶紧笑着点点头,脸一下红了)吧,以后你就把这儿当成家,不要拘束。”说着便主动向母亲伸出手,母亲怔了下(可能是第一次与这么大的干部握手有些拘谨吧),随即缓缓抬起手与老干部握了下手。

    “婶子,俺乔爷爷人可好了,待人跟自家人一样,不光爷爷,全家人都好,”嫚姐上前再次抱着老干部的胳膊对母亲说,随即回头看了眼客厅门口问,“哎?爷爷,俺奶奶呢?”

    “喔,她在厨房里忙乎午饭呢,这不,听说你们来,特意多做了两个好菜。”老干部说。

    “呵呵,是吗,俺今儿又可以解馋了,”嫚姐放开老干部的胳膊抓着母亲的手笑道,“婶子,你不知道,俺奶奶做饭可好吃了,很有馆子味道来,俺就是跟她学会做饭的,刚来做保姆时,啥饭也不会做。咱快进屋吧!嘻嘻嘻……”随即分别拉起母亲和老干部的手,三人笑呵呵一起往客厅走去。

    望着嫚姐和老干部随意相处的样子,母亲这下心里踏实了,庆幸来对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