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山果园1988 » 第一百三十八章:疯癫的米大马

第一百三十八章:疯癫的米大马

    李牧羊今天本来也没想着立刻就买树苗,就是来看看状况。

    听王师傅这样说,和他的想法也相当吻合。

    两个人经过一番沟通,王师傅对李牧羊的态度好了很多,大概是发现李牧羊确实也懂得一些技术,有点经验,并不是完全是门外汉。

    最后李牧羊从王师傅处要了几个树苗,准准备回去先试试,顺便在王师傅的介绍下,半买半送了一些配套的工具和辅助材料。

    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李牧羊准备回家。

    王师傅这会已经很热情了,将他送到苗圃门口。

    两人出去后,才发现外面闹哄哄地,不知发生了何事。

    仔细一看,竟然是米大马来了。

    这家伙竟然穿着一身孝服,而且是披麻戴孝,长长的孝带拖在地上,已经被泥土搞的不成样子。

    他像是有点糊涂了,歪歪斜斜地一边跑,一边笑,不时会蹲在两旁的摊位前,将人家摆放的整整的树苗拨的乱七八糟。

    人家不高兴,他反而笑嘻嘻。

    若不是大家知道他精神本来就有点问题,不愿意和他计较,估计他早就挨了很多打了。

    “唉,这个大马,也是个可怜人。”

    王师傅看了眼,收回目光,“那你慢走,等需要的时候再来找我。”

    “哦哦,您忙。”

    王师傅进去了。

    李牧羊推着车子,站在远处看了会米大马,暗暗替他难受。

    上次见到米大马的时候,他虽然有点问题,但最多只是智力不足,好像个儿童一样。

    但这次看起来明显就更差了。

    基本算是个疯子了。

    估计是婆婆去世,支撑他最后一点的精神寄托也倒塌了,彻底没了支柱。

    “米大马,你快回去吧,不要到这里晃了。”

    “是啊,这孩子,你怎么能将孝衣穿这里呢,快回家去。”

    “看他的样子,怕是啥都迷糊了吧,说这些也没用的。”

    “本来脑子就不灵光,这下更糟糕了。”

    两旁众人都是议论纷纷。

    也不知道米大马听到没,他还是笑嘻嘻的到处乱跑着,知道突然看到站在苗圃门口的李牧羊,先是一愣,然后噼里啪啦就跑到他跟前,上下打量着他。

    李牧羊看他的孝帽歪了,便帮他扶正。

    拍拍他的肩膀,“大马,伱回家去吧,婆婆在家里等着呢,她不喜欢你这样的。”

    米大马的眼神有点混沌,他突然围着李牧羊的自行车前正转反转各好几圈,然后一下子跳到后座上,像个小姑娘坐车的姿势一样坐下来。

    “走喽,回家喽。”

    轻松高兴地喊道。

    男人坐自行车都喜欢骑着,但女人都是像一面坐着。

    也幸亏是这样,要不就会将李牧羊,买的一些东西压坏呢。

    李牧羊无奈地看着米大马,想着若是将他从车子上赶下来,以他这种状态,就这么丢在这儿,还真不知道会发生啥事。

    他原本上辈子就和米大马有些关系,存在一些感情,这辈子还准备将米大马带到身边干活呢。

    怎么想,都不能直接将他丢下。

    他看看时间,下午一点多,时间还早呢,准备做点好事,将米大马送回家去。

    从这里去米家村,也就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不影响他太多安排。

    “大马,你坐人家车上干嘛,还不赶紧下来。”

    “大马听话,赶紧回家去吧,你说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这些人都认识米大马,但并不认识李牧羊。

    还以为是个陌生人呢。

    “我不下来,坐车车,回家喽~”

    但米大马就李牧羊却有种天然的亲近。

    上次买米大马的苗子,带着他去买糖葫芦,他就很听李牧羊的话。

    “大家不要担心,我叫李牧羊,是李家村人,和这位大马兄弟是熟人,等下我就送他回去吧。”

    “这样啊,那感情好。”

    “原来是认识的人,我说着大马怎么离你那么亲,那就麻烦你老弟送他回去吧,他这个样子,疯疯癫癫的,还真担心在外面出点啥事呢。”

    “是啊是啊。“

    “行。”

    李牧羊应了,示意米大马背后坐好,他从前梁上跨过腿,用脚垫了几下,车子启动起来。

    “大马,你抓着点我的衣服。”

    “哦,飘了飘了。”

    “啥飘了?”

    李牧羊转头一看,发现米大马背后的孝带直接飘飞在空中。

    这要是一个不留神,掉下来可能就会夹进自行车的辐条你,进而将人带下去。

    李牧羊急忙停下车,帮米大马将孝条在身上绑好。

    说起这个孝带,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陇东这边的人,对于不同身份,辈分人穿什么孝服,都有明确的要求。

    如果一个人去世,他的儿子和女儿,儿媳属于重孝。

    重孝就是全身穿着白色孝服,头上还要拖一个长布,称为孝带,一般要好几米长。头上要带孝帽,孝帽的前沿要能放下来,遮住眼睛。

    鞋子要用白布将整个鞋子全部包起来。

    重孝属于最一等的孝,米大马如今给婆婆顶的就是重孝。

    女婿,侄子,外甥,兄弟姐妹,孙子,外孙这些属于半截孝。

    半截孝的就只是上面穿半截的孝服,戴个孝帽,鞋子是前半截用白布包裹,自然也不用披挂孝带。

    第三等就是一些其他亲属和关系稍微远的人,不需要穿戴孝服,就戴个孝帽便好。

    这个人群里的人最多,其中有关系和去世的人特别好的话,可能也会临时提升孝的规格,但是不多。

    如果是四世同堂,那重孙辈的人,是一身红衣。按照这里的风俗,如果四世同堂去世,就是喜丧,所以是红衣。

    如果再厉害一些,是五世同堂……

    那就是黄色的衣服。

    这就很少见了,一个村里也见不到几次。

    当然,涉及到人死亡后的仪式感,有很多复杂的规矩,穿孝服只是其中非常小的细节之一。

    米大马很听李牧羊的话,给缠好孝带后,让他老实坐好,他就坐好,像变成了个木偶人。

    李牧羊就这样带着他,先回了一趟家,将东西放到家里,又带着他回到米家村。

    原本想着直接去米家村呢,可车子上东西很多。

    这些也不方便带到人家白事上去。

    容易造成误会。

    再说人多事杂,东西也不好存放。不过他带着一个披麻戴孝的人回家,也不合理,便在小道上,将米大马放下来,告诉他让看着自己的自行车,将东西拿回去放下。

    “哥,你咋这么快回来了?”

    李香琴正在揉面呢,听到声音,从厨房跑出来,拳头都是面,手被粘成了白色。

    问话的时候,她一眼就看到了路边抓着自行车后座,像个雕塑的一样的米大马,好奇地盯着李牧羊。

    “等还下还有点事,晚上不知道几点回来,你跟孩子睡的时候,将门锁好。”

    “到底啥事啊?”

    “没啥事,就是一个认识的人,家里人没了,好像变得精神有点不太正常,我恰好碰到了,送他回去。”

    “这样啊,怪不得他还披着重孝呢。”

    “嗯,我先走了。”

    “那你去吧,路上小心……”

    “知道。”

    “你可要早点回来,别忘记明天有重要的事情呢。”

    李牧羊都走出好远一截了,李香琴还在后面吆喝。

    载上米大马,李牧羊又花费了四五十分钟才来到米家村。

    从李家村去米家村,距离也就不到十里路,但是去的时候是上坡路。

    骑车子本来就费人,更不说还带着一个米大马。

    他脑子不太灵光,体重可一点都不含糊,重着呢。

    更让李牧羊无奈的是,每次遇见上不去的坡,他就会下来推着车子走,要是个正常人,肯定会下车帮推自行车,再不行也会走着向上吧。

    但米大马完全不懂这个道理。

    要是李牧羊不说,他就会一直坐在后座上,还坐的端端正正。

    也幸亏李牧羊力气大,一般人肯定是推不动。

    所以等到了米家村的村口,看到村口的石碑,身体素质如此之高的李牧羊也被累的气喘吁吁,原地蹲下休息几分钟才缓过神。

    米家村也是个村子,和李家村差不多大小。

    附近的村子大大小小各不相同。

    主要是有些村子已经历第一次的村村合并,而有的村子因为位置原因,暂时还保持着原样。

    “大马,你家在哪里?”

    李牧羊问米大马。

    米大马却傻乎乎地直笑,一直尝试去将李牧羊衣服上一个扣子揪下来。

    本来就不过的智商下降的更多,几乎看不到了。

    李牧羊上辈子认识米大马,但没去来过他们家,现在米大马不说,他也不知道怎么走。

    正想找个人问问呢,突然听到一声刺耳的唢呐声忽然响起。

    他立刻知道在哪里了。

    这边人去世,都会请唢呐手,也叫吹鼓手。

    唢呐出现在村里,不是白事就是红事,平白无故是不会有人吹唢呐的。

    晚些年,红事基本都换成了西洋乐器,唢呐也就只剩下白事了。

    几乎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有了唢呐带路,李牧羊推着车子,带着傻不蹬蹬的米大马,绕过一排庄院,很快就看到路的尽头有聚满了人。

    空中漂浮着几米长巨大的白幡,正在风里飘舞!

    “傻子回来喽!”

    “傻子回来喽~”

    远远地,一些小孩子看到了米大马,喊着跑过来。

    孩子们手里都拿着一种油炸的祭祀品,这里叫“果果”,形状像是一个齿轮,成品是很多大小不同的圈套在一起,垒成一个塔。

    这是放在灵堂前面的供桌上的,本来要等到人埋葬后,放在坟墓上。

    但小孩子们平日里没看到多少好吃的东西,总是趁着大人不注意就去偷着吃。

    所以每次办事的人家会多炸一些,就是避免这种事情事情发生。

    要是被偷的多了,塔剩下半截,就相当不吉利。

    米大马看到被小孩子们追着喊傻子,他也不生气,反而笑嘻嘻地对孩子傻笑。

    有的孩子还逗他玩,故意将果果递给他,在他接的时候,又快速缩回去,哈哈大笑着离开。

    显得很快乐。

    不像后世很多老人去世后,孙子辈的孩子们都很难过。

    这个时代,每个老人都很有很多孙子孙女,很多孙子对奶奶的感情并不是十分亲密。

    比起奶奶死亡的难过,他们更在意什么时候才吃席。

    或许能在席上吃到肉夹馍,才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

    至于很多年后,当他们懂事了,再回想小时候的事,有没有几分愧疚和莫名的难过,那就是另外的事了。

    李牧羊也不知道婆婆的背景,所以不晓得他有没有什么直系的后代。

    原来想着估计婆婆死了,也没人在意,就米大马这么个收养的傻孩子,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来到这里,才看到其实还是相当隆重。

    和想象的完全不同。

    这时候,也有迎宾的大人们看到了李牧羊和米大马。

    大家对米大马的归来情绪各异,有人充满担忧,有人则是漫不经心,还有人甚至有些埋怨。

    但因为李牧羊这么个陌生人在,也没表现的太过极端。

    “你是?”

    一个穿着半截孝的人迎过来问道。

    李牧羊注意到他刚才坐在白幡下面的桌上,看到自己过来,才站起身迎上前。

    立刻知道这就是白事的前宾。

    这边的白事要比红事隆重很多。

    尤其是长辈去世,家里有钱的人,甚至要过七天七夜,等到头七过了,才算真正结束。

    既然是白事,亲戚邻居,亲朋好友,人多而乱。

    吃汤的,吃面的,流水席,烧水的,吹鼓手,丧葬队,守灵安排等等,若是没有个统筹,那肯定乱成麻了。

    所以,如果是大事的话,一般会有四个人统筹安排,协调所有事情。

    其中总管事务的人叫总管,他负责了各种权和钱的安排,一般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担任。

    能调动起人,而且大部分人都认识他,他也认识大部分人。

    这样才好安排事情。

    总管下面,有前里外三宾。

    其中前宾由死者的侄系亲属担任,迎接所有客人入事,上礼登记入册,发烟,收钱的活,就属于前宾负责。

    与钱有关,肯定是要用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