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山果园1988 » 第一百九十三章:出院

第一百九十三章:出院

    听李牧羊说每家只要几十块,房间的气氛变得轻松很多。

    几乎每个人悬起的心都放下来。

    “那就这样吧,等回去老五你把钱算下,该多少我们就多少吧。也不说是让你要多出,反正大家日子过得都不是很宽敞,凑合着把这个事办了就行。”

    李牧天在一边说。

    “嗯,就是这个理,到时候一起算。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先把娘拉回家吧。”

    李牧地先前还是很紧张,他的小摩托还不知道在哪里呢,都这么久了,迟迟不能回来。

    这最近好不容易又攒了点钱,要是给娘看病,估计又没戏了。

    听说是几十块钱,心里面才才稍微平静一些。

    李牧云和李牧风就没有怎么说话。

    他们两个属于小的,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别看他们在外面怎么样,跑到家里还是要听哥哥的。

    “那就这样,你们有骑车子的先回去吧,我要拉架子车。我的车子,伱们看谁帮我骑回去就行。”

    “我跟五哥一起拉吧。”

    李香琴说。

    “不用,你先回去,把家里收拾一下,等我们回来就行。你回去还可以做饭,我们刚好回来就能吃到饭。再说出来这么久了,家里大马还没有吃饭呢。”

    “那好吧。”李香琴也没坚持。

    “我来和五哥换着拉架子车吧。”

    李牧云这次自告奋勇。

    大家都很惊讶,集体看他,心里都在想,这家伙怎么突然变得主动起来了,他以前碰到这种事情,不是每次都向后躲吗?

    “老六,今儿个怎么这么听话?”二嫂在边上打趣。

    “二嫂,你不要把人搁门缝看扁了,我什么时候不听话了,我一直这个样子好不好?”

    他不说还好,这样一说的话,立刻惹得大家都忍俊不禁,露出揶揄的笑容。

    “行吧,行吧,这里都是自己人,谁是什么样子大家都知道,也不要装大尾巴狼了。我们赶紧走吧,从这边拉回去还有点儿时间呢。”

    大嫂在一边说。

    嗯,大家齐齐点头称是。

    “大姐,二姐,还有圆圆,你们一起也跟着下去吧。

    今天娘出院,我们大家兄弟姐妹们好久也没聚在一起了,刚好一起吃个饭团圆团圆。

    等下经过镇子时,琴琴你到镇上买点菜啊,肉啊,看有没有鱼,再买一两条,我们回去好好吃吧。也算是给娘接风洗尘,去去医院的晦气。”

    “不用麻烦了吧,花钱的,花那么多钱干嘛。我住院都已经浪费很多钱了。”

    “娘,你就不要管这事了。只要你身体健康,我们都开心,花再多钱也值得。你不要一直说这种丧气话。”

    李牧羊笑道。

    “就是啊,娘你不要这个样子啦,听牧羊的。”

    “是啊,娘,心态乐观,身体就会更加好一些。那我们就按照牧羊说的,今天回老家聚一聚吧。”

    嗯,大姐和二姐也都比较赞成李牧羊说法,帮他劝起了母亲。

    袁如凤心疼是一方面,当然内心其实比较自豪高兴。

    既然孩子们都这样说,自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最后,就只留下李牧羊和李牧云用架子车拉着母亲,其他人都先回去,该准该准备的就准备,该做饭做饭,该买东西的买东西。

    李牧羊还说让小风顺便带点酒回去,可以喝一点点酒。

    少喝点也没关系,反正是心情好嘛,庆祝庆祝。

    临走之前,袁如凤和隔壁床的老太太恋恋不舍。

    在医院里面住了个把月,两个人也建立了良好的友情。

    是一种老年人的惺惺相惜。

    李牧羊自然乐享其成,很支持母亲有这种关系,极大的概率他以后还和吴忠实兄弟打交道呢,自己的母亲和他母亲关系好,也相当于是一种媒介。

    重生之后呢,他比较开窍了。

    发现人和人之间还是要保持一些良好的关系,,这样就相当于多了一条路走,如果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的话,总是走不太远。

    人的能力有限,视野认知,可以活动的地方也有限,片面追求自己一个人做事,实际上是不明智的,做事的效率也会比较低。

    母子三人走在回家的大路上。

    因为架子车很多天没有用了,被雨淋了几次,拉起来还咯吱咯吱的响,很有节奏感。

    虽然天还比较暖和,但是李牧羊仍然帮母亲身上盖了一层薄薄的毯子,还给她戴了个帽子,帮她戴上口罩,不让他吹太多的风。

    西北的风本来就比较大,刮起的灰尘和沙子也比较多,经常走着走着,突然就一股旋风过来,给人吹满嘴的土。

    从市里面往出走的时候,一路上吸引了很多回头率。

    虽然说这个年代市里面不如后世那么繁华,但是毕竟是城市,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两个大小伙子用架子车拉着一个老太太在干嘛?

    但很快呢,都猜测出来,这估计是给老人看病。

    顿时对两兄弟的眼神变温和起来。

    孝顺永远是人的最基础的品质,

    尤其是这年头,大家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以家为主的生活模式里。

    百善孝为先,很多很多姑娘看对象,首先就是要看他的人品,那人品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看他孝顺不孝顺,而不是其他。

    也有路人直接就夸赞他们孝顺,这种话听进袁如凤的耳朵里,内心也是非常的满足和幸福。

    做母亲的,其实最大的幸福并不是孩子要给自己什么好吃好喝的,只要是孩子在关键的时候能把自己放在心里,那就很满足了。

    尤其是当着别人面,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很孝顺,那他们就会更有面子。

    “五啊,你这次看病?真的是多费心了你。”

    她又一次赞叹。

    “娘说这干嘛呢?你是我娘,这不是我应该做的吗?”

    “话是这样说没错了,但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你看我们村里面那有些老人,趴在炕上根本就没人管,儿女多的是,推三推四的哪有谁管管娘,能有一口吃的喝的就了不起了。

    我可听说,你青兰嫂子当时瘫在炕上时,害怕她尿尿麻烦,儿媳妇一口水都不给她喝,最后活活把她给渴死了。”

    “娘,你说别人家这是干嘛呢?你又没亲眼见到。你这样说,要是被别人知道,肯定不高兴了。”

    “这还有什么亲眼见到不见到的,全村人都知道,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说。再说了,他们能做出来,还怕别人说啊?就这么大的村子,谁家是什么样,邻居们又不是傻子,不都知道了吗?”

    “这……这也不是这么说的,就算是别人家确实这个样子,他与我们家也没有关系,对吧?谁希望自己被别人在背后说呢?

    以后这种风言风语的事,咱们少管。

    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家家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那我青兰嫂子他儿子也不容易呀,一家六个孩子就一个儿子。

    女儿都嫁出去了,儿子在家里还要养家糊口,儿媳妇她不是要跟着儿子出去干活嘛,整天待在家里的话,那什么开销呢?是不是,

    所以,也都不容易。

    你看我青兰嫂子躺在炕上,一躺就是五六年。

    我觉得呢,他儿子儿媳妇能这么照顾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还要干啥呢?”

    袁如凤愣了一下,沉默片刻。

    “哎,这倒也是,你这么一说,确实是的,怪只怪他生了那么多女儿,儿子少了。”

    “是啊,你看你有我们五个儿子,这不就很好吗?所以这是你运气好。还有就是你把我们教的好啊,如果说我们都不孝顺,那你生多少儿子也没有用,对吧?”

    李牧云在旁边嬉皮笑脸地说。

    李牧云在这边干了几天活儿,人也变得开朗起来,不再是先前那个样子颓废了,听母亲这样说,便和母亲开起玩笑。

    “你哥能说,你能说吗?你不知道自己什么德行,你整天要学好了。你看你把那个钱耍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哦,对了,我今天怎么没有看到小雨和娃娃?她们在家里忙吗?”

    “忙,忙呢。”

    李牧云一听提到他的老婆孩子顿时蔫了下来。

    “忙就算了,那你们就好好过日子。

    我跟你说,你小雨人也挺好的,就是有时候心眼小了一点,但是过日子没有问题。

    你不要一直和她吵来吵去的,说到头还不是你没有本事。

    你要是给媳妇和娃娃们把日子搞好了,她会整天扣着那一点钱吗?

    你看你,每次见你们就在吵架吵架,把我头都吵大了。

    这两口子过日子就像是锅碗瓢碰碰碰,你可以碰,但碰的时间多了,它不就碰烂了吗?”

    “嗯,我知道了,娘。”李牧云虚心接受。

    放在以前的他,可能还会反驳呢,现在经历了那些事,这些道理也自己也心领神会。

    “知道知道就好,你们这些孩子里面,我最操心你了。”

    李牧羊在旁边听着暗暗发笑,怎么又变成最操心的是牧云了呢?

    原先你不是说最操心的是自己嘛。

    看来在母亲眼中,其实每个孩子都挺操心的,不管你过得咋样。

    “五啊,你那个对象怎么样了?你现在一直这么忙,可不要把对象搞黄了。”

    “娘,你能不能说点吉利的,你每天这样说话,我感觉压力好大。

    你放心吧,我们好着呢,前两天我们还见过面呢,一起在街道逛了会儿。”

    “那就好,那就好,嗯,也是怪我们家里面没有给你太多的钱,要不然的话就不需要拖到年底啊,早点结婚早点了事嘛。这拖下去,万一有个……”

    “你看看,你看看,你还说……这事情你不用操心,我自己就能搞定。”

    “咋能不操心呢?做娘的不给你操心,那谁给你操心啊?你这孩子。你爹走的早,如果把你们婚姻大事都搞不定的话,那我过两年死了,怎么去见你爹呢,那死老头子肯定要抓住骂我了。”

    李牧羊和李牧云面面相觑,同时苦笑了一下,实在没有办法。

    娘就是这个习惯,你跟他怎么说他都不会变。

    三人说说笑笑,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大中午。

    按理说是过了上午吃饭的时间,下午吃饭的时间又没有到,这个时段是不吃饭的,今天大家说好是聚会,并没有太计较这些东西。

    聚会的地点当然就放在李牧羊家门口的院子里。

    周围没有围墙,显得很宽敞,只要到院子里面支桌子就可以。

    不过李牧羊家里没有太多桌子,还是大哥和二哥将他们家的桌子都搬过来了,三张大桌子。

    这个时候的桌子都是那种大的八仙桌,四方四正的一面最多可以坐三个人,家里的人也就是将将刚坐坐的下。

    母亲袁如凤,各家的一些大人,接近30个人,真是不少。

    这也是李牧羊重生之后第一次参加家族大聚会。

    平时聚会的时候,大姐和二姐会因为各种事情基本不来,今天就只有大姐夫以及孩子没有回来,太远了。

    大人们开心,小孩子们就更开心了。

    表姐、表兄弟、表姐妹们汇聚一堂,整整坐了一桌子,有些人也是有些时间没有见,都非常乐呵。

    这年头的表兄弟表姐妹人数比较多,所以大家在一起也比较热闹。嗯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会比较深。

    不像后世,人慢慢变得疏远起来,很多表姐弟表兄妹,可能因为没有在同个城市,甚至是同个省份,很多年都不见一次面。

    见了之后呢,和陌生人没什么区别,根本感受不到彼此之间还是有一些血缘关系在。

    李牧羊母子三人回到家时,家里的饭菜早就做的差不多了。

    这个季节的时令菜很多,买点肉和鱼就行。

    就是一些家常菜肴,也不需要太强的手艺。

    妯娌和小姑子们一大群,坐起来自然不慢。

    唯一不擅长的就是做鱼了。

    水资源少,本地养的鱼又少又贵,所以一般人家可能从来没有吃过鱼。

    所以莫说是做鱼了,就连鱼鳞都不会处理。

    好在大姐李香芬在城市里住,兰城又是黄河横穿而过的城市,勉强会做一些。

    李牧云在路上还念叨着家里做饭怎么能少他这个厨子,结果回来后发现,一切都已经就绪,顿时失去表现舞台。

    吃饭时,米大马就坐在小孩子的桌上。

    他不愿意跟大人坐,李牧羊也没有勉强。

    大马在这边干活有段时间了,侄子和侄女们来玩,也都认识他,并没有嫌弃他人傻。

    李家人性格不同,但家风都正,孩子们本事不大,人品却没啥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