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万界:从妖女开始修行 » 第21章 借宿

第21章 借宿

    行至酉时,已露宿了两天的两人正好遇到个依傍在一座无名山脚下的小村庄,约有十余户人家,屋舍似是新盖的,应有人住,张庚便携李莫愁敲门借宿。

    张庚找的是外围最近的一家,没想到还没敲门,院内一只老狗便狂吠了起来。

    李莫愁诧异,这种时节,山野小民自己都吃不饱,居然还有养犬的?

    她江湖经验多,提醒张庚这个村子有些不对。

    张庚也意识到了,一路走来,都是荒地,没见过一片开垦种植过的田,这个村子靠什么活?

    一只犬吠立刻引起村里其它犬只接连狂叫,把村子里所有人都惊醒了。

    一个老妇悄悄打开门缝,只见院外停着两只高头大马,再看骏马旁边是两个年轻道士。

    一男一女,男的俊美,女的娇媚,不似坏人。

    她想开门问问,但身边老汉却把她拉开,重新关上了门。

    “老婆子,别轻举妄动,犬叫的这么厉害,等侄儿带人来看。”

    不消片刻,已有男女二三十人举着火把围了过来。

    张庚见他们人数中稍老的有七成,年富力强的有三成,都手携朴刀,腰配弓箭,似是猎户打扮。他们中为首的是个脸上有疤的中年汉子,那疤痕自左眼至下颌三道并行,像是被什么凶猛野兽一爪子拍上去的。

    张庚细看院中晒着肉干、皮子,便猜测这些村民应该都是只靠打猎过活。

    看对面紧张戒备,张庚便主动交流。

    全真派名头越往南越不好用,还好他们两人细皮嫩肉不似凶恶之辈,几个领头之人交流一番后便同意了张庚的借宿请求。

    领头的疤脸男人名叫胡三全,他领着张庚与李莫愁去他家中借宿,路上他向张庚解释了,全村只有他那有间空屋。

    空屋是他儿子胡虎的,如今在五六里外二都城中当差讨生活,几个月才回来一次。

    而这村子也是近十前年才聚成,村内家家都是猎户,全靠从村后马窟山中狩猎山珍野味卖到城里过活。

    几家几姓供养老人小孩不易,兵荒马乱的想开垦种田太过艰难。

    曾经拖家带口难逃,没想到半路被宋军驱了回来,连口粮家产也都被夺了。

    又想北上投靠大族当个佃户,没想到又被蒙军驱了回来,落地编户,禁止擅自流窜。

    当时同行的几户人家,自持有几分力气把式的,相互商量后便留在二都城外马窟山下打猎为生。

    张庚听到附近有座二都城只有五六里地,便不想叨扰村民,欲与李莫愁再赶些路,入城休息。

    胡三全问了他们所去何处后告知,二都城在此处东北方向,与两位道长去处方向相悖,况且此时赶路过去,城门关闭宵禁之前应该赶不上了。

    胡三全虽然面相凶恶,但古道热肠,言语中算不上盛情相邀,但也建议两位道长在此留宿,若不嫌简陋,家中可提供些素食斋饭。

    李莫愁拒绝了饭食,让胡三全的内人带着径自休息去了。

    张庚与胡三全多聊了会儿,回屋时见李莫愁面朝床外已合衣睡着。

    李莫愁倒是给张庚在床尾留了一团之地,正好打坐。行路中,她露天休息时,都是张庚在一旁打坐守着的。

    进了屋,她还下意识地给张庚留了块地方。

    张庚摇摇头,盘坐于地上修炼。

    夜深,李莫愁醒了悄悄看了一眼,轻哼了一声,然后翻身背过去了。

    次日天蒙蒙亮,张庚把李莫愁喊醒,也不与胡三全打招呼,直接离去继续南下。

    路上,李莫愁好奇问:“张大真人怎么不与那汉子打个招呼,你们两个昨晚不是相谈甚欢么?”

    “人家欲害你,我不得带着你赶紧跑?”

    “什么欲害我?”

    “昨夜胡三全与其他几个猎户相商,觉得我俩是奸细,又见你长得美貌,要把你献给哪个蒙古贵族。”

    “难怪此人态度前后不一。”李莫愁一听顿时怒气横生,勒住缰绳停下道:“你先在此处等我,我先去杀了他们再回!”

    说完她便掉头策马疾行。

    “李莫愁。”

    李莫愁似是没听见。

    “李莫愁。”

    李莫愁已骑马跑出百米,突然又勒马而停,不情不愿地掉头回到张庚身边。

    她突然想到张庚说过三声不见人的后果,不敢拿命试探,只好默默回来。

    行不过三里地,李莫愁忍不住嘲讽道:“张大真人可真是宽宏大量,身边随侍的美婢被人觊觎,都能忍气吞声不作报复呢。还说什么杀忽必烈,杀蒙古汗,哼哼。”

    张庚对李莫愁的阴阳怪气倒是不意外,她这嘴可比小龙女毒多了。

    有些意外的是她居然自比作婢女,虽然自己确实是这么把她用的。

    果然,训狗,训人,都是潜移默化。

    金治宋人、蒙古治宋人,皆是如此。

    张庚听了半夜齐至胡三全家中商议的中年猎户议事、争吵,分析之下倒是还原出故事全貌。

    路上所说的十年前流离失所确有其事。

    但十年之间能改变很多认知。

    胡三全为保全老小生存性命,在金灭、宋逐的绝境下,极尽所能巴结蒙古人。

    山珍野味有九成都是送给二都城中一名千夫长,连儿子胡虎也千请万托终于送至那千夫长手下当兵。

    这兵还不是想当就能当的,他们十几户都不是军户,是千夫长看在一只全须全尾大老虎为礼物的份上才破的例、收的兵。

    如今他儿胡虎已当了百夫长,是全村人的骄傲。

    为猎虎不多伤皮毛而死的几名异姓叔伯,没有白死,胡虎每年都会去祭拜他们,并用实际行动保护这个小村的平安,少受搜刮侵扰。

    此时去襄阳战场的汉人,能有什么正经来源,那小道士腰上还悬着根白骨,马侧还裹了把长兵!即使不是奸细,那也肯定是汉人,若抓错也就抓错了,反正是献给蒙古千夫长的!

    胡三全已安排人天不亮就去二都城城门外等候了,只等开门就入城去找胡虎,擒了奸细,献了美人,多攒功劳,多与千夫长多拉近关系,多安排村中后辈当正兵。

    张庚对这些山野百姓,不怜不恨,他们虽然同为汉种,但早已在南宋拱手相让于金的百余年中分野,忠蒙或忠宋,都只靠利益使然。

    至于从辽起便隔绝中原的燕云十六州汉儿,那更别谈了,河北山西豪强,向来是辽金蒙攻宋主力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