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摄政王,降维打击 » 第六十四章 袁氏

第六十四章 袁氏

    张重生见李承乾一脸认真又或者像是气愤的模样,开口关心道:“谁把你怎么了?我替你报仇!你说!”

    张重生虽然不过十几岁,但也是最有义气的时候。

    他对县子是感激的,是崇拜的,他让自家里出变故起好几年没穿过衣服的自己有了很多套衣服,让自己几年没有填饱的肚子不再似以前那般。

    自己阿耶和阿娘以前也都是没什么笑容,还经常能听到邻居们在背后嚼舌根,说他家如何如何。

    自从阿耶去县子那做工以后,阿耶和阿娘的笑容都多了起来,这让张重生自己也很开心。

    而邻居们也不见了以前的那些闲言碎语,如今还经常跑来家里串门,陪阿娘解闷。

    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不止是他,他觉得他们一家都仿若是重生一般。

    这些变化是县子带来的,而作为县子亲戚的李高明,如今被人欺负,张重生又如何会袖手旁观。

    “一个妇人,她在众人面前做出鬼火,用来诬陷我阿耶,说那鬼火是我家里死去的长辈。

    我们就是要去大庭广众之下,把这个实验做出来,让大家看看这鬼火是如何做的。”

    李承乾一脸气愤之色,张重生听闻也是点了点头。

    坐在马车里,看着快速倒退的景色,张重生问道:

    “我们现在是去做实验的地方?”

    李承乾点了点头:“对,是去长安城普宁坊的普宁寺。”

    ...

    刚从刑部大狱回到府衙的杨纂还在沐浴。

    “你为何哭哭啼啼,为夫不是已经没事了吗?”

    看着正在给自己清洗的夫人窦氏,一边擦洗一边抽泣着。

    “夫君此次如此凶险,若是未归,让妾身和守愚守挹如何过活?”

    拍了拍窦氏,安抚了几句。

    杨纂回想起来同样是心惊肉跳,如今陛下让他早些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李世民不相信什么鬼火,隐太子和齐王前来替百姓喊冤,这些乱七八糟的神灵鬼怪之事,若是真有,那岂会轮得到他李世民当皇帝,他李唐的天下,是他们一点一点打下来的!

    至于君权神授那也只是给百姓们的一个接受的理由而已。

    杨纂也同样不相信,他坚信事情的背后一定有人搞鬼,他想等那人露出马脚,但没想到差点把自己赔上了。

    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什么进展。

    袁氏和他丈夫一起生活几年,但都没有留下子嗣,几月前,袁氏的丈夫失足从树上落下而死,蓝田县的官府也是确认过的。

    派过去的人打听到袁氏丈夫去世已经快要满半年了,官府在准备为她申以媒媾。

    还说都已经找好了人家,是蓝田县袁氏邻村一个心地善良的郎君,还收养了一个婴儿,而且听说袁氏并不嫌弃的样子。

    杨纂并不奇怪,他也是在县衙为官,自然是知晓这些是算政绩的,官府动作如此之快乃是常理。

    唐代初年人口凋敝,李世民因此鼓励民间的早婚与再婚。

    他曾发布诏令说,“宜命有司,所在劝勉,其庶人男女之无家室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聘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己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其鳏夫年六十寡妇年五十己上,及妇人虽尚少而有男女。

    而袁氏丈夫出了意外去世了,是可以再嫁的。

    至于为丈夫服丧。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的本意就是说守孝的。

    “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本意是出嫁之后,就跟从丈夫守孝,丈夫穿什么级别的丧服,妻子就穿什么级别的。

    如果丈夫死了,就从子,也就是跟着儿子和未嫁女,因为儿子和未嫁女需要为父服斩衰,所以做妻子的才要跟着服。

    如果只有已嫁女,就跟着已嫁的女儿一样守孝(齐衰)。

    如果无儿无女,不必服丧。

    同时,隋唐朝又是一个亟需破而后立,重新确立儒家法统、道统威严的时期,社会原有的贞洁观念、纲常观念仍然发挥着作用。

    这时的唐朝之所以道学家对妇女再嫁不那么严苛,主要是儒学发展还没有达到南宋以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地步。

    而此时寡妇只需为夫服丧满半年,便可再嫁(这里是作者为了剧情胡诌的,具体是多久,又或者是没有作出规定,作者没查到相关的资料)。

    而袁氏在服丧期间离了蓝田县,来到长安县,具体礼节,每家都不一样吧,毕竟是关起门来的家事,只有自家人知道。

    贵族人家穿孝服,不听乐器,不娱乐,吃素,除去特定的日子外不能结婚。

    普通人家都要干活,讲究更少。

    从孔子的话来看,如果不按礼数去做,虽然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但也不会真的受到什么处罚。

    官员守孝要辞官归里,倒是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只要面子上让人看着过得去,也不会真的有人来管。

    而官员丁忧的那二十七个月实际上怎么过的,那也是由他们自己安排。

    正在杨纂一筹莫展之时,门外有丫鬟喊道:

    “明府!夫人!府里来了东宫的侍卫,说是奉了太子詹士的命令,前来请明府过去,而且还说有要事交代于明府,情况紧急,事关袁氏,让明府快些!”

    正在沐浴的杨纂蓦的一怔。

    太子詹士?

    立知?

    情况紧急,事关袁氏?

    袁氏!

    杨纂赶忙从浴桶中站起,急急忙忙的擦干身子,并穿上窦氏递来的官服。

    “夫君当心点,别磕碰到。”

    窦氏看到夫君如此着急的动作,也不劝说,仅是提醒丈夫别磕碰到,她知道丈夫如今的处境,现在有了眉目,自然是要紧的。

    “东宫左内率,奉太子詹士令前来请杨明府押送袁氏前往普宁寺。

    詹士有言,此处有袁氏犯罪的证据。

    另外再带三个罪大恶极的死刑犯前去。”

    杨纂见那人拿出东宫的令牌,听完那人所说,虽有疑惑,但还是差人去牢里将袁氏和三个作案手法恶劣的死刑犯带出。

    跟着东宫的侍卫一路来到普宁寺,只见普宁寺周围围满了百姓,而普宁寺的台阶高台上则是站着两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