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义薄云天张半仙 » “第三十四章 埋伏”

“第三十四章 埋伏”

    剑势与其他势有所不同,如张伟的杀意,金承海的移山都是对外施加影响,剑势则是对内提升剑法威力。

    剑势的效果与执剑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执剑之人勇猛、霸道,剑势就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海,执剑之人灵活、智慧,剑势就如鹰击长空、狡兔出窟。

    张伟的剑势如同毒蛇出洞,无声无息,瞬间致命,飞云剑法在剑势的加持下越发诡诈,让人捉摸不定。

    这次提升的效果是明显的,就是导向性让张伟有些不满,这剑势怎么看都有些阴险,领悟这种剑势的意思是自己不够光明磊落吗?

    偏见!

    绝对的偏见!

    穿越以来,张伟哪次行动不是符合系统要求的?难道义气值会说谎吗?绝对是手里的剑对自己误会良多,看来青松剑与他的缘分尽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别了,青松剑。

    青松剑得自送宝童子李青山,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其实早已不堪重负,张伟自己找了个理由想换一把。

    衙门里有不错的宝剑可以兑换,倒也不用功勋,就是价格不菲。

    还好张伟兜里有点钱,于是花了一万五千两银子换了把能承受先天真气的宝剑寒光剑,剑名取一剑寒光十九州之意。

    飞云剑法升级到大宗师级,再加上剑势的加持,张伟有把握能短时间内拿下武敬亭,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先天目标,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些惊喜。

    要杀武敬亭其实不太容易,因为作为先天家族,武家高手不少,张伟不可能大摇大摆地冲进武家,击杀武敬亭,那纯粹是找死,蚁多咬死象,更何况人家不是蚂蚁。

    因此可以选择的方式只有刺杀这一项,这可不是喜欢刺杀,而且不得已而为之,张伟安慰自己,这是为民除害,不要太拘小节。

    作为武家老祖,武敬亭一般很少出席活动,外出行动也有很多人跟随,张伟观察了半个月,没有找到合适的刺杀机会。

    当然,这半个月的时间也不是白混的,张伟通过手下打听到了一个消息,武敬亭每年清明节后第二天,都会去一趟庆州城外,据说是祭拜一位朋友,这种事情比较私人,随行人员肯定不多。

    此时距离清明节还有七天。

    ......

    七天后。

    清明节。

    庆州并没有下雨,因此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象。

    这个世界的清明节和上辈子差别不大,都是祭拜先祖和亲人,祈求先祖保佑平安、健康和幸福。

    张伟这辈子的亲人死于灾荒,想祭拜连坟都没有,上辈子的亲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张伟并没有祭拜。

    清明节六扇门也放假,因此张伟白天就离开了庆州城,武敬亭外出的路线已打听清楚,张伟打算去踩个点,看看哪里适合动手。

    武敬亭祭拜朋友的地点是在一座无名小山上,山上有一座无名的坟墓,张伟转了两圈也没有发现什么端倪,也没有合适藏身的地方,这让他有些犯难,总不能直接强杀吧?

    小山之上植被并不茂密,只有几棵稀稀拉拉的歪脖树,石头也不多,能遮掩身形的似乎只有这座面积不小的孤坟。

    张伟绕到了坟墓后面运起真气开始挖掘,打算给自己挖一个藏身之处以便于偷袭。

    通脉境后期的真气足够浑厚,坟墓上的石块在张伟的爪下和豆腐区别不大,一盏茶的时间,张伟已经挖了一个足够藏身的大洞。

    同时张伟也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按理说,一般的坟墓只是在外围包裹一层石头,里面停放棺木才对,可张伟挖了得有一米多深,居然还是石头,这坟该不是实心的吧?

    抱着好奇的心态,张伟继续往里面挖掘,又挖了两米左右,突然眼前一空,显然挖穿了,张伟连忙跳出地面,想等里面的空气和外界交换一下,避免中毒。

    一个时辰后,张伟找了点枯枝,弄了个火把来到洞口,把火把伸入洞内一照,发现里面根本没有棺材,反而是石梯,石梯蜿蜒向下,显然下面还有建筑。

    武敬亭为什么在这荒郊野岭地建一座假坟?而且每年都来一次,显然下面的东西很重要,这引起了张伟的兴趣,但张伟并没有现在下去探索的打算,谁知道下面有没有机关什么的,等干掉武敬亭再说吧。

    这种狭窄的通道只能容纳一个人,还有比这更适合偷袭的地方吗?

    张伟开始清理自己弄出来的痕迹,尽量让通道恢复原样,同时在洞口处,只留下了一层薄薄的石头,方便突袭。

    有道是破坏容易,修复难。

    为了这么一个偷袭的地方,张伟整整忙活了一天,直到天都黑了才基本准备完毕。

    张伟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也没有幻术阵法之类的东西遮掩,伪装的痕迹如果仔细观看的话,还是能发现的。

    不过问题不大,张伟也只是需要一个接近武敬亭的机会,最好能伤到武敬亭,这样干掉武敬亭的把握会更大些。

    解决了生理需要,张伟钻进埋伏地点打坐,忙活了一天,他需要调整状态应对穿越以来最强大的敌人。

    第二天早上。

    三个身影骑着快马从庆州城东门出发,一路马不停蹄地向着无名小山赶来,来者自然是武敬亭。

    与武敬亭同行的是他的三儿子武正萧和小孙子武弘志,武弘志天赋不错,二十七岁突破了通脉境,是武家的重点培养对象。

    一个时辰后,三人抵达了无名小山山脚,翻身下马。

    武正萧和武弘志提着一些祭拜用的东西,跟随着武敬亭步行上山,三人并没有用轻功,而是一步一步地走上去。

    无名小山并不高,一炷香时间过后,三人来到了坟墓前开始祭拜,蜡烛、纸钱、水果、腊肉,仪式感满满。

    武敬亭焚香祭拜后,武正萧小声说道:“父亲,没人跟踪。”

    武敬亭再次看了看周围,确定没有人才走向墓碑,一掌拍向墓碑侧面的一个凸起的花纹之上。

    一阵机关声音响过,墓碑后面出现一个地洞,武敬亭直接走了进去,武正萧和武弘志在外面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