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细作重重 » 第一章 血色

第一章 血色

    大齐显德二十一年,秋,齐国平原郡最北端的一处丛林中。

    一名齐国斥候懒洋洋地从地上爬起来,头顶上黑色的皮盔并未戴好,随着他的动作滚落在地。身旁,那匹跟了他三年的幽州骏马不安地打了个响鼻。远处,忽地惊起了数只褐色的飞鸟。

    斥候嘴里含糊地嘟囔了一句,弯腰去捡头盔。突然,他听到一声并不应该出现的声音,那是细微的弓弦振动的声音。

    数年的太平生活并没有妨碍他做出最正确的动作,变弯腰为翻滚,躲过了致命的第一箭。与此同时,空气再次被撕裂,系在树边的幽州骏马无处躲藏,发出了一声临死前的哀鸣。它的腹部被燕国的制式铁箭撕开了碗口大的血洞。

    “这是燕国的游骑。”齐国斥候做出了第二个正确的判断。林子的边缘突然不知从何处冒出来三个骑兵,他们身着轻便的叶片铠,头戴燕军特有的兜式头盔。一人执手弩,两人拿着骑弓,马的一侧还都挂着马槊。这正是燕军游骑组的标准配备。

    然而这个判断并没有起多少实际意义,燕军的游骑呈扇形向他围过来,他们胯下的幽州骏马在林中依旧灵活。

    齐军斥候抽出了自己的腰刀,只觉得嘴中一阵阵发苦。他怎么也想不到居然在这里遇到幽州游骑。北边埋伏着的暗哨为什么没有发出警戒?燕帝居然真的向大齐发起了进攻?为什么自己事先没有听到一点风声?

    他无力多想,眼下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个——活下去。

    居中的游骑发出一声唿哨,两边的游骑同时举起手中的骑弓,端的训练有素。

    弓弦轻响,斥候向前翻滚,迅速作出判断——左边的游骑看来是个新兵,正手忙脚乱地从弓囊中抽出箭来。右边的刀疤脸则放下手中的枣木弓,抽出马槊,伏低身子,标准的幽冀骑兵冲击的前奏。正中的看来是个高手,手中的手弩一直对着自己却不发射,让自己不敢轻举妄动。

    第一步,前跃伏低,右手刀斩马腿,左手匕首插游骑之腹,毙命。此刻右翼刀疤脸必然已经冲来,这个角度那个新兵蛋子必不敢发箭。第二步,左手弃匕首拾马槊,右手扔腰刀,然后趁其格挡时弓步前刺。从刀疤脸腹部捅入,毙命。第三步,伏低钻过马腹,借失控的战马遮拦接近左边的新兵。

    构思着自己的逃生步骤,斥候脸上已泛出一缕微笑。十年前他就获得过军中的“锐士”称号,对燕军的组成更是了如指掌。

    三步,只要三步就可以了。

    就在斥候微笑还未散去之时,一阵不熟悉的刺痛感袭来。他惊讶地看着自己腹部的铁箭。然后费力地抬起头来,难以置信地看着远处,居然还有一名燕军。他看到了燕军脸上的漠然,然后,天旋地转……

    “乱世来了……”这是齐军斥候,“锐士”称号的获得者,许安平最后的想法。

    齐显德二十一年,燕军入侵齐国,太平了数年的天下又一次迎来了动荡不安的时代。

    平原郡

    太守黄墨吃力地撑住粗糙的墙垣,伸长了脖子朝远处望去。他的视力不是很好,只能模糊地看见一片赤潮在涌动,那是成群结队的燕军在集结,准备对这座黄河北岸的齐国进行一次致命的袭击。

    “这,这,这怕有上万人吧……”黄太守噎了口吐沫,扭过头去问身边一个正蹲在地上查看侦骑拖回的敌军尸体的青年人。

    这青年人身材瘦削,只披半身软甲,头上的却敌冠的红色帽缨高高竖起,两手正灵活的翻检着敌军的装备。和身材矮胖,全副武装的黄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听到黄太守的问话,他抬头扫了一眼,道“常言道,人马过万,无边无岸。这里敌军却还差了点,不过七八千而已,太守勿忧。今日他们刚到平原,不会匆忙进攻的。”

    这年轻人姓徐名冠,临淄人,是个军户,家中世代从军。后来他投军之后,已升至一营的军司马,本是前途无量,却因酒后使性,伤了上司,被逐出军中,到平原城做了一个捕吏。黄墨虽不知军,却也知人,更是对自己的性命十二万分的看重。大战一来便恳请徐冠做他的侍卫。而此时城中已被军方接管,徐冠无事可做,便也点头同意了。

    “大人,这是燕军北营的兵,不是我们常打交道的冀州兵。”徐冠边站起来,边将自己手上的血污往青石制成的女墙上擦。黄墨只觉腹中一阵阵翻滚,而徐冠与身旁的士兵们却都神色不变——这样的场景他们已经见过太多了。

    “什么是北营兵?”黄墨好学地问。

    “你怎么确定是北营兵?”一个傲气十足的声音响了起来,这是散骑校尉袁闻道。校尉本是低级军官,但加了名号便是不同。大齐军中惯例,杂号校尉可领军三营。这袁闻道看上去年纪不过三十出头便有杂号校尉之衔,难怪傲气十足。可与他同品级的黄墨却知道这家伙的每次升迁都隐约能看到齐都临淄中那一家的影子。

    齐国重文轻武,平日里黄墨都要压袁闻道半头。但现在情势不同,原本驻守在平原郡的奉义将军郭怀锐在十日前奉命调防,而接任的扶义将军李江涵又迟迟未到,现在平原城中就数这个散骑校尉最大了。战争期间,黄墨不得不靠他守城。

    “是袁将军到了啊。”黄墨急忙招呼。

    徐冠却依旧不卑不亢,“将军请看,此人甲内衬兽皮,这是北营军为保暖所用;外胸甲为兽面壮胸甲,而冀州少见胸甲上绘纹的;

    肩甲上三道红色印记叫做烈焰纹,是北营军中授予猛士的标记;

    腰中皮囊中所盛之酒为塞外特有的烧刀子酒,极烈;

    此人刀已呈暗紫色,身中三刀一箭后仍能杀我军中将士,必是北营军中猛士。这帮人不但是北营军,而且还未到多久,尚未适应此地气候就被投入战斗。”

    “唔,不错。”袁闻道漫不经心地扫了徐冠一眼,随即又把目光向远处放去,“北营兵,这仗不好打啊……”

    一旁早有人将北营兵的来历介绍给黄太守听。听到袁闻道如此说,黄墨原本白皙的圆脸变得愈加惨白,“袁将军,这阖城百姓的安危可都寄托在你身上啊。你可千万……”

    袁闻道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食齐禄,为齐死,此乃我大齐军人的本分。太守不必多说。”

    “那就好,那就好……”黄墨一边颤声答道,一边从铠甲中费力地掏出一方手帕,颤颤巍巍地擦着汗。

    徐冠心中暗笑,不过很快掉头向南方望去。风将青色的齐军大纛吹得猎猎作响。“军闻曹的那群家伙到底在干些什么啊……

    一日后

    黄墨小心地用杨柳枝蘸了一些青盐漱了漱嘴,呆在一旁候命的徐冠早已等的不耐烦曾为军人的他可没有这么多麻烦又奢侈的习惯,大齐的普通百姓有的连粗盐都买不起,更别谈用盐漱口了。

    他正胡思乱想着,蓦地,一阵熟悉而又陌生的号角声响起,尖锐又凄厉,那是燕军北营兵的角声。紧接着是咣咣的锣声,那是守军发现敌军进攻的信号。

    黄墨手中颤一下,杨柳枝落在了地上。徐冠顾不得尊卑礼法了,拉着黄墨就往府外跑。

    燕军攻城了。

    街上到处是人声杂沓,随即,一队队穿戴整齐士兵出现在街道上,开往城墙方向,青石板路在无数脚步声中微微颤动。维护秩序的捕吏开始将行人们驱赶回家。习惯了太平的平原城开始亮出它的獠牙,即使这獠牙对于一些人来说显得那么可笑。

    袁闻道在东城门上冷冷地注视着不远处正在向城门进发的敌军,白皙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的情绪波动,可他的心里却并不如脸上这么平静。

    这个临淄城的世家子弟从小就是心高气傲的性子。这是他第一次作为主将面对这么大阵仗,他的心中除了紧张,更多的是要一战扬名,摆脱家世给自己带来的阴影的意气。

    “倘若我能击败,不,只需挡住北营兵,我便可……”

    看着脸色发白的黄墨以及不远处面无表情的袁闻道,徐冠整了整头上的却敌冠,吐出了一句令人费解的话:“又要来了么?”此刻,第一队北营兵才刚刚向平原城发起冲击。

    “弩——”袁闻道拉长了声音发令,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像平日训练时一样沉稳。

    原本默不作声的墙头忽地竖起了无数张蹶张弩,更有十数组士兵费力地将自己负责的床弩指向城下。同时刀盾手们也举起自己手中的大盾站到了城墙边,他们负责保护这些脆弱的弩手,不让他们受到箭矢的伤害。

    袁闻道满意地看着自己的训练成果,又转头不屑地看着城下已经不太看得出阵型的北营兵,他们像浪潮一样卷来,密集却又混乱,这和自己从前听闻到的北营兵简直是两个不同的极端。

    但是他低估了这种浪潮般的冲击对手下人的心理压力。

    这时平原城的第一个失误出现了。

    这失误来自一个才入伍半年,还没见过血,上过阵的新兵。本来一张齐制蹶张弩的有效射程是两百步,再加上城墙的高度,不过三百步。

    理论上放箭的距离越远越好,但实际上考虑到弩箭的威力和敌军铠甲的因素,有经验的指挥官都会将敌人放到一百五十步之内才会下令射击,以造成最大的杀伤。这一点袁闻道做的很好,他精准地在敌人跨进那条隐形的一百五十步线的一刹那下达了自由射击的指令。

    可命令与执行总有一段距离,准确地说,在命令还未下达之时,这名新兵已经把他的下一步提前完成了,他由于紧张,提前扣下了弩的扳机。

    这支弩箭斜斜飞出,准确地击中了一名广威军大汉的肩甲然后被弹开了。大汉抬头冲城墙笑了笑,然后满不在乎地继续前进。

    这个小小的失误引起了一连串的后果。一些附近的高度紧张的新兵们随着他的射击下意识地也射出了自己的箭,弩兵身后的弓手们开始准备上前替换。而另一些人则疑惑地望向袁闻道方向——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很快,混乱得到了遏制——一些监阵的老兵们几乎立刻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他们呵斥着那些新兵,像看管羊群的牧羊犬一样,把羊群赶到应去的地方。

    但后果已经造成了。袁闻道的命令几乎在混乱被遏制的同一时间下达了,万弩齐发,只是在这中间出现了没被弩箭覆盖到的空白区域。

    北营兵的浪潮似乎撞上了礁石猛地顿了一下,然后又继续冲向平原城。接着连续的箭支射向了平原城头,平原城开始出现了第一个伤亡。

    城头大部分的士兵还能像训练时那样有条不紊地向城下进行攻击,可不少弓手的动作已经开始变形,他们盲目地将箭矢向城下射去,因为一支流矢或战友的中箭而吓得发抖。新兵和老兵的差别在这一刻显得毕露无遗。

    齐军缺乏中低层军官的劣势也显现出来了,城墙之上,各种平日里几乎不会出现的失误和意外不断显现,却少有能力出众的低级军官将它们纠正过来。

    燕军的云梯和轻梯几乎在同一时间靠上了城墙,攻城槌也靠近了城门,在混乱中保持高度的协调——北营军的实力这时才真正显露出来。

    “快,倒油,别停。快!”徐冠大声呵斥道,俨然一副军官的神色。

    太守黄墨早就退下城墙,临走前,徐冠请求太守让他留下。黄墨迟疑了一下,同意了。然后徐冠就成为了城头守军的一员,加入了平原城拙劣的防守。

    城头的兵士一开始并没有把这个小小的捕头放在眼里,可是很快他们发现,这个捕头不但熟悉燕军的作战方式,而且还有着极其丰富的守城经验。

    “刀盾手用盾去撞,用力撞,把他们都撞下去。燕狗刚登上墙头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机。”

    在徐冠指挥着三个刀手打退了敌人一次小小的进攻后,越来越多的齐军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听从这个年轻人的建议。

    徐冠在城头奔跑着,呼喝着,他知道今日的平原城注定染上它不熟悉的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