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在大宋,影视剧大融合 » 第三十八章 铁鹞子又怎样?

第三十八章 铁鹞子又怎样?

    经历过战争的绥州城,在绥州一众地方官的安抚下,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但是杨文昭却并不敢怠慢,因为勇武营的伤亡很是惨重,守城的八千将士几乎伤亡一半,风锐营的将士因为是在敌军没有防备的情况,骤然发起突袭,阵亡人数较少,但是大多也都带着伤,而西夏的报复也随时都有可能到来。

    所以他很快就将没有受伤的将士进行整合。

    杨文昭很清楚,这次之所以能战胜,靠的是坚城和突袭,并不是真刀真枪的战胜了西夏的骑兵,从骑术素养来看,即便是风锐营最精锐的骑兵都和西夏的骑士有一些差距。更别说,指望着刚刚用缴获的马成为的骑兵的人,完全就是一群骑在马上的步兵。

    而骑兵的训练要经过十分漫长的周期,西夏的报复很快就会来到,吃了亏的西夏人绝对不可能再选择坚城,杨文昭可以预见到,必然会是风卷残云的去掠夺,所以他必须有一支军队能正面和西夏骑兵硬刚,要不然,绥州周围的一些小城必然是会遭到洗劫。

    所以他决定精选五百骑兵和八百步兵,作为一支机动部队,这支部队就作为他日后的亲卫军。

    分别选择了他最为熟知的历史上的精锐部队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

    其中,他用的是后世岳飞的训练方法,骑兵装备上配以长、短刀,约十支短弩,二十支硬弓弓箭围盔,铁叶片革甲。战术上,他也选择了同样的训练方法,将全军分成多个独立的战斗小组,紧密配合。与敌人作战时,在距离敌人一百余步时就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马,然后长刀对劈,迅速冲锋,集结,再冲锋,从而大量杀伤敌兵。步兵装备上,大量的赶制了钩镰枪、陌刀等专门对付骑兵冲锋的武器进行配备。

    这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背嵬军,在朱仙镇,岳飞靠着五百背嵬军大破金兀术的十万大军,让金人无奈痛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因为前期训练上有一些准备,加上这些人都是见过血的百战老兵。只用了短短20天的时间,杨文昭就完成了这支部队的组建工作和战术训练工作。虽然离真正的背嵬军肯定还有很大的差距,完不成五百破十万的壮举,但是对付个万余人应该是不会太落下风。

    ......

    而就在这20天里,野利遇乞也已经点齐了兵马,准备卷土重来,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绥州北200里新建的虎口堡,这是杨文昭担任绥州知州之后,为了方便互市,联通丝绸之路新建的一个堡子,堡子中的守军并不多,但是极具商业价值,其中滞留了一部分因为战争而停止行商的商人和部分物资。

    像这样的堡子,在绥州地区大概有十几个,这一次野利遇乞的目标就是他们。

    第一次南侵之所以没有去攻打这些堡子,是因为野利遇乞想着一次性攻下绥州,这些堡子就会望风而降,只是没想到直接在绥州撞了个头破血流。

    但失败并没有让他惊醒,相反让他更加膨胀,他认为宋人只能依靠城墙才能勉强抵御西夏的进攻,只要他不去,宋军决计不敢出门和他硬刚。

    ......

    而在绥州城的杨文昭也早早得到了西夏内部传来的消息。

    当得知来的是西夏最精锐的铁鹞子后,杨文昭和一众将领也都是有些皱眉。

    铁鹞子总数三千,分十队,皆由党项羌贵族豪酋子弟和亲信组成,骑良马,着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于马上,虽死不坠于地。随着近些年西夏的发展,铁鹞子,也已经壮大到了五千人。

    这五千人,对付寻常的宋军,可能五万宋军都不一定能拦得下来,甚至还有被全歼的可能。

    所以杨文昭心里也有一些打鼓,他不知道新组建的背嵬军究竟能不能跟成名已久的铁鹞子开展。

    但是本着气可鼓而不可泄的原则,杨文昭还是选择了正面硬刚。

    随即站起身“众位将军,此战我们必须打,如果让野利遇乞将洗劫了所有的堡子,商人们就不会相信我们大宋的军队能保护他们的安全,我们辛苦经营的绥州如今的大好局面就会落入万劫不复。所以即便是铁鹞子,我们也必须要干他。”

    帐内的诸位将军也渐渐散去了眉头的阴霾,纷纷起身表决心“末将等,誓死保护绥州。”

    杨文昭看到士气可用,便开始分配任务“好,此战由我亲率背嵬军和铁鹞子接战,孟英将军率领剩余风锐营的两千骑兵,在虎口堡待命,随时准备接应我军。焦辉、程亮两位将军,带领三千勇武营分别进驻周围的堡子,防止野利遇乞突然改变进攻方向。至于张卓将军,统帅剩余部队留守绥州。给你留下一千骑兵,随时准备接应其他方向撤退的军队。”

    “末将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