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港岛财富之路 » 第26章:有钱了

第26章:有钱了

    陈廷华很快就提出了自己的来意,毕竟他是很忙的。要不是为了这个,也不会专程来程哲这里跑一趟。

    “价钱方面好说。”陈廷华笑眯眯地道:“程生给的是诸葛亮的锦囊,我们又不是刘备。想要得到当然需要一些代价”

    “陈生客气了。”程哲笑着道。

    接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叠用订书钉钉在一起的文件纸放在办公桌上。

    “钱的事情就不用说了。陈生已经支付过了。这里是一些我针对美国人这次的纺织配额,想出来的一些应对方式和思路。林生刚才已经拿走一份,这份是陈生的,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陈廷华眼睛一抬,露出笑容,马上就道:“这不行,在商言商,我可不能凭白占程生便宜。”

    “陈生客气。不过这就是配套服务,以后相关方面的问题陈生都可以找我咨询。我收了50万港元,总要出点力的。”

    陈廷华心想你倒亮堂的很,要真贪得无厌,那你就会知道我们的钱可没这么好拿!

    他遂不再客气,笑着让陈和平上前把东西拿过来。

    等陈和平回到座位上以后,程哲笑着开口:

    “陈生,恕我直言。即使由我自己来亲自操作,其实也是治标不治本。美国人不可能放弃对亚洲纺织业的打压,压力来自方方面面。”

    “即使这次能避过,下次能避过,再下次也能避过。但总归会被美国人给盯上。更何况做这么多额外的工作,也会导致产品的成本额外增加。”

    陈廷华收敛了笑容:“程生,你的意思是?”

    “纺织业已是末日黄花了。”程哲直言道:“这是客观规律,不以港人意志推移。简单的说,这个行业已经不大行了。”

    陈廷华沉默了。

    其实不用程哲讲,陈廷华他们多少也感觉到了这方面的寒意。

    港岛纺织业五十年代开始发展,六十年代进入高峰,七十年代初期已经在全球纺织业里占据有重要地位,甚至直接影响整座城市的民生。

    这两年纺织巨头们扎堆上市,上市后的表现一开始都很好。陈廷华他们更是个个因此崭露头角,成为城中巨富。

    尤其是陈廷华,南丰刚上市那一年。除去英资外,他当时更是可以排进全港前三。

    可惜花无百日红,今年一月份美国那边一传出来配额制的消息后。

    港岛纺织股和相关股票就应声而跌,一跌就是三个多月。也就不久前回光返照了一下,但很快也萎了下去。

    陈廷华等人的财富也受此影响很大,比起他们的股票刚上市的时候身价要缩水许多。

    局势如此,他们不可能看不出来。问题是他们看出来了也没用。

    敌人是美国这个庞然大物。别说是港岛这个小地方了,就连现在的英国也不是美国人的对手。

    除了躺平任艸,陈廷华等纺织商毫无应对办法。

    即使有程哲出现和提供的办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思路而已。

    港岛纺织业的未来一片暗淡,这件事大部分华商们都看得出来。

    “陈生想说什么?”陈廷华开口,说完以后可能觉得这样有点不礼貌,他又补充道:

    “或者说程生有什么新的idea、建议?我很乐意花钱买。”

    程哲摆摆手,“那倒不至于。我就是觉得纺织业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陈生是聪明人,应该很清楚要怎么做。”

    “哎——”

    陈廷华叹了口气。

    双方遂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又闲聊了一会。

    陈廷华很忙,程哲现在的时间也很宝贵。

    他没待多久就提出告辞,程哲和对林柏新一样,也把他送出华兴公司大门。

    等重新回到公司里,他看到阮福珊刚打完电话。

    程哲笑着上前,“转完账了?”

    “嗯。”她柔声应道。

    刚才程哲出去的时候,把陈廷华和林柏新的支票都交给了她——没错,林柏新也是过来送钱。

    其实前两天,另外两位纺织巨头比林柏新和陈廷华还快,早都已经上过门了。

    为了让人们相信他们的信,这方面他们还是很讲信用的。

    支票交给了阮福珊,让她通过电话联系汇丰银行那边。

    再让汇丰银行和华兴公司对接的客户经理,把支票里面的资金转入了华兴公司账户。

    “那现在公司账户上一共有多少钱?”

    阮福珊不假思索回应:“一共有385万8565元。”

    程哲满意点头,“我的私人账户呢?”

    “234万5656港元。”

    600多万港元,这就是这段时间以来程哲不停折腾获得的收获。

    其中美国人的奖金是5万美元,折合34万港元左右。

    他从和记那边带了14万多出来,加起来就是48万多。

    林柏新等人的报酬,一共是200万港元。

    这些钱加起来不到250万。

    剩下的钱,就都是这段时间以来他在香江股市上的收获了。

    扣除这段时间的花费,现在就是这么多。

    600多万港元,毫无疑问在此时的港岛已经是一笔巨款。

    它相当于一万名港岛工资较高的工人们每月的工资收入。

    要是拿来买房子的话。太平山山顶的豪宅不大好买,主要是有价无市和需要某些看不见的资格。

    港岛其他地方的豪宅,那可以说真的是随便买。

    了解了一下自己的资金储备后,程哲关心问道:“你那些国人们安排的怎样了?”

    听程哲说到这个,阮福珊有些感激的小声道:“多亏了先生你,按照你的吩咐和安排。他们现在被安置在深水涉那边。”

    程哲点点头,心里开始考虑起对那一大帮安南人的安置。

    阮福保阝恩过来港岛是偷渡过来的。

    香江这方面的政策可以说时松时紧。

    紧的时候想过来很不容易,松的时候巡海的水警对偷渡船简直视而不见。

    现在就是比较松的阶段,这批安南人更是很容易就拿到了本港的“行街纸”。

    即临时身份证,很容易就可以变成真正的身份证,然后就成为一个港人了。

    在麦理浩过来以前,外来人想成为港人是挺容易的。

    麦理浩上位以后,他有好好开发治理港岛的心思,港岛这方面才会越来越严。

    和阮福保阝恩一起过来的安南人有300多人,程哲原本以为都是那边复辟派的上层人士。

    没想到阮福保阝恩挺狠的,带过来的都是他的心腹和忠诚于阮家的前安南军人。

    估计是想带在身边当保镖护卫使用。

    现在阮福保阝恩重新回去安南,留下来的200多个安南前军人原本呆在九龙东部的茶果岭寮屋区。

    那里也是安南人偷渡港岛的落脚点。

    程哲先前就让阮福珊把他们弄到条件更好一点的深水涉,租了几栋唐楼安置他们。

    这批人应该怎么利用、使用。

    程哲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