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港岛财富之路 » 第29章:香港豪门生态链

第29章:香港豪门生态链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程哲也不想和美国人走得这么近。

    然而问题是这个年代的港岛。

    你不和鬼佬走得近,那根本就不可能在港岛稳稳立足做大做强。

    前有老的四大家族,何罗李利都是如此。

    何家干脆本身就是欧亚混血,有一半犹人血统。起家和发迹也全靠四大洋行。

    不过因为何施老夫人的原因,何老先生发自内心的认同自己为华人。哪怕他明明鬼佬血统和外貌更足,但自死都认为自己是华人,生前一直都是港岛华人领袖。

    罗家背靠祖家司法侧,祖父那一辈起就全都在伦敦留学,很明显的英国人派系。

    后有此时正在展露头角,平行时空里的未来新四大家族。

    一个个和汇丰走得非常近,发迹上位几乎都是在汇丰银行贷款的帮助和人脉支持下成功的。

    这些人是什么成分可想而知。

    就连本港正宗的二代首富包船王,也一样和外国人走得很近。

    可以说那一年到来以前,全香江放眼望去。

    外资就算了,其他能发展起来的华资或者华人豪门们几乎个个背后都有靠山。

    还全都是顶级的那种。次顶级和普通的香江豪门,想要找外国人当靠山都找不到呢。

    总之不是英国人就是澳洲人,又或者美国人,还有……北边。

    纯粹的自力更生,在这时候的港岛是不存在的。

    这些靠山里面,目前话语权最大的当然还是英国人。

    毕竟过去和现在港岛都是由他们管理的。

    其次最稳的是北边。

    飞艇泰被打压了快十来年,也就是发展上遇到了挫折而已,但从未伤筋动骨。

    除了他本人能力强外,还因为英国人顾忌北边不敢真下狠手。

    然而其实美国人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个是美国人在这边的代理人很少,不像英国人的代理人简直到处都是。

    独家生意最好做谁都知道,独家代理人的好处也很明显。

    另一个最重要的则是不管怎么说,美国人现在都是最强的,最起码也是之一。

    另外一个之一在港岛又没什么存在感,那港岛这边当然就是美国人最强。

    何况程哲知道,坐守香江这座弹丸小城的终极模板也只不过是四大家族加强版而已。

    想要走向世界不被轻易割韭菜,那估计要50年以后了。

    五十年,那时候他都六七十岁了。

    所以在这个时期,适当的抱好美国人的大腿,借助美国人的力量。

    这能够帮助到自己未来的国际攻略。

    打从一开始他去中环希尔顿酒店溜达开始,主要的目的就是和美国人接触、接近。

    和马丁·斯科塞斯的相处,也是奔着这个来的。

    目前来看进展还算不错。

    起码马丁·斯科塞斯这个前途不错的美国外交官,暂时已经把他当成金主。

    只要是和美国人有关的事情,马丁·斯科塞斯能帮的都愿意帮。

    就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而已。

    比如现在,程哲就成功通过马丁·斯科塞斯的联络,让已经停刊了快21年的《香江电讯报》成功复活了。

    《香江电讯报》一译《士蔑西报》。

    1881年6月15日创刊。美国牙医约瑟夫是创办人和首任主笔。

    士蔑报是香江早期的重要英文报刊之一。

    后来约瑟夫·诺贝尔因诽谤罪入狱,但仍然极受读者欢迎。

    1895年约瑟夫逝世,士蔑报于1900年易手,改为卓利·邓勤(也是美国人)接手,1950年停刊。

    签合同的这天是4月15号。

    美国人第一会所里。

    程哲与万里迢迢从美国赶过来的卓利·邓勤和约瑟夫·诺贝尔的后人,签订了转让合同。

    后者以25万美金的价格,把《香江电讯报》的所有版权和权力,全部转让给了程哲的华兴公司。

    自此这家100多年前成立,存在了快90年,停刊了21年的英文报纸正式姓程。

    看着卓利·邓勤和约瑟夫·诺贝尔的后人,喜笑颜开拿着花旗银行的美元支票离开。

    帮程哲找人的马丁·斯科塞斯看着他们的背影,回头对程哲有些不解的道:

    “亚伯,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会浪费这么多钱买这样的一个公司。它的报纸都已经停刊了21年!25万美元啊,都已经可以在曼哈顿买一个很好的公寓了!”

    程哲笑了笑,没有马上回应马丁·斯科塞斯的问题,而是又看了一眼合同上面加注的一条:

    《备注七:香江电讯报及其公司所具权力与股权一同转让》。

    他之所以肯花快160万港元买这份停刊了二十一年的报纸就是因为这一条。

    是,没错。160万港元买一家停刊的报纸。

    要知道港岛市面上那些日发行量几千份的中小型报纸,一般报价现在也就50~100万港元而已。

    160万买不了《明报》、《信报》、《星岛日报》,但已经完全可以来买一家不错的报社。

    比如像本港二天堂药厂韦氏家族于1960年11月1日创办的《天天日报》,现在对外报价也就130万港元而已。

    而《天天日报》是全港日销量前十的报纸,有着很大的受众。

    就算程哲想要进入这个行业,也应该收购这些更便宜并且销量更好的报纸才对。

    他没有这么做,反而收购了一家停刊21年的英文报纸。

    是他嫌成为报业大亨的难度太低,所以自己调高了难度吗?

    还是说他觉得《香江电讯报》这种创刊历史悠久的报纸更有逼格,更加适合他吗?

    都不是,而是因为《香江电讯报》虽然停刊了。

    可它的母公司在港岛一直都没注销,更关键的是作为香江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

    《香江电讯报》和几个英资公司,共同享有着香江电台这个全港唯一公共广播机构的7个董事席位里面的四个位置。

    剩下三个位置由港府持有!

    香江电台,被港人俗称为港台,成立于1928年6月28日,是香江历史最悠久的广播电台,主要功能是宣传政府的政策、制作教育及资讯节目。

    然而这么一个公共广播机构,名义上是官方机构。

    实际上的股权分配其实却是公私合营,其中港府占据了大头。

    但按照规定,港府只有监督权和指导权。具体的经营权由董事会负责,港府享有三个席位。

    剩下的四个由当初一起合办的四家私人企业享有。

    而那时候,《香江电讯报》这家公司就是四家私企之一。

    为什么后面黄蟑螂们闹事,港台却不站在港府这边而是站在黄蟑螂们那边?

    因为实际上它就是鬼佬控制的!

    换句话说。

    当程哲成功收购这家停刊了的报纸后。

    他就成为了香江电台的七个董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