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逆贼之大明战神 » 第37章 我只是好奇而已

第37章 我只是好奇而已

    但像李佑搞的这么大威力的火药,李景隆平生是第一次看到,像这么厚的石板,用铁锤砸,最多也就留个印迹在上面,比一般的城门结实多了。如果用攻城车撞,没有一、两个时辰,肯定撞不开,但用李佑的火药,一分钟不到就干完了。

    李佑看着已经瞠目结舌的李景隆,正准备回答,听到旁边传来声音,扭头看去,隐隐约约间看到一个人步履蹒跚地向自己走来,定睛仔细一看,原来是李桑。

    “你个怂货……”李佑看着李桑软趴趴的样子,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李桑觉得自己很冤,他跟李佑试验过两次火药,对“爆竹”的威力已经有心理准备,但他万万没想到李佑这个老六,居然把火药量加了好几倍,改成了超级大炸逼,超级版也就算了,居然一下用了三个!

    别的不说,爆炸产生的响声,就把李桑震得脑瓜子嗡嗡的,血气翻涌,三魂七魄都出窍了。

    两刻钟后,李佑和李景隆坐在中军大帐中,李景隆瞪着眼,看着李佑,思索了半天,开口问道,“这火药真是那人教你做的?”

    李佑点了点头。

    “他教你一下,你就能做出来?”李景隆显然有些不信,兵部做火药的人车载斗量,也没见哪个人能做出

    “吾乃麒麟才子,天下学问总共一石,吾一人独占九斗九,区区火药,小道而已……”李佑抬头45度角仰望天空,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

    这天没法聊了!

    听了自己儿子不要脸的回答,李景隆很是无语,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

    “国公爷,这场仗您准备打到什么程度?”李佑看李景隆不说话,开口问道。

    “自然是拿下北平城,抓住燕王,送至京城,由皇帝发落……”李景隆不假思索地说道。

    “据我所知,燕王乃是沙场名将,智计过人,而国公爷虽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但用兵不如燕王老练,临场发挥不如燕王机变,估计在燕王眼里,国公爷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而已……”现在展示了实力,李佑开始嘚瑟起来,说道,“以国公爷的手段,您有几成把握战胜燕王?”

    本来,李佑以为李景隆真如后世网上说的那样,是个不知兵、不懂兵的花架子。

    在来的路上,李佑以聊天的方式,从翡翠嘴里套话,套出了好多内幕消息。

    李文忠病逝两年后,洪武十九年李景隆继爵曹国公,担任了左军都督府左都督,负责浙江、辽东、山东等地军队管理。

    之后十多年,为了培养李景隆,朱元璋让他跟随蓝玉、宋晟、朱棣等人数次参与北伐,也让他指挥过几次万人级别的平叛,除此之外,李景隆还在湖广、陕西、河南等地多次练兵

    虽说功绩不显,但绝不能说李景隆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否则朱元璋不可能任命李景隆为太子太傅。

    没有点真本事,朱允炆也不敢用他。

    “混账,哪有这样说长辈的……”被儿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李景隆顿时面沉如水。

    “国公爷,要学会养气,养气!”看到李景隆盛怒的样子,生怕李景隆暴起伤人,李佑赶紧认怂,开始转换话题,“咱们先不说作战经验、临阵指挥,假设国公爷拿下了燕王,接下去国公爷准备怎么办?”

    李佑这样问,是想求证一个疑惑,后世,他曾经看过很多分析李景隆失败原因的文章,说李景隆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李景隆不想承担杀朱棣的罪名。

    据说,朱允炆行捧毂推轮之礼时,莫名其妙地跟李景隆说了一句“勿使朕负杀叔父名”。

    勿使负杀叔父名,表明上的意思是不要让我担负杀叔父的恶名。

    于是,在郑村坝之战和白沟河之战中,本有数次机会直接杀死朱棣的李景隆,下令士兵活捉燕王。

    有了这个紧箍咒,士兵们就畏手畏脚,不敢跟燕王拼死硬战,燕王看出李景隆的意图,变得有恃无恐,亲自带兵在战阵上横冲直撞,抓住了战机逆风翻盘,导致李景隆兵败。

    至于李景隆是真不想杀朱棣、还是不敢杀朱棣,就只有李景隆本人知道了。

    “自然是将其打入牢笼,押解回京,听凭陛下处置……”李景隆不假思索地重复了一遍。

    见李景隆根本不假思索地回答,李佑明白了,李景隆压根就没打算杀朱棣。

    “如果国公爷与燕王在战场上狭路相逢,是留,还是杀?”想了想,李佑眯着眼睛,直直的盯着李景隆看,似乎想要看出花来。

    “这……”李景隆被儿子这么一问,顿时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战场上厮杀,刀枪无眼,受伤流血在所难免,生死也是见惯了,毕竟大家各为其主,肯定都会下死手,谁也不能保证什么。但在战场上杀死燕王这事,李景隆还真没考虑。

    在李景隆眼中,朱棣乃是叛军主将,主要工作是需要负责指挥、下达命令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上阵杀敌、亲自拼杀。

    如果真轮到朱棣上阵杀敌了,那就说明叛军已经是穷途末路了,那么随便派一波人就能拿下朱棣,送回京城就是了。

    李佑这么问是看电视看多了,认为打仗就是主将带着一群人,跟人刀枪互砍。但真实的战争,从来都不是这样,否则也不会有战阵这个词的出现。

    一场大战,少则投入几千人,多则投入十几万人,如果都靠猛打猛冲,没有战阵和指挥,现场都分不清敌我了,怎么打仗?

    看到李景隆面露难色,李佑以为是自己问到了点子上,认为李景隆心中有什么顾虑,于是开口问道,“看国公爷犹豫不决,是不是皇帝私下里跟您交代了什么?”

    “你这话什么意思?”听李佑这么问,李景隆愣了一下,说道,“京城是不是有什么风言风语?”

    “没有,没有!我只是好奇而已……”李佑赶紧摇了摇头,一脸无辜地说道,“皇帝将几十万大军交给国公爷,肯定对国公爷信任有加、寄予厚望。当然也肯定会安排国公爷做一些皇帝想做,而又不能宣之于口的事情,私下里跟国公爷嘱托一番……”

    说到这里,李佑给了李景隆一个你懂的眼神。

    新书起航,求收藏,求推荐票支持!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