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逆贼之大明战神 » 第74章 不成功便成仁

第74章 不成功便成仁

    撂下狠话后,就立马跑路,这莫不是就是传说中说最狠的话,做最怂的人?

    姚广孝读兵书也不少,从未见过如此荒诞之案例,这哪像战争?这特娘的就是小孩子过家家啊!

    朱高炽又环视了一下众人,朱能、袁荣等人脸上也露出一丝迷惑的表情,不过更多是想笑的喜感。

    思索了一下,朱高炽又开口说道,“大家对那个麒麟才子说的引天火烧北平城的事怎么看?”

    “大哥,你脑袋糊涂了吧?这种小孩子说出来的话你也信?”朱高煦觉得朱高炽的脑子应该是被门夹了,才会相信李佑这种小屁孩的话。

    “世子殿下,会不会李景隆联络了北平城中人,准备里应外合,在北平城中放火?”袁荣没有受朱高煦的影响,思考了一下,开口说道。

    朱高炽听了之后,点了点头,又转向朱能问道,“朱佥事,你是什么意见?”

    “世子殿下,人力能引天火,下官未曾听说过,觉得有些玄之又玄!”见朱高炽点名自己发言,朱能赶紧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但下官觉得袁郡马说的有些道理,这个时候,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朱高炽听完,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通知下去,准备好水袋、水囊、唧筒、麻搭、云梯等救火工具,组织百姓夜间防守,如果有火起,立即救火!”

    水袋和水囊相似,都是用羊皮、牛皮缝制,来装水的工具,着火时将水袋和水囊扔到火中,就可以用来扑灭火;唧筒相当于大型滋水枪,用竹子做成,装上水后用挤压,就可以喷水灭火;麻搭和拖把类似,沾上水往火上打,可以灭火;云梯相当于现代的救火车云梯。

    “大哥,用得着为了一个小孩子的话,就这么小题大做吗?”朱高煦听了之后,腾得站了起来,愤怒地说道,“如果那个麒麟才子天天这么说,你要天天这么防备吗?搞得北平城军民疲劳不堪,给朝廷大军以可乘之机?”

    朱高煦这么说,并非因为是莽夫,他是从纯军事的角度考虑。

    守城有一点不好,就是必须二十四小时全程瞪大了眼睛,时刻防备攻城一方的偷袭,否则,稍有不慎,就会被对方投机。

    因此守城一方必须派很多人轮流值守,很耗费人的精力;如果攻城一方时不时佯动一下,守城方就必须加大人力投入,会搞得守城方精疲力竭。

    在朱高煦看来,如果朱高炽让北平城军民守城之余,还要防火,那就是在劳民伤财。

    这个道理朱高炽也懂,但他不得不防,哪怕对方是个孩子,“最多不也就二更天吗?如果过了二更没有起火,就让百姓休息,不会让他们疲惫的……”

    看到朱高炽退让了,朱高煦撇了撇嘴,没再继续下去。

    等众人散了之后,朱高炽把姚广孝单独留了下来。

    朱高炽倒了一杯茶,放到姚广孝前面,忧心忡忡地说道,“大师,朝廷大军这次可谓是倾巢而出,派出去的探子回报,李景隆至少调了四十万人马,围困北平城!看这架势是想一举拿下北平城!”

    姚广孝左手端起眼前的茶杯,右手拿起杯盖开始撇杯中的浮沫,微微笑道,“李景隆这次将大军压上来,根本没有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

    常规来说,李景隆不布置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这就是在找死。

    这一点,可以从耿炳文的布阵方式就能看出来,耿炳文将主力驻扎在滹沱河南北两岸,又命都督徐凯驻扎河间府,潘忠、杨松驻军莫州,其中先锋九千人驻扎雄县,从南到北布置了三条防线,每条防线间隔五十多里。

    李景隆的布阵,看似把北平城围的跟铁桶一般,实则处处是漏洞,只要朱高炽集合大军,死磕朝廷军队的一处薄弱环节,就能将这个铁桶戳破,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后果。

    但这种布阵方式,也有一个好处。

    如果大军同时在北平城九门同时发动进攻,北平城守军就只能分兵抵挡,兵力一旦分散,就容易被攻破。

    当然,采用这种方式,有一个极大的弊端,那就会要付出巨大的伤亡,这个伤亡有可能是军队承受不了伤亡,一般主将难以下这种决心。

    这就是姚广孝所说李景隆准备“不成功便成仁”的原因。

    朱高炽听了姚广孝的解释之后,点了点头,说道,“大师,我总觉得李景隆不像父王说的那般不堪,否则太祖也不能加封他为太子太傅,现在他这样的排兵布阵方式,处处透着古怪!”

    “我也有此疑惑!”姚广孝端起杯子,吹了吹,抿了一口,看向窗外,萧瑟的风吹起地上的落叶,在空中乱舞。许久,姚广孝才开口说道,“不过世子也务须太过担忧,想必王爷那边的事情,也应该在这几日有结果了!我们只要坚持三、五日,王爷就应该回来了……”

    “大师,您说父王这次去大宁府,能从宁王叔那边求到援兵吗?”听了姚广孝的话,朱高炽皱了皱眉头,说道,“父王离开北平已经快一个月,就算去救援完永平城,再去宁王叔那里求援兵,也早应该回来了……”

    “呵呵……”看到朱高炽愁容满面,姚广孝笑了起来,说道,“世子把这事想简单了!王爷去大宁城不是求援兵!”

    “不是求援兵?”听了姚广孝的话,朱高炽愣在了当场,面色惨然,声音有些颤抖地问道,“大师,父王不去求援兵,那是去干什么了?”

    朝廷大军气势汹汹而来,朱棣不去找援兵,又一个月时间不在北平城,这是准备干什么?跑路了吗?

    姚广孝一脸风轻云淡,看着紧张兮兮的朱高炽,淡淡的说道,“王爷这次去大宁府不是求援兵,也不是借援兵,而是取援兵,拿援兵……”

    求和借都是有求于人。

    取和拿则是属于自己。

    看似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