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长生仙途:从张角拜师开始 » 第七章 先赢其势

第七章 先赢其势

    “张某与阁下无冤无仇,不知为何要出手伤我儿子?”

    张子昌成姜宁为阁下,而不是村夫,也足以说明他对姜宁的身份有些迟疑,不敢轻举妄动。

    “这件事本不该我管,”

    姜宁平静的注视着张子昌:“小孩子打架,你也不该多手,你儿子打赢了算是他有本事,我弟子打输了,只能认栽。”

    “可你让你的私兵,对我这个还算个孩子的弟子出手,未免有些不守规矩。”

    “既然你先坏了规矩,那我自然要为我弟子讨一个公道。”

    张子昌内心对此番言论不置可否,但是嘴上仍是振振有词:“此言差矣,既然是你的弟子先动了手,我的儿子受了伤,那我做父亲的,也该为儿子讨个公道,同你一样。”

    此人的逻辑属于诡辩范畴,如果从这方面讲下去,永远讲不出个所以然。

    所以,姜宁将此事拉过了最初的因果。

    “首先,是你儿子先出言不逊,辱骂我的弟子,那我弟子奋起还击,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听了姜宁的话,张子昌也没有恼怒,他只是不慌不忙的摇头一笑:“难道挨了骂,就要打人吗,不可以骂回去吗,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动了手,不就是你的弟子先坏了规矩?”

    姜宁笑了笑:“那你有没有听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啊?”

    张子昌眉头一锁,他读过一点书,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用这句话反驳君子动口不动手,没什么道理。

    他摇了摇头:“前言不搭后语,你这属于诡辩了。”

    从姜宁说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时候,张子昌心里对他的敬畏少了许多。

    “那你以君子动口不动手来评判自己的儿子,你这属于什么呢,屎里镶金子,又装又臭。”

    姜宁张嘴一笑,换句话讲,你儿子也配称君子吗?

    张子昌有些急了:“那我骂了你,你就要打我吗?”

    “对!”

    姜宁斩钉截铁的说道:“你骂了我,我就要打你,打到你哭爹喊娘!”

    听到这番讥讽言论,张子昌憋着一口气,没有发怒,他静静的观察着姜宁,收回前面那一番话。

    姜宁每句话处处埋着伏笔,就是等他往里面跳,此等思维上的压制,更让他觉得眼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不属于下等阶层。

    如果多去看一些历史,不难发现,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有不少野蛮落后文明,入侵高等文明,并且可以将其奴役。

    野蛮的民族从边缘蛮荒中崛起,学会军事和纪律,开始鞭笞文明。

    其实,这属于一种思维上的压制性。

    试想一下,一个流氓和一个君子。

    两人发生了争论,流氓呢,没有名声,没有家底,输了大不了从头再来,他什么也不怕。

    君子就不一样了,他需要保持自己的风度,想要自己的名声,并且还要给天下人一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雅范。

    结果可想而知,君子会被打得很惨。

    南北两宋就是这样,它们是一个朝代,是一个拥有成千上万百姓的国家,君王治理这个国家,要关注民生,要关注库银,要关注粮食问题,还有,底下臣子会不会造反。

    他关心的事情太多,在军事上就没有太多的心力。

    打仗,打的是钱,是粮食,这是很多人公认的。

    但是完颜阿骨打,和铁木真可不管你这些,他们不需要关心民生,经济。

    这些北方蛮族另辟蹊径,就是用强悍的军事来碾压,你要发展经济,我不管,我就是打。你要百姓安乐,所以休养生息,我不管,我就是打。

    一个十分好战的民族。

    钱,粮食,通通不用管,我把你的城池的打下来,就什么都有了。

    它们不讲道理,这可能就是南北两宋最终都败在落后野蛮民族手上的原因之一。

    这些民族没有家,它们死在哪里葬在哪里,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诺大一个草原,想去哪就去哪。

    就像四处漂泊的火星,飘落在草原上,落在哪里,就可以重新聚起一团灼灼生辉的火焰。

    这也是他们的优势。

    当然,弱宋的冗官贱武也要背大锅。

    还有那个拱手相送燕云十六州的乱臣贼子,石敬瑭是千古罪人。

    有点扯远了。

    其实想说的就是,姜宁就是用了一种野蛮的思维,撞碎了张子昌半地主半文人,半俗半雅的思维。

    他想和姜宁讲一个道理,可姜宁不愿意,你打了我的弟子,那你不管讲什么都没有道理。

    这个时候,一向温文尔雅的姜宁倒是像个流氓,而那大腹便便的土财主到有点像个君子。

    你骂我,我就打你。

    你是君子,我不是!

    一阵沉默,豆大的雨点洒落在泥泞的地上,张角仰视着姜宁,这才发现自己和先生的差距在哪里。

    面前人明明是个大地主,有钱有权,但是先生仍是什么也不怕,义正严辞,将张子昌说的哑口无言。

    先生似乎什么也不怕,他什么都怕。

    在姜宁的保护下,他们也什么也不用怕,雨下大了有先生打伞,天塌下来,有先生顶着。

    他怕什么?

    是这个道理。

    张子昌有些坐不住了,他盯着永远是波澜不惊的姜宁,说出了心底的疑问:“不知公子来自于何处?”

    闻言,姜宁略微有些诧异,他刚才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张子昌不直接让私兵出手,现在,他明白了。

    这个张子昌有比其他地主更优秀的品质,谨小慎微,这个品质可以让他活得更久,至少在这件事上没有把有仇必报的姜宁得罪个头。

    他看到自己身上的穿着不是粗布烂衫,虽说不是很华贵,但是也有点像一个书香世家的公子,此外,还有他在面对百余私兵不慌不忙的样子。

    张子昌对他的身份产生了误解,把他误认成了哪个世族大家出门游离的公子哥。

    “有些事情还是不要打听的好。”

    姜宁狐假虎威,表现的极为神秘。

    张子昌的太过谨小慎微,以及先入为主,以貌取人会把他自己都骗进去。

    这次事件,姜宁教给三个少年受益终生的一句话,未赢棋局,先赢其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