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长生仙途:从张角拜师开始 » 第二十章 撒豆成兵

第二十章 撒豆成兵

    一年又一年,春去又春来。

    太平教在姜宁等人的经营下蒸蒸日上,从刚开始的几百人增加到了十万人。

    如他所料,就如春风过后的点点星火,飘到一个地方就能燃烧起周围的甘草,扑也扑不灭。

    姜宁自称为太平教教主,张角为大良贤师,张宝张梁为大医,以治病救人为己任。

    太平教,也称太平道,设立三十六方,有万人大方,也有千人小方,每一方都有着方主,姜宁将三十六方化为了三份,也就是每十二方为一组,每一组都有一个长官。

    姜宁,张角一起照看着冀州,徐州,兖州,青州,豫州五州之地的太平教事宜,张宝统荆扬二州,张梁分领雍梁二地。

    不出三年,太平道深入九州之地,甚得民心,其教徒多为穷苦百姓,但也不缺乏一些世家弟子。

    ……..

    看着桌子上做成的几张符纸,姜宁嘴角噙笑,看来只有修为带不回来,术法是可以从汉末带回来的。

    这样的话可以省下很大一部分力气去修炼从汉末带回来的术法。

    这一晚姜宁温习了一下太平要术里所学习到的医术,道术,邪术。

    太平要术的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大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第一部分是修行道法,有一条从凡人到登仙的康庄大道,如若潜心修行,有朝一日或能得道。

    第二部分是诸子百家的大道理,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在这本书上,姜宁看到了惊艳无比的阴阳家,墨家,等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之后就隐世的诸多学派。

    以黄老的垂拱而至为帝王提供一套完整的治世理念。

    第三部分专注于道家的医术,针灸,药理等。

    第四部分,便是一些很多正道人士都嗤之以鼻的禁忌杂学,撒豆成兵,扎纸成银等。

    撒豆成兵,扎纸成银。

    姜宁随意往地上扔下几枚豆子,下一刻几个带着盔甲的士兵凭空出现,单膝下跪。

    “主公!”

    姜宁只是扫了一眼,心念一动,士兵消失,随后,他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

    除了第一部分,剩下的他都可以直接学习,就是这个第一部分里面的各种道家术法,他只能使用,却不能修行。

    这个世界有一种规则,道家术法只能到家人士修炼,儒佛两家也一样,除了武功,武功只要有天赋就可以修炼,没有太多的规则束缚。

    这个挺让姜宁头疼的,不过很快他就找到了另一条出路,可以在汉末修行,带回来这个世界使用。

    想到这里,姜宁为自己的聪慧笑了笑。

    一夜忽去,东方既白。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并没有照射在对面豆腐西施的单薄衣衫上,她今天关门大吉。

    起床后,姜宁准备去江世才家蹭着一顿饭,自己懒得做,江世才做饭还挺好吃,姜宁去的时候带了点菜和米。

    江世才家里贫穷,平白多一张嘴吃饭,他就要少吃一点,会饿肚子,虽说两人关系很好,江世才也不会翻他白眼。

    但是姜宁心里过意不去。

    推开门,江世才正在做饭,江绫清正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姜宁径直走向厨房把菜放在了桌子上。

    “把这些菜做一下吧,我准备在你这里蹭对饭。”

    “吃饭就吃饭呗,宁哥你怎么还带东西来。”

    江世才摸了摸衣服,笑着对姜宁说道:“我还欠你银子呢,你等会把菜拿回去,这样不是见外了吗。”

    姜宁往椅子上一坐,笑了笑:“没事,清儿还在长身体,多吃点菜有营养,一直吃米凡对身体不好。”

    话都说这份上了,江世才也不再推辞。

    不一会儿,饭香搭着尘烟飞向天空。

    吃饭的时候,江世才告诉了姜宁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宁哥儿,正好我也有件事要给你说。”

    江世才往嘴里刨了一口米,一边在嘴里不停的嚼着,一边往嘴里夹着菜。

    “什么事,你说。”

    姜宁夹起一片肉丝放在了江绫清的碗里,那是唯一的一块肉,这样的年代,穷人菜里的肉就是沙里的金子,难得可贵。

    “谢谢哥哥。”

    江绫清笑的很开心。

    姜宁可能是在汉末习惯性的摸张角的头了,此时此刻他也摸了摸江绫清的头。

    “再有几天,我就要离开了这里了。”

    江世才声音很小,但是目光坚定。

    姜宁看了他一眼,疑惑道:“呆在这里不是挺好吗,外面兵荒马乱的,你能去哪里?”

    江世才愣了愣,把嘴里嚼到没味的菜咽进了肚子里,说道:“去思齐城。”

    思齐,取自见贤思齐。

    是一座儒家统御的城池,城中有一个老先生,修了一个本命圣言,见贤思齐。

    在整个天下儒林之中都是盛名至极。

    老先生不是城主,但是那座思齐城的守护神,所以百姓们也就把那座城池命名为了思齐城。

    “儒家教化之地,无灾无难,倒也是个好去处。”

    姜宁思索片刻,说道:“去投奔亲戚?”

    普通百姓去那座城都一样,混不出来样子,在哪里都混不出来样子,他并不建议江世才到处去跑。

    毕竟在白帝城已经十七年了,人熟地也熟。

    “不是。”

    江世才摇了摇头:“去文望宫。”

    听到这个名字,姜宁倒是愣了愣,儒家有四大书院,十二座学宫,都是文道命脉,传承千年。

    还没等姜宁问话,江世才继续说道。

    “小时候,家道还没中落,那个时候新帝还没上位,家父正值如日中天,文道宫一位大儒来到白帝城办一件事,家父就把他请进了家里,送了他一个玉佩,换来了他对我的一次朱砂启智。”

    江世才思绪拉远,想到了去世很久的父亲,难免有些失落。

    朱砂启智,也就是点砂。

    大儒在三岁孩子的额头用朱砂笔点一颗痣,可引浩然气入身,江世才其实算一位儒家弟子。

    江世才继续说道:“那位大儒说,如果我想要学文,可以去找他。”

    儒家和其他修行门派不一样,二十岁及冠礼之前,所有修行者的实力相差不大,在二十岁及冠的时候,是天才还是庸才,一目了然。

    在这个人生最重要的一年,儒家弟子会在书山学海中得到一个本命字。

    本命字直接决定了儒家弟子未来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