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太子:召唤猛将,复我山河! » 八十九、习惯

八十九、习惯

    张星彩走后朱慈烺提笔给便宜老爹朱由检写了一封书信,说经过皇伯母介绍,自己与张德谋之女张星彩情投意合,决定按照皇室大礼迎娶张星彩入宫,并册封太子妃,请父皇母后批准。

    书信写完后,朱慈烺命徐来福派人送到礼部衙门,按照朝廷制度派出使者从广渠门出城,快马加鞭赶往南京送信。

    闲来无事,朱慈烺自东华门出了紫禁城前往工部下辖的工坊视察,正在监督工人制作口罩的荀彧急忙出门迎接。

    施礼完毕,启奏道:“微臣按照殿下的吩咐督促工人日夜赶工,三天下来已经制作了十八万副口罩,目前城内的守军已经按照每人一副分发完毕。”

    朱慈烺点点头,面色凝重的道:“那平西伯军中送去了吗?”

    “今日晌午已经派人运送了五万副口罩前往平西伯大营。”荀彧束手站立,毕恭毕敬。

    “疫情很快就会大规模爆发,你们工部需要多多招募工人,以后生产的口罩不仅仅只是供应军队,也不只是供应京城,还需要让全国各地被瘟疫荼毒的百姓都佩戴上口罩,尽力控制瘟疫的传播,争取早日结束疫情。”

    朱慈烺语重信长的拍了拍荀彧的肩膀,“你们工部肩上的责任很重啊,荀卿就多多操劳了!”

    荀彧作揖施礼,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目前我们工部下辖的作坊已经拥有八百多名工人,按照每人每日缝制一百个计算,一天下来也不过八万左右的产量,一个月两百多万。

    而且臣发现这口罩是消耗品,用个十天半月就需要更换,想要仅靠官方的制造能力供应全国,怕是杯水车薪。”

    据户部的核查,北京城内目前登记在册的人口有六十六万,加上黑户家丁、外来人口,估计现在的北京城人数在百万左右。

    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按照每人每月消耗两个口罩计算,仅仅只是北京城内的百姓每月下来就要消耗掉两百万个。

    而且这时候没有机器,只能靠手工缝制,生产力落后。

    这时候也没有电源照明,而且大部分人都有夜盲症,日落后黑灯瞎火,也没法实行夜间加班,想要靠朝廷的作坊生产供应全国的口罩,几乎是痴人说梦!

    见朱慈烺听的很认真,荀彧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臣以为不如鼓励百姓生产口罩,拿到市场上售卖,一来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二来可以调动百姓佩戴口罩的积极性。”

    朱慈烺本来想靠卖口罩赚一笔外快,现在看来希望不大,毕竟这玩意没啥科技含量,一个老太太看一眼就能回家缝制出来的东西,注定不会产生高价值。

    “荀卿言之有理,这件事就交给你来主持,另外本宫回头给你一道谕旨,你带人去一趟天津、河北,把口罩的制作方法大力推广,鼓励百姓佩戴口罩防疫。”

    “臣谨遵殿下口谕。”

    荀彧长揖到地,对于太子的开明和胸襟深感佩服。

    毕竟这口罩是他发明的,因为制作简单,想要垄断市场不太现实,但大公无私的鼓励民间生产还是说明了他天下为重的胸怀。

    朱慈烺离开工部的作坊后又来了一趟户部掌管的国库,发现公孙策正在主持工作,遂询问了一遍国库最近的开支情况。

    公孙策小心翼翼的禀报道:“启奏太子殿下,目前国库运转正常,除了给平西侯的队伍拨了三十万两军饷之外,国库近日并无其他大额支出。”

    朱慈烺又把公孙策唤到无人之处,悄声问道:“永和宫的案子查的怎么样了?”

    公孙策露出惭愧之色:“目前还没有任何头绪。”

    朱慈烺有点小失望,你这表现对不住开封府包青天首席助理的身份啊!

    “本宫最想知道的事情就是跟李尚仪偷情之人究竟是宫中之人还是从宫外混进来的?其次,枯井里的三具女性遗骸和这偷情的两个人是否有关系?”

    “微臣通过验尸可以确定,李尚仪的身体内并没有出现男性元阳,由此可见与她偷情的是个太监,做不了男女合欢之事。”

    朱慈烺知道“元阳”就是男性的精华,既然李尚仪身体内没有发现这东西,那么和她偷情之人大概率是个太监。

    当然,也不排除还没来得及云雨就被朱慈烺撞破的可能,但皇宫戒备森严,外人想要进入难如登天,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平日里可有和李尚仪对食之人?”

    公孙策摇头:“微臣在宫中问过不少年龄稍大的宫女与太监,李尚仪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委身于魏忠贤。自从魏忠贤死后,她一直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没有公开的对食对象,所以这条线索断了。”

    “和魏忠贤相好,这李尚仪多大年龄?”

    这消息有点出乎朱慈烺预料之外,如果没记错的话,魏忠贤死的时候已经是个五十九岁的老头。

    公孙策道:“李尚仪今年三十四岁,她委身魏忠贤的时候大概十五岁。”

    天启皇帝朱由校在位的时候魏忠贤只手遮天,数不清的朝廷大臣认他做干爹,一个刚入宫的小宫女屈服在淫威之下也可以理解。

    “李尚仪私下里与人偷情,而表面上却又装出冰清玉洁的样子,枯井里的宫女会不会是撞见李尚仪偷情的事情,被杀害后抛尸井中?”朱慈烺背负双手,进入了推理模式。

    公孙策道:“这个可能性很大,但侦破案子需要的是证据,不能靠推理。”

    朱慈烺点点头:“有没有调查这些年宫中失踪的宫女,看看能不能从这方面找出蛛丝马迹?”

    “年限跨度太久,当今圣上登基之后由于国库紧张,紫禁城多次大规模裁减宫女与宦官,因此内廷的记载的很是模糊,至少缺失了三百余人的去向。”

    朱慈烺叹息一声,拍了拍公孙策的肩膀:“唉……不必急于一时,慢慢调查吧!”

    朱慈烺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拍臣子的肩膀,好在公孙策、荀彧这些文官的身高都不是太魁梧,才避免了上次拍吴三桂肩膀差点够不到的尴尬。

    公孙策一脸严肃的拱手领命:“臣一定竭尽所能,把这个人揪出来。”

    离开国库后,朱慈烺又在展昭、花木兰的护卫下登上了城墙视察,现在京城内的治安渐趋稳定,再把潘风和邢道荣留在身边就有点浪费人才了,因此朱慈烺命二人前往戚继光麾下听令。

    让朱慈烺感到担忧的是,城墙上的守军防范瘟疫的意识并不是很强,佩戴口罩的士兵不到四分之一。

    “小伙子,你们百户没有给你发口罩吗?”

    戴着灰色口罩的朱慈烺揪住一名十六七岁,个头比自己稍微矮一些的士兵询问,尽量做到和颜悦色。

    但这名士卒还是被吓得脸色惨白,跪倒在地道:“天气逐渐变炎热了,戴着这玩意太憋屈。”

    朱慈烺没有责怪他,继续顺着城墙巡视,又从人群中拎出来十几个没有佩戴口罩的士兵询问原因,大抵都是憋闷、脸痒痒、喘不上气来,难看等理由。

    就在这时,负责疫情防控的兵部侍郎诸葛亮带着五十名锦衣卫自宣武门方向巡视了过来,正好与朱慈烺走个对向。

    “臣诸葛良拜见太子殿下!”

    诸葛亮施了个礼,据实禀报:“早朝散去后臣就登上城墙巡查,自阜成门一路走到宣武门,发现佩戴口罩的将士不足三成。”

    “本宫也发现了。”

    朱慈烺苦笑一声,“唉……要想让他们养成习惯总得给些时日,大战当前,不能强行逼迫,以免引起将士产生抵触心理。”

    诸葛亮忧心忡忡的道:“臣在西便门撞见了王国兴将军,据他说外城的守军里面已经出现了十几个有瘟疫症状之人。”

    朱慈烺吃了一惊:“那赶紧派人送到天坛交给蔡瑁管束,尽早隔离。”

    诸葛亮道:“王国兴已经派人送往天坛,而且张景岳院使也带着太医院的御医和医匠来到外城问诊,争取把染上瘟疫之人一个不落的送到天坛隔离治疗。”

    “既然外城守军已经出现了瘟疫,那内城守军、甚至吴三桂军中想必也有了瘟疫患者,必须让太医院的人严加筛查,将染上瘟疫之人全部送到天坛隔离,以防瘟疫患者骤增。”

    朱慈烺说着话又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发现自己这个习惯已经戒不掉了,“瘟疫猛如虎,绝不可大意!你要与倪阁老、侯阁老密切合作,尽量控制疫情蔓延。”

    诸葛亮作揖道:“臣发现外城的十三名感染者有十二人没戴口罩,可见殿下发明的这个口罩有良好的防疫能力,而将士们佩戴的热情不是很积极。

    故此,臣建议让礼部多招募一些画师在周遭城墙上,在大街小巷描绘瘟疫患者的痛苦,再书写一些标语警言,提醒城中的军民尽量佩戴口罩,既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家眷。”

    “你这个建议是个好办法!”

    朱慈烺对诸葛亮的建议拍掌赞成,不愧是智慧的化身,这智力就是远超常人,拥有超出时代的意识,“你立即去告知倪元璐,让他们礼部从城中大量招募画师在各处城墙和集市上制作防疫绘画和标语,提高全城军民的防疫意识。”

    诸葛亮面色凝重,作揖领命:“微臣谨遵太子爷口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