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前悍匪 » 第32章:奉旨摸鱼

第32章:奉旨摸鱼

    “你且抬起头来。”

    王烈闻言乖巧的把头抬起来,得以见到了皇帝的真颜。

    “怎么比我还帅?”本来王烈穿越过来后就对这身皮囊很是满意,至少比穿越前要好看不少。今日一见开平帝的模样,顿时又有些酸了。

    不过这也正常。大梁皇室往上数几百年都是贵族阶级,一代代基因改造让开平帝颜值颇高很正常。

    另一边,在王烈还在酸着皇帝容貌的时候,开平帝也在打量王烈。当然他不会和王烈这么肤浅看的是容貌。他看的是王烈的眼神。

    一个人说话是否言不由衷言不对心,有经验的人都能够从目光中略看出一二。

    尤其是像开平帝这样一路以来从太子阶段就接触了各类形形色色的官场老狐狸锻炼出的眼力,想要看透王烈这种少年郎简直不要太简单。

    结果让开平帝很是欣慰。

    “王卿莫要为那些只知蝇营狗苟之辈说好话了。想来你心里也清楚他们究竟都是些什么德行。不说别人,即便是史家与你差不多的少年郎,比之你也远远不及。”

    “史家?没听说有少年人当官啊?总不能就是个打酱油的吧?”

    听到所谓的史家少年郎,王烈想的是自己居然都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人。

    他当然不可能认为自己就是唯一一个被皇帝看中的人。天知道皇帝往官场里扔了多少个贵族、世家的少年用来观察?

    只不过他王烈因为王子腾的原因一开始的起点稍微高了些也难了些就是了。

    “陛下,臣还是以为,臣只是做到了应尽之事。”

    “呵呵。”不知为什么,王烈突然从皇帝脸上看到了些许玩味。

    “王卿今日如此恭谨虚心,可与此前诗中的豪迈不羁如同两人啊。”

    “???”王烈猛地一瞪眼珠子。不对啊,自己这马甲明明披的挺严实才对,整个京城不都没有人知道?

    转念一想又觉得正常。红楼梦中就有所描述,这位皇帝是个喜好诗词的,既然如此,王烈披着云外居士的马甲在京城里出文集皇帝不调查才怪了。

    凭借着锦衣卫、东厂的情报网,调查不出云外居士是他王烈才是件怪事。

    “嗤。”开平帝见王烈这副模样,忍不住又笑了一声,说道:“王卿,莫不是朕交代锦衣卫和东厂多加遮掩,你莫不是以为能瞒住所有人不成?”

    ......本来王烈还以为是自己披的严实,结果现在才知道居然是因为皇帝帮忙?

    “禀陛下,容臣斗胆,臣恭谨的并非帝王身份,而是坐在帝王位置上的陛下。”

    “换言之,正因陛下登基以来始终兢兢业业,处置了不少贪腐官员,且心系百姓。如此仁德之君,如此大德,臣怎会不恭谨?”

    “帝王有道,上苍都会相助,更何况臣这样的肉体凡胎?”

    王烈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我不敬你是皇帝,只敬你的功德。

    这样别管牵强与否,好歹也能立得住自己抄诗的时候抄来的人设。

    否则虽然开平帝脑洞不可能大到猜出王烈是个穿越来的打几个月开始就满肚子足以流传千古的诗篇的地步,但觉得王烈是个表里不一,沽名钓誉,溜须拍马之徒,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种印象如果种下,对王烈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

    至于王烈心里是不是这么想的......这还用说?谁家把拍马屁的话当真啊?

    王烈在开平帝面前恭谨,主要还是因为明明白白的知道几年以后这位皇帝就会把贾家连根拔起,如今他和王子腾父子两人的小命基本都在这位陛下一念之间。

    如此王烈怎么敢在皇帝面前跳的太欢?

    不过皇帝是怎么看得出来豪迈的?王烈细细思索着。

    之前抄......写诗的时候,他记得选取的题材挺杂的,甚至连深闺女子的怨诗都曾经写过几首,所以这豪迈是从哪来的?

    “王卿这番话,倒是听的舒服,比起那些溜须拍马之徒,胜上不少。”

    夸人这事,也得看是谁夸。

    路人甲捧着你一顿夸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会想想这货是不是有什么事要求我?还是有什么别的企图?

    但如果是鲁迅这种等级的文豪吹了你几句,那还得了?

    放在这里意思差不多。自古越是有才华的文人骨头越硬,从他们口中听到夸赞帝王的话就越少。

    放眼古今,名头极大的大诗人有几个如同王烈这样吹过皇帝的?要么就“自称臣为酒中仙”,要么就“不为五斗米折腰”

    现如今以王烈的才华来吹皇帝,自然不可能是溜须拍马,只能是皇帝自己功德高,折服了王烈这位大诗人。

    王烈一愣。这种话叫他怎么往下接?

    “好了。王卿,和朕说说,回江浙以后,又打算如何?”

    “陛下,臣自然是继续负责臣现在正在干的事情。”

    说白了就是继续摸鱼。但在皇帝面前不可能说的这么直白,于是只能用两人都能听懂的话说出来。

    这也确实是王烈应该做的。剿匪是刘成仁的功劳,皇帝看这样子是打算再往上把刘成仁提一提,王烈不可能说这时候屁颠颠跑人家身边抢功。

    至于官面上,秦业加余庆的组合就已经够将开荒中产生的一系列事情解决。即便解决的不那么容易,也不是王烈一个负责剿匪的总兵能够掺和的。

    开平帝点点头,看着王烈那是愈发的满意。

    算上将近二十年的太子时期,开平帝见过了太多官场上的年轻人做出来一些成绩以以后便骄傲自满开始指天画地。

    打个比方,若是这种年轻人现在在王烈的位置上,即便看不上剿匪那点功劳,也免不得要借助秦业的关系插手杭州府官场,希望能做出些什么“大事”来。

    但这王烈却能够耐得住性子,拿得起放得下,不该掺和的也不掺和,滑的和在官场待了很长时间的老油子似的。

    当然这也是开平帝见识不到。如果他认识了一种叫做“摆烂文化”的东西,还能不能给王烈这么高的评价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