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江南道中 » 第三十一章 诗会(中)

第三十一章 诗会(中)

    作为开篇第一首,李鸿甫自然要点评一番。他说了不少,从遣词造句到抒情立意,但大致意思就与江南临方才想法中好的那部分大差不差,即集中在与那幅晚菊画的契合度上。不过二人末了的辞令令江南临有些在意。

    “陆大人,已至丰收时节,听闻今年清江县的收成或较往年会有不小的增长。政通人和,有赖于陆大人领导有方了。”

    “此乃天公作美,圣上垂恩,下官不胜惶恐,不敢邀功。”

    这人年龄不大,原来已有官职在身。

    而趁着李鸿甫现身评点,陆续又有几人写下诗篇,但是基本都是现场创作的画作相关之诗,并无新意,遣词也有待打磨,甚至立意还要不如。随意看了看后,江南临就回到了矮桌那。

    楚悄悄知他心思,刚一坐下便道:“相公好奇那人的身份。”

    “嗯,你认识?”

    “陆则升,现清江县的县令。年二十五,寒门子弟。去年新晋的登科进士,甲等三十六名。认识倒是认识,毕竟他也是这次负责三国使团的接待团中的一员。”来的路人楚悄悄便说了,她是此次接待团的负责人之一。

    “哦?前途无量啊。”江南临不由得感慨。刚考上进士的前两年就能出任县令,甚至进了接待团,若不是有人刻意栽培,那就是本身才能出众。

    风沉对点心的兴趣远大于诗文,有一个没一个地吃着,托着小餐盘的侍女们轮着转也来不及。他索性歇了歇,也是给她们时间歇歇,并期待有机灵的或是能换个大点的盘子,便抽出闲来问道:“南临,他们写的怎样?”

    “……皆算佳作。”

    见他纠结思考的神情,楚悄悄掩面笑道:“相公真这么想?”

    “额——”江南临沉吟一声,接着摇着头叹道,“诗翁颂菊陶翁始,不是谦谦便悠然。皆赞花中隐秋客,我言自晦避群芳。非人知荣辱,多少借喻掩难堪。百转千回诗文里,九曲十弯平生中。”

    说到这,江南临探起身子拾起桌上花盆中一片掉落的花瓣,捻了捻,看向一旁花海中的杂草:“总言菊开百花残,殊不知,维莠骄骄,维莠桀桀,观草拾菊煮火煎。”

    这说得太快,风沉一时间没有跟上。原本直身正坐着的楚悄悄已是托腮撑在桌上,她望向江南临手里的菊瓣,又看向江南临接道:“相公,悄悄最近新买了套茶具哦。”

    “我很期待悄悄的手艺。”

    “那待此会事了,再办个茶会吧,只——”楚悄悄顿了顿,改口道:“也要邀请姐姐,给早上的事赔个不是才行。”

    “嗯。”

    风沉虽没听懂那诗,但能读懂气氛,下午得自己去觅食咯。

    路上主要是楚悄悄问,江南临答,现在则反了过来,她的经历比之江南临要丰富得多,见江南临感兴趣,楚悄悄也就难得打开了话匣。

    约摸半个时辰后,留在画作前的人已经少了许多,除去少数还在死磕,真没灵感的也都将事先准备好的咏菊诗写上,另往观菊交际了。

    于是这时人们终于注意到了和楚悄悄贴在一起的江南临,不知他身份或利益不相关的只是嫉妒,利益相关的则已经恨得牙痒痒了。因江南临一事,与江端曾有往来的都怕这爵爷指不定啥时候脑子再犯浑,导致明面上只是公主党这边的侯爵变成了伯爵,实际上却是少了一连串的官员,两党实力一变,整个南国都在经历一次洗牌。

    并且,现在有许多人已经知道了江端“爱子如命”,想着借江南临这个突破口彻底让江端垮台,重创公主党。而这些人里不乏公主党派之士,想拿这作为倒向德王的见面礼。

    但是碍于楚悄悄的身份,没人敢做这个出头鸟。

    不过期间倒是有个插曲,江南临正和楚悄悄闲聊说笑时,有一青一褐两个公子哥来到了他们面前。江南临原以为这是来找自己麻烦的,正摩拳擦掌准备“应战”时,却听那青衣的道:“楚大人,我等二人羞于文采凡庸,不敢示人,故想请大人点评一番我等之作,还望大人屈尊赏光。”

    江南临顿时卸了劲,原来也是来博名声的。而且,假话,忒假,真羞的话,来请楚悄悄需要的勇气可比直接写在纸上大多了。这不,这么久了就这么两个厚着脸皮来的。

    “愿闻其详。”楚悄悄又挂上了那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笑。

    于是听这二人接连吟道:

    “勤向窗前读六经,一夜霜晴扰我心。风曳寒枝翩翩舞,菊开小园遍黄金。”

    “寿客虽开旧,清香未肯休。隐逸浮醅酒,袅袅白云悠。”

    看着像是事先写好的,但一首对应南边那幅,一首对应北边那幅,那倒也说得过去。

    之后的点评江南临没有细听,他刚才就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实在难受。他正在犹豫,来一趟不能啥也不干,是不是得自己主动出击了。

    其实他本人却是漏了个盲点,仅是与楚悄悄同行,他的名声就已经博到了,一如现在,他只是坐着,就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至于楚悄悄有没有想到这点呢?她可是让全上阳京的青年才俊都吃了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