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了他大明 » 第六十八章 你把我灌醉(求推荐票)

第六十八章 你把我灌醉(求推荐票)

    当菜肴摆在石桌上后,高霖就一屁股坐好了位置。

    “来,老朱,赶紧坐。”

    朱棣此时也是饿了,再加上高家这菜肴做的实在是精美,于是他也不客气起来。

    “先干一杯,庆祝咱们能活着从草原回来。”

    高霖举起酒杯,倡议道。

    “好,干。”

    朱棣也是豪爽的性格,端起酒碗就和高霖碰了一杯。

    酒一入口,就感觉到有一股柔顺热感袭来,其实这是痛觉,只不过口腔神经的感觉被酒精麻痹了而已。

    “好酒。”

    高霖这一口还没咽下去,就见朱棣已经又给自己酒碗添满了。

    在自己的地盘上,高霖岂能认怂,于是就这样又陪了一杯。

    第二杯咽下后,高霖觉得自己不认怂不行了,主要不是他战斗力不行,而是这具身体还小没碰过这玩意有些不适应。

    “先吃菜,吃口菜。”

    “哈哈哈。”

    朱棣见到高霖的囧样,开怀的笑了一声后,就用筷子夹起了面前的精美的菜肴。

    吃了一口后,朱棣失望的摇了摇头:“我说高兄,你家这厨子不行啊,怎么就会这哄人的把式。”

    他所指的当然是这炒菜手艺跟精美的布盘配不上,简直让人太失望了。

    “这就叫金玉在外败诉其中,就跟读书人一样,张口闭口圣人道理,其实内心想的都是男盗女娼。”

    高霖的调侃忍得朱棣哈哈大笑,拍着大腿恭维道:“高兄这个比喻的贴切,我就讨厌这种虚伪的人”

    “哎,这你就错了,不能讨厌他们,如果让他们看出你讨厌他们那你就寸步难行了。”

    朱棣提下手中的筷子问道:“那该怎么办?虚与委蛇?”

    高霖将一旁的唤儿到前面道:“来,你来告诉他。”

    唤儿没想到少爷竟然让自己回答,有些慌乱的看了看朱棣,见他并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便小声的说道:“少爷说过,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哈哈哈哈,受教了。小娘子请受我一礼。”说完,朱棣就起身对着唤儿拱手。

    唤儿见状惊慌起来,赶紧摇着小手表示不用不用,然后就又赶紧躲到了高霖的身后。

    她古灵精怪的动作又惹得朱棣一阵大笑:“我说高兄,你这些都是跟谁学的?还有那什么劳动力理论,我之前在大本堂的时候,那些给我上课的名儒可从来没提到过。”

    高霖酒劲也上来了,他喝完酒后就一个毛病:话多。

    于是只见他嘴角一笑:“还能跟谁学的,自己琢磨的呗。我跟你说啊,你别看我家是商贾,那商贾懂的东西可不比大儒少。”

    “哦,说说。”朱棣又给高霖添了一杯酒。

    “呃”高霖端起酒杯喝完后,打了个酒嗝。

    咽了咽酒气,高霖接着说道:“你可知道这世间商人是靠什么挣钱的么?”

    狗日的这家伙喝多了还不直接说,非要逼我问他。

    朱棣心里这么想着,却身体诚实的开口道:“你别卖关子,赶紧说。”

    “信息差,就是我知道的你不知道,比如我知道南方今年湖广在闹兵灾,所以今年湖广的粮食肯定欠收,于是我便跑到湖广以外的州府去低价购买粮食,而湖广以外的州府不知道这个消息所以他们见到我买粮食肯定就会卖给我。你想这其中我能收获多少?”

    说到这里,高霖觉得口渴就给自己倒了碗汤。在用完后接着道:“还有就如咱俩现在知道辽东之地的走私被咱们给破坏了,现在派父亲去打通这条走私线,是不是我们就能通吃?”

    “大才啊,我一直以为商人是靠货物赚钱,没想到你说的这个信息差竟然如此重要。”朱棣连忙恭维起来。

    说完,朱棣又是给高霖添了一杯。

    高霖见杯满后,想都没想就灌进了肚里。

    “高兄小小年纪,在治军和商贾之事上都有如此见解,可见是位大才,那不知还有何能教我。”

    高霖翻了个白眼,你是看不起我咋地?老子能教你的多了。

    “高兄不要藏着掖着,朱棣是真心请教。”说完,朱棣还朝高霖拱了拱手。

    见状如此,高霖想了一下,然后道:“还真有一点是我目前迫切想做的,正好你也帮我参谋参谋。”

    朱棣一听竟需要自己帮忙筹划,也是来了兴趣。

    “我刚才跟你提托的,到时候要找乡间耆老教那些女真人学习农桑。我这一细琢磨吧,其实到时候在辽东之地,可广开教化。”

    朱棣摇了摇头,这有些太不切实际了,于是打断道:“高兄所言之事我懂,但是教化外族非一日之功,就连我汉家子弟,也只有万一之人能习得圣人教会,其非朝廷懒政,实乃不易之为。”

    “谁跟你说我要让他们学圣人教化了,不对。这个也要学,但不是重点。我主要是想让他们学会汉字,能看的懂一些粗略文章即可。”

    朱棣无法理解:“这有何用?”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高霖只得将话再说的透一点:“你还记得延庆卫的训练手册么?”

    “当然记得,我延庆卫无人不会背诵。你是?”朱棣突然反应了过来,明白了高霖的用意。

    “圣贤所谓道学者,初非有至幽难穷之理,甚高难行之事也,亦不外乎人生日用之常耳。既如此,我等不须古典之言,推广白话文。再加以农学,匠学等墨家之学科于百姓之手,让其一目了然。“

    朱棣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延庆卫之所以军纪严明,作战有序,无外乎平人将士多背训练手册,明白自己所在的岗位承担什么样的职能。如若真如高霖所说,用白话文教习百姓农匠等杂学,那百姓必然明白其中奥义。

    想到这里朱棣皱眉道:“可是这识字教书的先生可不好找啊。”

    “我等可先扫盲,号召识字的人教不识字的人,用以民教民之策代之。”

    “我觉得可行,若实在缺人,我可奏请我父皇以小吏充之。”朱棣似乎很有信心,他很是看好高霖的想法。

    在他看来这就是高霖给出解决如何提高生产力的方法,辽地虽然苦寒,但当百姓人人识字,懂得耕种之道又精通技艺。那到时候辽河之地不是遍地水力工厂,万亩良田之景象。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有些激动:“高兄,你这计策如若全国推广如何?”

    高霖瞬间就酒醒了一半,连忙道:“燕王不可,现在陛下重开儒家之基业,理学盛行。若是全国推广必然惹来大臣非议,不如我等先在辽地做出成绩,到时候朝廷也有了对比,再行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