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了他大明 » 第七十一章 高霖属性扫把星(求推荐)

第七十一章 高霖属性扫把星(求推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月份已经到了十一月下旬,天气已经转凉。虽然草未凋,但是它冷啊。上辈子加上这辈子都是北方人的高霖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了南方的湿冷,他裹着一条厚毛被考虑要不要给老朱递个折子,建议全国修暖气。

    他怕在南京过冬把他给冻死。

    “已经到应天府的地界了。”

    来到甲板上,朱棣看了看运河两岸的风景,开口说道:“终于回来了,到时候我请你到我府上坐坐。”

    “不会是又拉着我喝酒吧?”高霖想起了上次在他家的那晚,觉得陪这家伙喝酒太受罪。自己都喝倒了,人家还跟没事人一样。

    朱棣同样也想起那晚,无奈的笑了笑不说话了。

    “少爷,这次出来的时候老爷给备了一些银票,到时候要是留在京城当官的话可以买间宅子。”

    唤儿这个小丫头说完,还不忘把已经备好的手炉交给高霖。

    这钱高霖还真不知道有多少,是当场他出府时高经述交给唤儿的,即使是同样陪来的初九都不知道。

    一听不是大明宝钞那破玩意,高霖就开始浮想联翩起来:不知道现在秦淮河有没有明末时期昌盛,到时候自己去了要不要学学他那个便宜老子,点他哥十七八个莺莺燕燕,大姐一起喝酒,一起舞。

    见少爷一脸淫荡的表情,虽然不知道少爷在想什么,但一定不是好事。于是唤儿撅着嘴巴推了下高霖:“老爷说了,这钱只能给您置家用,不能乱花。”

    美梦还没开始就破灭了,高霖用双手捧起了唤儿的脸蛋:“好唤儿,就给少爷一百两行不行?”

    脸色羞红的唤儿用轻不可闻的声音拒绝道:“不行的,少爷。”

    “给不给?”

    唤儿正色道:“老爷交代过不能给您乱花。”

    “我叫你不给,叫你不给。”

    唤儿顶着鸟窝般的头发回到了船舱,小脸那是一个羞红。

    不知不觉的,她喜欢上了少爷跟她打闹的样子,尤其是发现少爷喜欢弄乱他的秀发以后。

    高霖站在甲板上,看着以后会成为大明命脉的漕河,心里是对见到朱元璋这事情畏惧中又带有着一丝期盼,毕竟是见到历史名人嘛,要是能要个签名啥的,不知道放到后世能卖多少钱。

    于此同时,在应天府内,同样也有许多人期盼高霖的到来。

    以秦法治辽地的条陈现在不光只是朱元璋与朱标过目过了,时任左丞相的胡惟庸、韩国公的李善长与曹国公的李文忠都已经被招到武英殿里听取了他们的看法。

    文官之首的胡惟庸在看完条陈后,并没有着急表态,而是老谋深算的等着其余二人先发言。

    可朱元璋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抿了口茶后道:“还是老规范,胡惟庸你为百官之首,你如何看?”

    胡惟庸本是想躲在后面发言,这样最为有利,可现在既然不行了他就表态道:“陛下驱除鞑虏,复汉室江山。现又尊孔重儒,以教后世。然孔子之道出于天,天之生圣人也,其必有仁。为君知于仁,臣知于敬,父知于慈,子知于孝。然暴秦之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若陛下以法治国,则失民心。在臣看来,此法不足以为常,不可实行于辽地。”

    说完,胡惟庸就看向了朱元璋。他的意思很明白,你老朱恢复儒家治国的那一套,现在又打算用秦法治理辽地,那万一这玩意搞成了,你又放在了其余州府用,那我们怎么办?所以想都别想。

    “臣附议。”这时,李善长也站了出来,作为胡惟庸的亲家他当然会支持他,更不要说这关乎儒家地位的事候。说什么也不能让法家死灰复燃,即使一直都是外儒内法,那穿件衣服总是好的。

    朱元璋见自己两位最为倚重的臣子都反对,就将目光看向了太子朱标:“身为储君,你来也说说。”

    朱标上前一步,先是对着朱元璋施礼,然后又是对着三位大臣施礼。

    待做完后他道:“儿臣以为秦法虽然暴虐,但是高霖与燕王的谏言并非照办秦法,而是在秦法之上做了改良。正如条陈上所说虽然我们打下辽地,但如果辽地的百姓只知道当地贵族,而不知道朝廷天恩,日后必然生叛。不如按照条陈所说先于辽东都司施行,如若不行朝廷再做调整。”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他并不是满意儿子的观点,而是更满意于他在俩位大臣都反对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我。

    “太子说的对,治理外族之民要先考虑其会不会反复,陈友谅张士诚旧部现在动不动就反叛,就是因为朝廷对其太过仁慈所以才造成的。”说到这里,朱元璋又把头转向另一边,用不善的眼光盯着胡惟庸道:“我知道你俩担心的什么,我朝虽以仁孝治国,但有利朝廷的适用之法还是要用的。”

    胡惟庸和李善长被看穿了心思,赶紧齐声告罪:“臣知罪。”

    “一个左丞相,一个国公。做事要先为朝廷考虑,我知道你们顾虑朕要以法家来治国,但法家非长久之道,否则秦朝也不会二世而亡。下去以后都写个条陈上来,这其中还很多纰漏需要你们这样老臣为朕谋划。但我也先把丑话说在前面,谁不用心办事,朕到时候也不让他好过。”

    听到最后,胡惟庸忍不住的打了个哆嗦。他背后干的那些事要是被皇帝现在知道了,估计想好过也好过不了。

    这时,一个小宦官匆匆忙忙的来到了武英殿外。

    “大胆,竟敢擅闯武英殿,你是哪个宫的人?”

    小宦官只能下跪,哭诉道:“这位公公,我是东宫太子妃身边的小安子,太子妃、太子妃好像不行了。”

    殿内的朱标一听这话,顿时冲了出来。一把揪起还在跪着的小安子:“你再说一遍。”

    小安子见到太子,哭诉的更加厉害了:“太子殿下,娘娘血崩了。。。”

    太子妃常氏,前几天刚刚生下朱标的三子朱允熥。可能是因为频繁的生育导致了元气大损,身体亏虚,竟然在产后没几天就出现了血崩的迹象。

    朱标眼前一黑,似要晕厥。还好身后的几位大臣和朱元璋在殿内听见动静,察觉出不对。就在朱标倒地的时候,李文忠上前扶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