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了他大明 » 第七十八章 我想开发大东北(求推荐票)

第七十八章 我想开发大东北(求推荐票)

    平安最近在延庆卫过得并不好。

    起先是哨骑营的舒日台跟他顶嘴,让他无法清楚那些消失了的哨骑的动向。

    接下来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融入进延庆卫,整个延庆卫就像一块儿铁板一样,让他在训练中插手。

    这对目前握有战场指挥权的平安格外的难受,因为近期之内整个辽东都司都没有大的战事。也就说这种状态要维持到燕王朱棣归来的时候,那时候的他甚至连指挥权都已经被取代了。

    因此,平安不止一次的去找了巩昌候郭兴,希望他能够从中调解一下。

    可知这种事情郭兴又哪里有办法呢,延庆卫的训练制度是早就制定好了的,即使主官不在,一切依然要按照作训手册来进行。于是只能敷衍他几句,就将他打发走了。

    其实这怪不了别人,只能说平安根本就没把作训手册上的内容详细的看下来。

    作训手册中明确规定了如果卫所卫指挥使不在营中,那么副指挥使可以通过上一级直属长官的任命来代理行使卫指挥的职责。

    延庆卫的上一级主官是谁?之前是徐达,现在则是辽东都司的马云。你说你去找郭兴管什么用,这时找马云让他出具一份任命书不就完事了。

    虽然看着很教条,但是从形式上来讲,军队的规定就是这样,没有一条是多余的,如果不按照这么去做,那以后的的军规还怎么施行。

    而制定这些条例的人此时正躲在客栈里面发愁。

    自从那天升任辽东都司副佥事后,上门拜放的人就开始陆陆续续的出现了。

    虽然在高霖的命令下,初九将那些提着礼物上门的人都拦在了外面,可是每日搞得他还是烦不胜烦。

    高霖这知道这头一批还是小打小闹,一旦他松口放进了任何一个人进来,那接下来上门的可就是带着要求来的了。

    “咳咳。”见高霖走神了,骆庆科咳嗽了下提醒他一下。

    高霖连忙收回思绪,接着手中的《周易》。这本书上面的生僻字比较多,而且还晦涩难懂,对于只是识字他来说正好是本不错的教材。

    经史子集之中,经排第一。而六经之中,《周易》为首。尽然为群书之首,那毕竟是大道之源。可惜高霖对上面的内容字都分开了都认不全,更别说知道字合在一起后是什么意思了。

    作为一个坚定的大胡子主义的信仰者,高霖自然是无神论者。虽然这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但对于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他是实在提不起兴趣。

    就在这个时候,万能的救世主出现了。

    只见初九领着朱棣进屋后,后者目光落在无精打采的高霖身上道:“收拾收拾,随我去见太子。”

    “啊?”一听说要去见朱标,高霖十分诧异。

    难道常氏的事情已经完事了?不应该啊,按理说朱标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即使是完事了,他也该没这么快走出来啊。

    朱棣显得很是急迫,连忙催促道:“啊什么啊,太子接手了辽东都司的事务,现在正等着你我去汇报。”

    高霖闻言就放宽了心,原来老朱又偷懒了。细细琢磨也是,只有将重担压在儿子身上,才会让他从悲痛中尽快走出来。

    想明白后,高霖没敢磨蹭。在唤儿的帮助下换好了朝服就随朱棣前去了太子所在的东宫。

    一路来俩人并没有闲聊,尤其是踏入皇城往东宫而去后,一股浓浓的哀悼气氛充斥四周,尤其是宫内的侍女和守卫,面容上都吐露出一股哀思。

    没有太监的出现,朱棣一直领着高霖到了一个小院内。

    刚一脚踏入,就见得一位青年坐在小院的石凳上。此人面色稍微有些憔悴,虽然算不上俊朗,但却英气逼人,而且还由内而发的让人感觉到一股亲近感。

    “大哥。”

    高霖赶紧跪地俯身:“见过太子殿下。”

    朱棣和高霖同时开口,主要是高霖也不傻,一眼就看出了其人身份必然是太子朱标。

    朱标回过神来,试着摆出一副微笑的面容对俩人道:“四弟你来啦,这位就是高副佥事吧。”

    高霖跪在地上赶紧回话:“在下正是高霖。”

    朱标低头看了看,果然如传闻中一样年轻,便道:“起来吧,你的大名我已经快从四弟那里听出茧子了。”

    高霖起身谦虚道:“都是燕王殿下抬爱,臣只是侥幸而已。”

    朱标示意四弟坐下后,朝高霖也示意道:“不必多礼,今日不是召见,只是让燕王带你来听听你们对辽东的规划,随意一些。”

    虽然对方这么说,可高霖还是不敢放肆,直到朱棣在背后朝他点了点头后,他才乖巧的将半拉屁股坐在石凳上。

    作为穿越者,两世为人。高霖不说没见过大世面,但多少听过一些。可是眼前这两位是谁?一个号称史上最强太子,一个号称永乐大帝。

    而他高霖呢,除了是一个穿越者外连个常备的金手指都没有。

    见高霖如此拘束,朱标和颜悦色地道:“不用紧张,你就说说你们俩上的这本折子,说说为何你对辽地如此看重。”

    高霖虽然不是东北人,但是他对这个新中华的长子格外的尊重,可以说后世的新中华是这个长子在最为困难的时候一手支撑起来的。

    城楼的国徽、中国第一台机床、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辆解放卡车,都出自东北。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巨轮、第一炉钢,也都出自东北。。。东北总共创造了新中华历史上的350个第一,这份成绩足以让他标榜史册。

    想到这里高霖就满怀期待的道:“太子殿下,虽然辽地现在看来还是与北元接壤,可能在您心中觉得它没有这江南之地重要。以我们最为重视的农来说,辽地不仅有平原,而且还土地肥沃。那里的林业更是我大明现在所欠缺的,先不说皮毛,即使是我们未来造船,辽地的木材就取之不尽。而且辽地的矿产也十分的丰富,按照金、辽的记载,辽地不仅有金银矿,即使是铁矿和煤矿也是有的。像这样一片宝地,我们为何不取呢?”

    身为太子的朱标还真不知道这些,当听到高霖所说的后他认真的思量了起来。一时间气氛有些寂静,朱棣和高霖只能干坐着等着朱标拿主意。

    朱标想了想问道:“你说的这些都是取决于辽地被攻下后才有用的,那你们如何收服辽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