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 第84章:如此看来,还是他会教儿子!

第84章:如此看来,还是他会教儿子!

    如此看来,还是他会教儿子!

    【而李渊的回答也是意味颇深,他并没有大声呵斥李元吉要除掉自己的嫡长兄而愤怒,而是是说:“这些人都有定四海之功,为大唐统一的事业做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今日罪迹未明,一旦欲杀,何以为辞?”】

    【于是李元吉回答道:“秦王看似功劳无数,然则已有谋逆之心,他平定北方后不知立刻返回,却大肆的分发财物,赏赐下属,树立自己的形象,广泛的宣扬自己的功绩,传播自己的名声,这难道不是打算造反吗?”】

    【然而,李元吉说了一大堆却是无用功,李渊却只回应了一句“不对”便没有了后续。】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摇了摇头。早在建国之初,李建成当上太子的时候,唐朝的皇室斗争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虽然唐太宗后来的玄武门之变确实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追根溯源,这根源早在李渊的在位时期就已经产生了。

    无论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的争斗有多么激烈,他们毕竟都是皇子,李渊身为皇帝,自己在位且手中有权利之时没有想着制止,反而让儿子们的斗争激烈到如此地步,甚至摆到了明面上来,这本身就是他的失职。

    再加上他的态度还极其暧昧,明明支持太子李建成,却还给予李世民诸多便利和官职。

    在听到李元吉对李世民的态度后,居然没有严厉制止兄弟之间的残杀。甚至连最起码的态度都没有表明。

    无论是从哪方面讲,都是极其不对的。

    【李建成与李元吉在出征前便已然开始了谋划,秦王府的精兵强将被纷纷调到了李元吉手中。】

    【待到出征之时,李建成和李世民将会为李元吉送行,随后派勇士将其杀掉,最后对外宣称李世民是暴毙。】

    【同时,秦王府的精兵强将们已然落入李元吉手中。在击退突厥后,在战场上将其坑杀,又有谁能知晓?】

    秦朝。

    秦始皇有些怒其不争,后世之人,礼乐崩坏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李渊想要杀掉自己的亲儿子,甚至面对另一个儿子直言弑兄都没有大声呵责!

    况且皇室内部围绕着皇权的争斗也可以理解,也就算了。

    对内,准备对诸多功臣下手,此举必然会极大地寒了朝廷重臣的心!

    对外,外还有突厥等强大的地方势力虎视眈眈。

    内忧外患之下,唐朝还能否有未来?

    恐怕是玄之又玄!

    李家的这些人,大概都不算什么好儿子、好父亲!

    唐朝,武德八年。

    玄武门之变是在武德九年,然此时气氛已然愈演愈烈。

    殿内,诸多朝臣早就将头拼命地低下。

    皇室秘闻果真还是一如既往的劲爆,他们还是少看为妙。

    然而,在神迹当中不断出现的几位主角: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到纷纷镇定自若,面无表情。

    恍若神迹当中的并不是自己一般。

    【然而,李世民优秀的情报系统可并不只在战场上,同样也在他手中的秦王府上!】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谋划被李世民的情报系统所获知,于是秦王府众人纷纷开始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

    【然而,李世民虽然还没有决定开始造反,但也没有坐以待毙。】

    【为了以防万一,他派遣车骑将军张亮去洛阳暗中联络诸多豪杰,以备不测。然而,此事却被李元吉发现,并告状给了李渊。】

    【但张亮此人刚正不屈,没有透露半分消息,最后被放回洛阳。】

    【然而,随后却是出现了一件大事。】

    【武德九年,太白昼现,时任太史令的傅毅密奏李渊: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而太白,却并没有结束。随后几日,太白再次出现,再度相隔二日后,太白第三次出现,且这三次都在秦分!】

    汉朝初年。

    张良叹息道:“足足三次太白经天。”

    三次秦分时刻的太白经天!要知道历朝历代对于星象可是极其痴迷,深信不疑。

    倘若只有一次,还好,可以想办法糊弄过去,可足足三次,上至朝廷命官下至平民百姓,哪个能不重视》又能有哪个皇帝还能忍下去?

    而当李渊开始行动的时候,倘若李世民没有提早准备,那么下场可想而知!

    高坐龙椅之上的刘邦脸色不见半分凝重,倒是饶有趣味的盯着神迹,满眼的好奇之色:“不知咱们的这位唐太宗究竟是如何完成这场宫廷之变?而他的第一目标又究竟是李渊还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萧何在一旁回应道:“此番皇室斗争已然不仅仅局限于皇子、太子之争,更是直接涉及到了皇位的争夺,李渊也已介入了这场斗争,怕是无法做到壁上观的姿态”

    “恐怕李世民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先控制住皇帝,再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张良补充道:“又或者称其没有趁李渊没有反应过来,先一步处理掉李建成和李元吉,随后再去控制李渊,只是这种办法虽然也不错,能稳扎稳打的拿下太子之位”

    “但李渊毕竟是皇帝,还是尽量要打其措手不及,一旦让他反应过来调动长安的军队,到时候局面就越发不可收拾了。最后不管是谁获胜,影响都不大好。”

    最后刘邦则心里有了定数:“那想必按照这唐太宗的性格,自是不会只求稳住太子之位,难得这次可以趁其不备,自然是极为迅速的拿下一切才是最好,错过今日,李渊日后必然有所防备,再想做点什么,可就难了!”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看着李渊才三个儿子就互相争斗,到了难以共存的地步。

    眼看着他们纷纷抢着对彼此下狠手、下死手,简直是令人发指。

    再看看自己,虽然没有李世民那么优秀的儿子,却是数量众多,而且相处的极为融洽。

    即便是有思虑不周的情况,那也是被奸臣误导,但终归也只是一些小摩擦,总体上对自己也十分孝顺,如此看来,还是他会教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