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能看见爆红度 » 第10章 台词佳

第10章 台词佳

    于茗暗暗瞪了白灼一眼。

    不过突然的,她意识到了一件事——

    等等,白灼竟然一遍就过了,没有卡?

    还有,他真的是全程脱稿,而且没有卡壳啊。

    于茗不由得想到了她自己,似乎她第一场戏可不是这样的。

    难道白灼那厮比自己演技好?

    不不,这必不可能。

    他也就是之前跟着展逸在片场待多了,看多了,所以根本算不上完全的新人,跟自己那时候可不一样。

    还有,这一场戏太简单了,不需要太好的演技也能演好。

    嗯,就是这样。

    于茗想通后就坦然了。

    这一遍戏拍过后,还得再拍一遍。

    刚才拍的是中景镜头,在办公室用不上远镜头,但是还有近镜头和少许特写的需要补。

    拿电影来说,拍一场戏,大约是要拍上四遍。

    远景,中景,近景,以及补拍镜头。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没有办法兼得的,在拍远景的时候所有的工作人员还有机器都要挪开位置,不能入镜,只有演员才能在画中。

    而拍近景时,旁边要有一堆工作人员凑在演员旁边。

    像是现场收音的工作人员,拿着反光板的工作人员,还有随时准备应付特殊情况的人。

    这两种如果同时拍,那就会面临机位穿帮的问题,即画面中出现了另一架正在拍摄的机器。

    机位越多,就越是容易穿帮。

    而且就连是同样拍近景,拍演员A和拍演员B,用到的光线角度也不同。

    如果是为了追求精细,像是电影那种,那就得用单机位去全拍一次,每拍一次都要给参数微调,调成最合适的。

    不过偶像剧这种对于光影就没那么讲究了,不用给每个人打上不同的光,只需要一个大白光把每个人照的白白亮亮就好了。

    电视剧,尤其是不太讲究的电视剧,拍摄的时候用的大多是双摄,拍的时候用一个固定的机位拍远景或中景,再有人手持着拍近景。

    这就是放弃精细,追求高效率的做法。

    有些粗制滥造的剧组,更是用的四摄,管它是远是近,全都拍下。

    想想看,就这么一个小片场,有四个镜头同时拍,而且在拍摄时还不能拍到别的机器!

    这其实是很难达到的,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固定机位了,选择合适的角度,让四个机器正好岔开。

    可是固定机位拍出来的戏,俗套且僵硬,画面有失灵活,拍出来的人物更是不可能精致到哪里去。

    况且拍摄用的这几台机器,型号和设定的参数都要一模一样,而且拍摄的水准也要相当。

    否则有一个人拉垮,那这场戏就得重拍。

    还有就是,机器越多,后期人员就越受罪。

    一个机器是一份素材,四个机器那就是四份,再加上另外收的音,做后期时要把所有的这些素材做到同步。

    如果有机器错按、多录,那码号顺序就对不上了,或者是场记在记号时编错码,写错数……那后期人员大概得火葬场。

    哪怕是这些都解决了,可是导演也省力不到哪里去,因为不管是哪个机器拍出来的,他自己都得全部过一遍,来筛选它是否合格能用。

    这些就是多机位的弊端。

    不过也不是所有多机位都不合适,在某些特殊的情景下却是必须得用到多机位的。

    比如一些非常烧钱的大场面,像爆炸、洪水这种,或者是一些危险镜头,那拍一次就要了老命了,不可能去重复三四遍,这时用上多机位就会很合适了。

    明星们录制综艺,用上的就是多机位拍摄法,有些场地大的甚至多达百余个机位。

    当然了,像是这种综艺,后期也是非常烧钱的,也很烧人。

    仅后期的制作成本,一期就远远超过百万。

    很多电影导演用的拍摄办法就是单机位,偶尔双机位。

    很多电视剧导演,用的是双机位,偶尔单机位或者多机位。

    极烂的剧,可能用的四机位,偶尔单或双。

    像是这一部《星辰恋人》用的就是双机位,至少在这种普通戏份时是双机位。

    所以还需要再拍摄一遍。

    这一次白灼和于茗都没有问题,很顺利的就过了。

    朱导看了一下拍摄的镜头,没发现有问题,那这场就是过了。

    白灼演完了第一场戏,就自己跑去找了朱导。

    “朱导,我头一次拍,是不是有很多不足?还请您指点一下。”

    朱导本来个子就不高,坐的还是一个箱子,更矮了些。

    白灼过去后本来是弯着腰的,但是发现自己弯了腰还是比朱导高,不方便说话不说,还显得动作怪怪的。

    于是就顺势蹲了下去,微抬着头跟朱导说话。

    朱导还是挺和颜悦色的,“你啊,演的挺不错的,尤其是台词,像你这样发音清晰的年轻演员,不多。”

    有很多老演员在台词上做的极好,哪怕他们那个年代普通话并不普及,可是他们却很有职业素养。

    不管有没有口音,至少字正腔圆,声音浑厚,令人非常舒服。

    有一个判断台词是否合格的标准,那就是只用耳朵听,是否能听清台词。

    这听着好像很简单,很容易达到,可是日常说话的吐字清晰,和拍戏时用做台词的吐字清晰,差距还是挺大的。

    平时说话没问题的人,把话录制下来,放大音量听,就会发现毛病一堆,并不标准。

    所以能合格达标的年轻演员,太少了。

    让朱导高兴的是,白灼就是这样一个演员。

    嗯,他看的没错,白灼确实是比展逸强多了,这个演员自己没有看错。

    “平时是有在练习台词。”白灼笑说。

    “怎么,明明当着经纪人,可是还有演员梦?”朱导笑问。

    白灼点点头,“是啊,本来觉得演员难做,可是做过经纪人之后就发现还不如当演员,现在我也算是做回老本行了。”

    “感觉怎么样?”

    “感觉挺好的,就是有些忐忑,怕拖了剧组的后腿。”白灼说。

    朱导有些想笑。

    白灼拖后腿?

    如果真有人拖后腿,那肯定不是他。

    朱导朝着于茗看了一眼,却发现于茗正偷偷摸摸朝这边看着,似乎很想知道自己跟白灼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