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之神 » 第四十八章:三色警戒战法!

第四十八章:三色警戒战法!

    霍兵既得汉武帝点头,早早定好了副将人选,不日,这五员将领和先前的路博德一样,都兴致冲冲地赶来霍府,向霍兵拜码头。

    公孙敖、公孙贺、赵破奴、高不识、赵充国,这五人官阶不同,资历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也相差的有点大——比如两位“公孙将军”公孙敖、公孙贺,都是跟随卫青征战已久,年过四旬的“老将”;赵破奴、高不识、赵充国三人,则都是才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

    无一例外的是,这五人意外得知:他们竟然有幸在数月之后,跟随霍大司马远征漠北,皆感激得无以言表,恨不得五体投地。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不是霍兵推荐,这五人是压根没有丝毫的可能,赶上这趟打匈奴的末班车的。

    公孙敖、公孙贺的情况已经说了,这二人的用兵理念和之前霍去病格格不入,他们能入选,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赵破奴、高不识的情况有些奇葩。这二人倒是颇得之前的霍去病器重,但此时却俱都被免去了官职,在家反省。

    赵破奴是不久前被人弹劾,说他今年献给朝廷的金子有水分,含金量太低(有封邑的列侯需要每年向朝廷上缴一定数量的黄金,作祭祀之用),汉武帝大笔一挥,免去赵破奴官职,剥夺爵位。

    高不识同样也被人弹劾,不过不是金子的问题,而是说他早年曾谎报过军功,实际杀敌人数有水分,汉武帝又是大笔一挥,把高不识的官职、爵位也一并抹掉了。

    了解汉武帝的人都知道,这是汉武帝在位时期屡试不爽的要钱手段。国库充裕时,汉武帝此人对手下将领确实是很大方的,动辄赏谁黄金几百斤,几千斤,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所以动不动就把国库搞得入不敷出,然后皇帝后悔了,又不好意思把赏赐出去的钱再要回来,只好给大臣们罗织罪名,一会儿说某某侯爷今年上缴的黄金纯度不高,一会儿说某某将领早年谎报过杀敌人数,从而以此为由,对这些大臣进行各种变相罚款。

    汉武帝手下的大臣们也都习惯了,所以那些被免官、罚款的人,大部分都懒得去辩解,只能耐心等待机会,什么时候皇帝又用得着他们了,自然会把他们被剥夺的官职、爵位再还给他们。

    你看,什么金子纯不纯,人数真不真的,只要霍大司马出面,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赵充国则是正在河西走廊扛着长枪保卫边疆,几年前他曾入职光荣的羽林军,结果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之后,上奏汉武帝,为防止如此战略要地被匈奴人夺回,可向河西走廊大量移民,汉武帝一纸令下,一口气向河西走廊移民七十万人,赵充国就是那七十万人之一。

    结果赵充国刚到河西没几年,又是霍大司马,再次向汉武帝开口,希望把赵充国召回来,随他远征漠北,担任强弩将军,赵充国于是莫名其妙地又被调回了京城。

    构建“五将军阵”的五员副将就此集结完毕,除了滞留在倭国的路博德,这五人,已堪称眼下大汉的“全明星名将”阵容了。

    他们不来拜码头,霍兵也正打算主动去找他们,因为这不但是他和五位将领的首次合作;最关键的是,他接下来要采用的五将军阵,和卫青曾用过的五将军阵,只是听起来称谓一样,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实则有天壤之别。

    “五位将军,想必接下来的一战,陛下对我等的期望,诸位皆已知晓。”霍兵开门见山地说道。

    除了赵充国刚从河西调回,整个人的状态还有点懵,其余四将听后,皆严肃地拱手道:“全灭匈奴,生擒伊稚斜!”

    “那你们觉得,此事难度大吗?”

    公孙贺、公孙敖二将,都与伊稚斜有过多次交手,听后二人对视了一眼,对霍兵道:“生擒匈奴大单于,自然绝非易事,否则,我大汉也不会多次有机会生擒伊稚斜,结果最终还是让他逃出生天。但是,卑职们既蒙大司马您看中,有幸得了这次宝贵的机会,就一定会竭尽所能,不负陛下和大司马的重托。”

    “嗯。”霍兵点点头,接着又问:“我有一个问题请教二位公孙将军,之前我军为何始终擒不住伊稚斜,是因为他们的战马跑得比我们的快吗?”

    “那倒不见得。”公孙贺认真道:“自从匈奴人先后丧失朔方、漠南、河西之后,该国主要的养马地区,都已被我大汉夺取,如今他们放牧的漠北之地,苦寒贫瘠,论马匹的质量,绝对不如我们大汉。之所以每次都被伊稚斜逃脱,在卑职看来,只有一个原因。”

    “公孙将军,接着说。”

    “那就是匈奴人的思维和我们大汉不同,我们大汉,是以农耕为主,整个国家,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皆居有定所,譬如战国时期七雄对战,当一国的城郭、农田全部被他国攻占,则该国就宣告灭亡,国君也束手就擒。”

    说到这,公孙贺见霍兵在仔细的听着,又接着道:

    “而匈奴人,则是以游牧为主,他们并无具体的领土概念,一旦形势危急,他们的大单于,甚至可以放弃所有的土地,所有的辎重,仅带着军队、臣民向外迁徙,以图保存实力,日后再重夺故地。当他们向外迁徙的时候,我军虽然也曾派兵追击过,但他们作困兽之斗时,想仅靠一队骑兵拦住他们,谈何容易……”

    “那如果我军出动全部骑兵追击他们呢?”霍兵突然插口问道。

    公孙贺哑然,须臾之后,他才皱眉道:“大司马说笑了,穷寇勿追,是兵法中恒古不变的道理。更兼塞外地形复杂,山川险阻极多,一旦所有骑兵都加入到追逐匈奴大单于的行列,在嘈杂、混乱、变幻莫测的战场上,我军士兵根本就不知道主帅在哪,您身为主帅,每一道指令也无法及时下达到每一个士兵的手中,那样极其容易引发混乱。万一匈奴人抓住这个机会,突然半途设伏,回戈一击,那样,后果不堪设想啊!”

    “很好,公孙将军这番总结,正是本将军想要的答案。”霍兵微微一笑,取出一张图,展示给五位将军过目。

    “为了破解公孙将军所说的难题,本将军冥思苦想已有半年,哪怕身在倭国之时,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幸得天佑大汉,让我发明了一件神器,有了这件神器,今后在塞外作战,你们不一定要得到本将军的命令,才知道如何行事。”

    众将忙看向那张霍兵画的图,只见上面仅仅只有三个圆圈,被三种颜料,涂成了三种颜色,分别是蓝、黄、红。

    “大司马,这三个不同颜色的圆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霍兵解释道:“这就是本将军为下一战量身制定的战术,我称之为三色警戒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