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生后我成了小侯爷的白月光 »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五章

    元妙仪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虽然之前没做过臂鞲,但有图样参照,对她来说倒也不算太难。

    左右近来也无事,除了郑绾偶尔会下帖子邀她去玩,元妙仪也没有别的去处。

    高夫人对元妙仪登门来玩倒是十分欢迎,她虽对这个小女儿十分宠爱,也不觉得郑绾这个性子有什么不好。

    但眼瞧郑绾马上也要及笄了,高夫人担心她再这么天真懵懂下去,只怕将来会有些麻烦。

    元妙仪与郑绾年龄相仿,又是自己交好的小姑子看着长大的,对性情知根知底。

    她性格端庄稳重,为人也温柔。有她在自家女儿身边,既能让她多一个玩伴,而且说不定郑绾能受元妙仪一些影响,稳重一些。

    郑绾自然也是非常喜欢元妙仪的,前些时日还约着元妙仪一起去淮水旁踏了青。

    元妙仪将出行的事安排得妥妥当当的,郑绾就只负责玩就行了,回来之后她便对自己母亲不住口的夸元妙仪。

    当时高夫人用手指轻轻地点了点她的额头道:“你呀,就知道玩。你看看人家,只比你大了几个月,但比你稳重多了。”

    郑绾也不在意母亲这么说,摸了摸自己被戳的地方道:“我天生性格如此,你要我学那些,我也学不来,我觉得我就这样也很好。”

    高夫人叹了口气,她当然知道这些。

    郑绾是从小家里千娇万宠起来的小娘子,而荣安侯府,那真是不提也罢,元妙仪能长现在这样已经实属不易了。

    高夫人最开始也想过撮合郑绾和裴瑾安,两家毕竟是通家之好,且裴瑾安又是次子。

    郑绾的性子是做不了长子宗妇的,这点高夫人心里也清楚。

    她也不要对方有个多显赫的门第,只想着把女儿嫁到知根知底的人家中,保她无忧无虑,能像这样天真纯粹的过一生就好。

    但看着看着,郑云玉的心思,高夫人也看明白了。

    她还是属意元妙仪来做自己的小儿媳,所以高夫人只能另找对象了。

    这婚姻大事,说起来难,做起来也不简单。

    又要门当户对,知根知底,而且年龄还要相当,还不能有恶习,自己也要能立得住的。

    高夫人是想得头直痛,连着几日都有些上火,唇边都起了好大一个燎泡。

    但为了孩子婚事着急上火的不止高夫人,还有宫里的皇后。

    靖元帝志在平四海,定天下,所以对后宫的兴趣缺缺,宫中的女人和孩子都不多。

    靖元帝对皇后未必有很深的男女之情,可夫妻这么多年,皇后又是陪他在东宫中吃过苦的,靖元帝对皇后还是有感情和信任的。

    所以他给了发妻充分的尊重,和完全执掌后宫的权利。这些年里,妃子或许有得宠的,却没人敢不尊重皇后的。

    昭明皇后也是个宽厚的人,执掌后宫这些年,从未有过偏颇,对孩子们也非常慈爱,所以天子的后宫一直都很太平。

    从太子到底下的几个皇子的婚事,都是皇后亲自操办的,都没起什么波澜。

    只是等到嘉宁公主这儿的时候,简直能说得上是一波三折。

    按道理来说天子的女儿不愁嫁。虽然嘉宁喜欢晋阳长公主之子这件事满京城皆知。但京中喜欢萧云樾的闺秀,数都数不过来,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

    嘉宁再怎么样也是帝姬,下降到谁家都是要客客气气的对待的。就算没有夫妻情深,能安稳的生活着也算解了靖元帝的一桩心事。

    但靖元帝也知道这个小女儿的性子,便暗示皇后,排除掉了一些他想要重用的人家。

    皇后也明白靖元帝的意思,便将目光转向那些赋闲在家中的勋贵子弟。

    只是选来选去,皇后始终觉得没有合适的人选,便也有些心烦。再加上后宫中杂事繁多,皇后还小病了一场。

    这一病,这选婿的事便暂时搁置了。

    而靖元帝每日前朝的事都忙不过来,儿女婚嫁的那些小事,既然暂时没有结果,他便也没放在心上了。

    左右嘉宁的年纪也不大,再看些时日也好。

    就这样,前朝后宫便看起来都一副平静无波的样子过了好些时日。

    柳殊棠这些时日已经显怀了,元弗唯反正也是个闲职,便干脆和上峰告了假,在家中陪着柳殊棠。

    元妙仪也没管他父亲和柳殊棠怎么恩恩爱爱,你侬我侬的,她每日只要有空便在屋里做那对臂鞲。所以元家的后宅,看上去似乎也是一样的平静。

    这期间,元妙仪给元令珩又写了封家书。

    中间只是提了一嘴柳殊棠怀有身孕的事,还有便是告诉了兄长元太夫人似乎开始关注起来他的婚事,让兄长做好准备。

    至于她和萧云樾的事,元妙仪倒是半点都没说。

    春时雨水便十分丰沛,盛京中也是连着下了好几日的大雨。

    今日也是细雨绵绵,所以元妙仪的屋子里便早早地点起了灯。

    这对臂鞲已经到了收尾的时候,皮子上的麒麟已经绣完了,只差缝上宝石便都做完了。

    所以元妙仪正对着灯挑着一会儿要缝到臂鞲上的宝石,想着萧云樾也不是个喜欢张扬的人,所以元妙仪只打算缝上两只各缝一颗便是。

    室内很安静,除了外面的雨水声,便是木盒里的宝石在元妙仪翻找的过程中发出着哗啦哗啦的响声。

    崔嬷嬷在一旁含笑看着她,香炉里燃着生沉香,氤氲开几缕白烟,一时间颇有些岁月静好的味道。

    元妙仪托着一对红宝石往臂鞲上比着,两颗宝石一般大小,鲜艳的宝石衬得她的掌心像白玉似的。

    她颇有些犹豫地看着被她挑出来的绿松石和刚刚的那对红宝石,似乎是不知道该挑哪对好。

    最终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元妙仪最终还是挑了那对红宝石,缝好之后,这对臂鞲便做好了。

    元妙仪将臂鞲铺平来看,崔嬷嬷在一旁说道:“姑娘这手艺,越来越好了,这针脚当真是细密。”

    说着崔嬷嬷便找了个合适的匣子,将臂鞲装了起来。

    元妙仪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见还不算太晚,便拿着哨子往后院养着鸽子的地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