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涤荡宋殇 » 第七章:桃花楼

第七章:桃花楼

    人牙找了四家酒楼供沈欢挑选,首先排除离家较远的那一个,剩下三个里面靠近秦淮河的,其实是一家民宅改建的酒楼。一个在秦淮河畔的闹市,只是面积小了些。还有一个稍远一些,市口非常好,缺点是太贵了,售价要三千五百贯。倒也不是买不起,可他现在手头上只有五千贯,买了酒楼其他事情就做不了。

    权衡再三,决定将民宅改建的盘下来。

    这酒楼好处是面积够大,三进院子,可用做包房的就有十四间,堂食八桌,杂役宿舍三间,厕所三间,厨房和储藏室杂物室各一间。偏院可以酿酒,门口有门卫室,门外有一片空地,可停车马。

    旁边就是秦淮河,河对岸有几家顶级青楼,每个楼里面姑娘只有一位,才艺相貌无不冠绝江宁,甚至艳压整个江南东路。到这里消费的大多数都是自诩风流的名流巨富,风流才子,没有重金可得不到姑娘的青睐。

    楼里的姑娘号称卖艺不卖身,与教坊司那些官妓一样。沈欢对此颇有疑问,也许轻易不允身罢了。男人么,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明面上如此,暗地里如何也只有她们自己晓得。

    再远处就是青楼比较集中的地方,那里比较热闹,里面歌舞弹唱,美酒佳肴,什么娱乐项目都有。如果说顶级青楼是门面,这些青楼才是娱乐主流。

    至于半扇门,却在另一个地方,那是普通人娱乐场所。后世有人说,水浒里宋江的相好阎婆惜也是半扇门出身。

    说到这里,要奉劝大家安置新居之前,先打听一下邻居的姓氏,只要姓王就赶紧换地。隔壁老王和隔壁王婆都不是省油的灯,有这样的邻居,早晚出事。

    离酒楼一里地就是江南贡院,是整个江南东路文人圣地,文庙也在于此。与青楼隔河相望,一文一舞,相得益彰。每到省试的时候,这里就是江南最热闹的地方。

    比起后世的繁华,此时还没有十里秦淮金的规模,但也已经相差不远了。

    沈欢最终还是决定雇佣厨师,几日的厨师培训,发现厨艺并不是短期就能出成效的,于是果断换人,起因也是牙人的建议。

    根据宋律,宋人府里用人有三种,一种是短期契约,最长五年,这种关系比较简单,就是普通的雇佣关系。

    第二种就是长期契约,只有雇主才能单方面解除雇佣关系。这种契约就是为了保护技术不会外泄,防止外人挖角。

    第三种叫死契,通常叫卖身。雇主出钱买断被雇佣者,这种关系是最紧密的雇佣关系,雇主掌握了被雇佣者的生死。即便打死,只要去衙门报备一下即可。

    沈欢选择了长期契约。

    炒菜技术封锁不住的,技术外泄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他也志不在此,无非捞些快钱,奠定经济基础而已。既然有长期契约的约束,技术外流的时间就被大大拉长了,有这些时间,估计也赚足了吧。

    被雇佣的厨师是一对父子。老子叫常德,四十有余,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原本就是这家酒楼的厨子。厨艺过得去,谈不上出类拔萃,也不算拉胯。

    儿子常乐,二十出头,也是这家酒楼的厨子。老子的厨艺一般,儿子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沈欢看中他们的原因有两个,一来这二人做事还是勤快的,而且是宣州人,在本地少有瓜葛,社会关系很简单。

    其二在酒楼关门前,这父子居然对前雇主不离不弃,硬撑了最后两个月,没有收取分文。他看中的是二人的忠义,才能高的人不难找,品德好的才难得。

    从牙人这里又雇佣了三个挺机灵的小伙子,两个帮厨,一个跑堂,加上谢贵,林禅就有三个跑堂了,人数刚刚好。

    沈欢培训常德父子炒菜,几天下来技艺大有长进,也许是常乐年轻的关系,学习能力更强,炒菜的水平比他老子要强多了。

    酒楼重新做了装修,原来的矮桌通通换成圆桌,高背椅,又加了暖墙。在二楼靠秦淮河这一头,做成了最豪华的包间,开窗就能欣赏秦淮河美景。其他的基本没怎么动,就这样也准备了整整一个月才装修完毕。

    酒楼的牌匾也挂了出去,桃花楼。想叫杏花楼的,怕人家追究侵权。

    装修完成,炒菜培训也结束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挑一个吉日,就准备开业了。

    “谢贵,你们带这三个小子去附近街口发传单,看见衣着整齐的就给他们一张。林福,林禅跟我去附近的青楼门口发传单,进出的客人都发一张。”

    “三位嫂嫂,你们就留在酒楼里打扫卫生,碗筷清洗好擦干摆放好。”

    “常德常乐,你们打扫厨房。如果还跟以前一样乱糟糟的,扣光月钱。”

    “三天后正式开张,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众人轰然应诺,各自分头而去。

    沈欢带着林福林禅二人往对岸,此时天色已黑,青楼门口的灯笼都挂了出来,把个街道照得通明。

    林福和林禅去那些个大型青楼,沈欢负责顶级青楼,三人各自抱着一叠传单,分头行动。

    这传单可是花了老鼻子钱了,光雕版就二十贯,总共印了两千张,花了将近五十贯。也要怪沈欢自己,印刷作坊里面其实已经有活字印刷了,可沈欢想配上图,那就只能采用雕版印刷了。为了醒目,沈欢还要配色,为此不惜教了印刷作坊配色的技术。

    这张传单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一份彩色印刷品了,就两种颜色,红和黑。结果人家掌柜印完后苦笑不得,还不如人工描红成本更低呢。

    这张传单内容非常丰富,有醉仙居开业声明,有酒楼位置图,还加了一首打油诗。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桃花楼。

    梅花三弄月将晚,牧童遥指桃花楼。

    系马朱桥上酒楼,牧童遥指桃花楼。

    山公大醉高阳日,牧童遥指桃花楼。

    打油诗下,有一个牧童牵着牛,手指向前指出,三个红色大字:桃花楼。

    最下面便是二十几道菜谱,其中约一半都是从未有过的菜式。

    这传单散出去,立刻就轰动起来。

    文人墨客看到上面的诗词大为不满,什么人居然如此不堪,将好好的诗词糟蹋了。商人们看着这传单大为惊奇,因为他们发觉这传单很好用,看了一遍他们就记住了桃花楼三个字。

    沈欢手里拿着一叠传单,沿着秦淮河畔往东走,在一个精致的院门前停下,他准备就在这里发传单,因为这里是所有要去顶级青楼的必经之路。

    院门前四个高高挂起的灯笼把门前一丈内照的通明,一路去,每家个院门前都是如此,河水映射着光芒,途径的画舫又把光芒打碎。

    “这位郎君请留步,我是对面桃花楼的掌柜,这是我们酒楼的介绍,我们有江宁绝无仅有的炒菜,请以后有时间位临指导,凭这单子打八折。”

    “这位小娘请留步,我是对面桃花楼的掌柜,这是我们酒楼的介绍,我们有比肩樊楼的炒菜,请以后有时间位临指导,凭这单子打八折。”

    每一个路过门口的人都会得到一张传单和沈欢的笑脸。有好奇的会和他闲聊几句,有害羞的拿着传单掩面而走。

    河对面桃花楼也是灯火通明,四个高杆上都挂着大号灯笼,灯笼上桃花楼三个大字挑在半空,远远就能看见。院门口,林山娘子带着小月和孩子们放烟火,小家伙粘着谢贵三岁儿子,来回乱窜。绚丽的烟火窜到半空爆炸,散开,变成一朵巨大的花朵,整个秦淮河都能看见这绚丽的一幕。

    林福和谢贵的娘子给路过的人派发各色糕点,这些东西是常德父子一大早就做好的,满满十框子点心,不过一个时辰就派发完毕。

    仅仅一夜之间,桃花楼的名字就传扬开了,比肩樊楼的炒菜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之心。

    等沈欢梳洗完毕躺倒床上,小家伙已经睡得四仰八叉了。月光下,小家伙的毛色发亮,毛捎处几乎是透明的,散发出一圈光晕。

    “这家伙到底是狼还是狗?怎么一点没有狼的样子,”看着小家伙露出来的肚皮,沈欢一阵无语。就算是狗,也不会露着肚皮睡觉的吧。

    来到这个世界也快半年了,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林山彪悍却有些木讷,心思不多,主意很正,而且非常果断。

    林福沉默寡言,心思却不少,农民式的狡黠在他身上体现得很明显。好在这人比较正直,没有什么坏心思。

    谢贵是三个人里面最活泼的,平时话多,头脑活络,最大的特点是不拘泥,善变通。

    林山娘子是个典型的农家女子,拿起来家务活样样精通,仿佛就没有她不会的。平时话也不多,万事都顺着丈夫,几乎就没见过她发过脾气。

    林福的娘子话多,家里也是她做主。有点小气,也喜欢占人便宜。可这女人心善,就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看她怎么照顾林福父母的就知道了,这是个好娘子。

    谢贵的娘子有些姿色,还识字。父亲经营秣陵镇上一家米铺。因为是祖父指腹为婚,虽然看不上谢贵家境,却也不管女儿的意愿,忠实履行了婚约。好在谢贵对她好,也能干,家里虽然算不上富贵,至少能吃上饭。谢贵娘子也就认命了,倒也踏实。

    林禅年纪小,长得人高马大的,从小跟着父亲练武,现在连父亲也不是对手了。俗语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林山家境不好,一部分原因就是这小子太能吃了。好在现在跟着沈欢,虽然不能天天大鱼大肉,顿顿吃饱完全没有问题。短短一个多月,这小子的身高蹭蹭往上跑,估计已经一米九多了,沈欢身高一米八二,现在也要抬头看他。

    大妞和谢贵的儿子谢宝年纪都小,一个九岁一个三岁。家里人都出去忙的时候,看护谢宝和小家伙的任务就交给了大妞。做姐姐的大妞俨然成了大人,把这一狼一童照顾得很好,还给小家伙起名小灰。小家伙的毛明明是白色的好不好?夹了一点点灰,叫小白不好么?

    家里唯一的下人就是小月,平日里大家去忙的时候,照顾大妞他们的任务就落到她头上了。这女孩很勤快,把沈欢的卧室整理得非常整洁,院子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就是不太爱笑,做事有些死板,每次都要等沈欢熄灯睡觉了她才去睡,怎么说都不行。害得沈欢睡不着,也不敢点蜡烛。天知道自己这里蜡烛点好,隔壁的小月怎么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