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刀神传说 » 第二十六章沐诗瑶篇(4):刀神离家闯荡江湖

第二十六章沐诗瑶篇(4):刀神离家闯荡江湖

    吴东升接着说:“然后,十五岁的李阿三参加杏子镇比武选拔赛,凭借‘柴刀十八路’竟打败了黎老汉的死对头马哥的‘霸王枪’,夺得头魁。”

    欧阳春说:“‘柴刀十八路’竟然能打败‘霸王枪’,难以想象。”

    沐诗瑶有同感。

    吴东升说:“武功方面我懂的不多。总之,当时轰动全村,我家老爷当时村长,亲自到村口迎接李阿三,还准备把小妹吴晴许配给他。”

    沐诗瑶问:“后来呢?”

    吴东升吃了一口菜,喝了一杯酒,说:“李阿三到陵阳县县里,参加比武选拔赛,得了季军,回来后就消沉了。”

    欧阳春说:“可惜的是‘柴刀十八路’,如果是其他刀法,比如‘金乌刀法’什么的,刀神肯定可以夺冠。”

    吴东升补充说:“那时,黎老汉劝慰李阿三,要知足了,得县里季军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黎老汉凭‘柴刀十八路’最厉害时,才得了镇里亚军。”

    沐诗瑶问:“刀神为什么离开村子?”

    欧阳春猜测到:“肯定是想进一步提升武动,去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拜师去了。”

    李广田说:“年轻人志在四方。”

    吴东升说:“李大人,欧阳捕头!你们都猜错了。”

    李广田说:“那怎么回事?”

    吴东升说:“听说跟邻村丁家村的一个女孩丁月红有关。具体情况没有人知道,不知道黎老汉知不知道?”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沐诗瑶问:“这个丁月红在丁家村?”

    吴东升说:“听说嫁到县里去了。”

    黎老汉没有回到大堂。

    吃过饭后,李广田在司马静地陪同下回县衙。

    司马静是高高兴兴走的。

    欧阳春和沐诗瑶走出大堂,但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欧阳春问:“去黎老汉家还是刀神家?”

    沐诗瑶脸喝得有点红,想了想说:“黎老汉那里不用去了,去刀神家。”

    欧阳春问:“要不要等吴村长回来。”

    沐诗瑶说:“我们自己去!不要再麻烦吴村长了。”

    欧阳春和沐诗瑶从两边杂草丛生的小路踏上一座独木桥,来到村道上。

    在热情的乡村小伙子指引下,爬上一道山坡,沿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来到刀神老家。

    五间房子排成一排,左端是厨房,房子前面是木栅栏围成的院子,显然是村里比较富有的人家。

    院子里有一个池塘,池塘里浮着一群鸭子,池塘边是瓜架,一条条青瓜垂下来。瓜架下一只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虫子。

    院子前面蹲着一个三四岁小孩在玩水,看见欧阳春和沐诗瑶,不怕生,走到栅栏门前,看他们。

    沐诗瑶见小孩圆嘟嘟的脸,说:“真是人见人爱,车见车爆胎!”

    沐诗瑶和欧阳春推开栅栏门,走进院子,那个小孩才屁颠屁颠地往第三间房跑进去,嘴里喊道:“妈妈!妈妈!”

    第三间房子走出刀神二哥李能老婆丽丽,第二间房子也走出一个妇女——刀神大哥李明老婆小芳。

    丽丽抱着刚才那个小孩,斜眼问:“找谁?”

    欧阳春抢先道:“我们来自县衙,找刀神李流水,叫他出来!”

    小芳问:“李流水是谁?”

    沐诗瑶说:“我们是李阿三的朋友!”

    这时,从第四间房子又走出一个颤巍巍的老人,年纪快七十岁,满脸皱纹,喃喃道:“阿三回来了?阿三回来了?”

    小芳过去扶好老人李孝明,说:“公公!你耳朵不聋了?”

    李孝明嘴里只是喃喃道:“阿三!阿三!”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沐诗瑶有点伤感,从身上掏出一块很普通的玉,还缺了一个角,递给李孝明:“老爷爷,我们是李阿三的朋友。这块玉认得吗?”

    李孝明接过缺角的玉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然后说:“这是阿三的玉!阿三在哪里?”

    沐诗瑶说:“李阿三成家立业,过得很好!”

    李孝明忽满脸欣慰,连皱纹似乎都少了,说:“成家了就好!”然后把缺角的玉交给沐诗瑶。

    李孝明转身要回第四间房子,小芳扶他进去。

    沐诗瑶说:“走吧!”

    欧阳春惊讶:“这样就走了?”

    沐诗瑶“恩”了一声,往栅栏门走去,欧阳春疑惑地跟在后头。

    丽丽心想:吓死我了!还以为阿三回来分家产。

    她冷冷地目送沐诗瑶和欧阳春走出栅栏门,一声不吭。

    沐诗瑶和欧阳春到丁家村找丁月红家人,结果发现丁月红一家已搬走,没有人知道去哪里。剩下一座房屋摇摇欲坠几近坍塌,瓦面板壁千疮百孔,真是“兔从狗窦入,稚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满眼凄凉。

    回到吴村长房子,已经是下午五点了。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沐诗瑶和欧阳春在吴村长那里借宿一晚。

    第二天在鸡啼声中,他们上路了。

    天气阴沉沉的,没有下雨。

    沐诗瑶还是穿着干净朴素的农家衣服,把原来那套衣服留在吴村长那里,作为交换。

    到了村口,见黎老汉等着,手里提一袋东西。

    沐诗瑶走上前去,问:“老人家,你哪里冒出来?”

    黎老汉手指指了指,原来他家就在村口附近。

    黎老汉问:“我徒弟刀神是不是很有名?”

    沐诗瑶现出两个深深的酒窝,笑道:“是啊!魏王还接见过刀神,赐他一把银弧刀。”

    黎老汉感到自豪,又担心地问:“你能找到刀神吗?”

    沐诗瑶笑道:“可以!”

    欧阳春知道沐诗瑶说谎,但没有揭穿。

    黎老汉说:“如果找到我徒弟,叫他回来教训教训关胜那小子!”

    欧阳春忍不住问:“为什么教训关大哥?”

    黎老汉说:“那小子居然说我‘柴刀十八路’是破刀法。”

    沐诗瑶笑道:“好!我会跟刀神说。”

    欧阳春无语。

    黎老汉把手上那袋东西递给沐诗瑶,说:“里面是清明果,我老了走不动,帮我带给李大人。”

    沐诗瑶看了下欧阳春说:“马大哈!拿着。”

    欧阳春脸有不满之色,还是接过那袋清明果。

    沐诗瑶加一句:“马大哈!不能再弄丢清明果了,这可是黎老汉给李夫人的东西。”

    欧阳春涨红了脸,说:“不会丢!不会丢!回到县衙可不能再叫我马大哈!”

    沐诗瑶哈哈笑了。

    黎老汉看着沐诗瑶和欧阳春背影走远,感叹一声:“年轻真好!”

    从杏花村来到杏子镇,从杏子镇到西津山城,已是中午。

    天气有点好转,偶尔会露出太阳。

    西津山城对面就是陵阳县县城,中间隔着一条西津河。

    西津河宽约四十丈,平时静静的水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

    这天有些浑浊。

    西津河无桥通县城,但有两只渡船,每只渡船连人带马可带上二十来人。

    沐诗瑶和欧阳春坐上一只渡船,船上约十四五个人。

    渡船的是一个年纪七十岁的老人。从二十岁开始,日出日落,渡了五十年。

    其中有人把钱给渡船老人的孙女小花,小花摇手道:“不用给钱!”

    那人惊讶:“为什么?”

    但见小花在风雨中长大,皮肤有点黑,一双眸子清明如水晶。

    她说:“这几年都是公家出,我们有工资。”

    那人感叹:“世上竟有这等事!”

    原来李广田到任后,暂无财力搭桥,出此主意,方便百姓。

    另一人道:“这都是因为李大人是个好官,施惠于民。”

    欧阳春听了,心中甚是高兴。

    沐诗瑶听了,说:“马大哈!这么好官,要好好保护哦!”

    欧阳春耸了耸鼻子,说:“不要叫我马大哈!”

    小花听到欧阳春声音,走过来说:“欧阳大哥!你从哪里回来啊?”

    欧阳春看着小花无邪的眼睛,说:“杏花村。”

    沐诗瑶取笑道:“马大哈!这是你相好?”

    欧阳春涨红了脸说:“是一个要好的朋友。”

    小花天真活泼,把腰上茶壶袋解下来,递给欧阳春说:“欧阳大哥!喝点茶解渴。”

    欧阳春接过茶壶袋,只见茶壶袋上绣了很多春花。

    他喝了两口,递给沐诗瑶:“你也喝些。”

    沐诗瑶喝茶像喝酒,“咕噜咕噜”喝了半袋。

    小花见沐诗瑶喝得欢,笑了:“姐姐!你跟欧阳大哥一起的?”

    沐诗瑶把茶壶袋还给小花,大方道:“是的!谢谢你的茶。”

    这时,船上一些人惊呼:“那是什么?”

    沐诗瑶往河上看去,也吃惊不已。

    沐诗瑶和欧阳春所坐渡船已里离岸十丈,另一只渡船更远,离岸二十几丈。

    西津河山城那边岸上来了一个天竺僧人,年约五十,面容消瘦,灰色僧衣,肩上一个褡裢。

    他见两只渡船都已离岸,随手折下一根芦苇,往河上扔去。

    灰衣僧人从岸上跃下,踏着芦苇往沐诗瑶所坐渡船漂来。

    灰衣僧人速度甚快,片刻间,追上渡船,跃上船头。

    欧阳春佩服得五体投地,喃喃道:“神人!”

    灰衣僧人就坐在船头,迎风看河。

    渡船老人一辈子没见过这种事,一时忘了开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