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生大宋之绝世宠妃 » 第十八章 带师师游襄阳

第十八章 带师师游襄阳

    襄阳离上京汴梁大约九百多里地,所以二人早早就起床了,然后收拾好行李骑马赶路。

    经过一天的奔波,到了酉时许,他们赶到了襄阳,然后找了一客栈,拿着行李住下了。

    李师师给乔峰泡好茶,然后开始修真炼气。

    到了第二天,乔峰骑马带上李师师,开始游览襄阳城。

    他们首先来到古隆中,这里便是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形容的便是古隆中。这片秀色天成的山水,是荆楚画卷上最灵秀清隽的一笔,又因诸葛亮而留名八百年。

    青年时代的诸葛亮,自南阳而来,躬耕陇亩,将十年的岁月交付给了这方世外之地,后来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才绝天下,这里故而又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石牌坊是隆中的标志性建筑,宽约三丈,高约两丈,气势巍然。牌坊正中字碑上雕刻“古隆中”三个大字,两侧门楼分别刻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站在石牌坊下,抬头念起两边石柱上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仿佛在这一瞬间读懂了,一段岁月的风云猎猎,和一位老臣的赤胆忠心。

    穿过石牌坊,前方就是躬耕田。诸葛亮在隆中居住时,曾和弟弟诸葛均一起开荒种地,躬耕自足。踏入这片田地,入目皆是季节风物的美意,有繁花飘香,有绿荫清凉,有稻香丰收,躬耕田的中间建有一座凉亭,屋檐飞翘,非常古朴。亭中有一块石碑,上刻“躬耕陇亩”,站在亭中,望四野作物丰满,青山绿树相依。

    小虹桥,横跨小溪中段,是诸葛亮寓居隆中时,出入必经之路。小虹桥上还曾有过一段趣事。当年刘备顶风冒雪第二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时,与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在此桥相遇。当时黄承彦正高唱:“骑驴过小桥,独吟梅花瘦”。刘备见状,误以为是孔明,便滚鞍下马,趋前问候。因此小虹桥也成为了隆中非常重要的一处景点。

    走过小虹桥,前方到隆中书院。书院始建于五代天福年间,历数次修整,现在的隆中书院是宋真宗时期在旧址上重建的。现院中共分有序言厅,励志厅,勤政厅,廉政厅,诫子厅,展望厅六大板块,集中展示了诸葛亮的一生。

    武侯祠始建于晋朝,是祀奉诸葛亮的祠宇,位于隆中山腰,后历经隋、唐、宋,兴废频仍,现今建筑为治平元年重建。祠宇为四进三院层台式建筑,主殿内有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诸葛尚塑像供人瞻仰、祭拜。祠内还有一株五百余年的金桂,颇有灵气,年年花开金秋,从未失约。

    三顾堂,便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纪念堂。现存三顾堂的主体,是治平二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三顾堂的殿堂正中有一组“隆中对策”的塑像,再现了“隆中对”的历史故事,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形象饱满,惟妙惟肖。院子中间,种有两棵紫薇,花开时日长达百日,是古院堂里最明媚的一景。

    诸葛草庐掩映在绿树丛中,清幽静谧。这是一座仿汉式建筑,门口正上方的“诸葛草庐”四字非常显眼,草庐分前后两个院落,简朴的庭院中间有一架牛车,是后人根据“诸葛亮牛车迎亲”的故事特意仿制的。漫步草庐的时候总会想着,若是也能在这样山水清明之地拥良田几亩,把田园生活过成诗,那该有多满足啊。

    六角井,可以说是隆中的镇山之宝。这是诸葛亮当年在此居住时用过的生活用水井,也是他出山后唯一保留下来的有关他生活的遗迹,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现在井中仍然有水,且清澈澄亮。六角井因砖砌六边形的外观所得名,史料记载井深原有五丈,但由于时间久远,井底淤泥沉积,到现在也就只有不到两丈深了。

    在三顾堂前东面百米处,有一处纪念诸葛亮寓居隆中时抱膝长吟的建筑——抱膝亭,真宗时期重建。相传此处原有一块大石头,诸葛亮常常在石头上吟唱老家的小调《梁父吟》。抱膝亭呈六角形,三檐三层,亭内有木梯可登楼赏景。

    抱膝亭的背面有块“草庐碑”,真宗时期所立,碑的正面有石南江汇提写的“草庐”二字,字体苍劲有力。碑的背面刻有“龙卧处”三个大字,当年诸葛亮在出山前,他的老师庞德公赐予他的雅号是“卧龙”,所以他的寓居地也被后人称作“龙卧处”。

    老龙洞是隆中的最后一处景点,它位于隆中山脚下,周围松柏交翠,茂林修竹。相传老龙洞的水质甘甜,诸葛亮智慧过人就是喝了此水的缘故。到了此处,不妨走进茶室一品隆中香茗。老龙洞背后是牡丹园,春日花开,名动古城。

    从诸葛亮故居游览结束后,他们又骑马前往月英花谷。月英花谷颇有点“幽幽谷”的感觉,地势平缓开阔,花卉丰富,树丛茂盛,尤其是春日郁金香、樱花等繁花盛开,摇曳风中,花香袭人。

    “古隆中好不好玩呀?”逛完了古隆中,乔峰问李师师。

    “简直太好玩了,古隆中真大呀,而且里边特别清静,我真想住在里边,可以天天安静的修真炼气!”李师师开心地说道。

    “一会我带你再去水镜庄看看,是诸葛亮师父司马徽故居。”乔峰说。

    “嗯,好的。我们出发吧!”李师师说道。

    “嗯,好的。”乔峰说。

    不一会儿来到了水镜庄。

    水镜庄又称白马洞。在南漳县城南门外两里。背倚玉溪山,层峦叠翠,下临彝水,泉流淙淙。山腰峭壁处有一天然石室,名白马洞,上刻“洞天福地”四字。

    洞深约六丈多,宽三丈多,高一丈以上。水镜庄面积九百亩,有灰鹳松鼠闹林等动物景观,历史文化与山水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一个理想的休闲、旅游观光的佳处。现存汉时珍贵文物十余件,诗文近一百篇,碑刻五十块,名人字画一百幅,对联五十幅,最早诗文距今近一百年。

    水镜庄内有巨洞,可容百人,传说通四川,因有白马奔出,故名“白马洞”。景区建筑多为亭阁式,飞檐凌空,气宇轩昂,金窗修户,雕梁画栋。

    半山腰有“头天门”、“二天门”,拾级而上,如登云梯。庄正门前一条木板铁索桥飞跨过河,游客漫步逍遥至极,别有情调漾心头。水镜庄背倚巍峨高耸的玉溪山,三里石壁长廊雄伟壮观。

    水镜庄内,多是亭阁式建筑,飞檐凌空,气宇轩昂,金窗修户,朱梁画栋。

    司马徽、庞德公和学生诸葛亮、徐庶、庞统玉石塑像惟妙惟肖。半山腰的“头天门”、“二天门”,拾级而上如登云梯。庄正门前一条木板铁索桥飞跨三道河,过客漫步逍遥之极,别有情调荡漾心头。

    “玄德南漳逢隐伦”,讲的就是发生在南漳水镜庄的故事。建安十二年,刘备马跃檀溪,襄阳脱难来到水镜庄访世事于司马徽。

    司马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由此引出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成就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水镜庄因此而成为三国故事的源头。

    “水镜庄也挺好玩!”李师师说道。

    “是呀,不愧是诸葛亮的师父!”乔峰说。

    “我们接着要去哪里呀?”李师师问道。

    “我们再去鹿门寺看看!”乔峰说。

    “嗯,好的。”李师师说完,二人策马来到鹿门寺。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大臣,习郁巡游鹿门山并在此建立了古刹鹿门寺,营建殿堂数百楹。鹿门寺初建时规模宏大,历代名僧常来主持佛事。宋朝以来最为兴盛。鹿门山群峰环峙,林密石怪,汉、唐以来为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聚,留下众多的诗篇,成为当时的一个文学艺术交流中心。

    汉末名士庞德公不受刺史刘表数次宴请,携家登鹿门山采药;唐代诗人孟浩然宦场失意幽居鹿门山,吟咏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学家皮日休也曾幽栖鹿门寺。张子容、白云、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隐居过此地,史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

    秦始皇传孙泰丰曾屯兵霸王山。水镜先生司马徽,卧龙先生诸葛亮,一代诗仙李白、王维、米芾、曾巩等历史文化名人曾经在此驻足、流连,并留下了不朽的诗作和胜迹。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曾发出“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的慨叹。

    游玩过鹿门寺,两人骑马回到了客栈。

    “今天玩的爽不爽呀?”乔峰问。

    “太爽了,真是开了眼界了,师师好像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了很多历史名人,诸葛亮、刘备、司马徽。”李师师回答道。

    “嗯,其实襄阳还有一些景点,比如习家池、昭明台、仲宣楼,只是乔峰还有事务在身,只能带姑娘在襄阳游玩一天,所以不能逛完所有景点。”乔峰说。

    “以后还有机会,我们下次来再去逛吧。”李师师说道。

    “嗯,好的,你开始修真炼气吧!”乔峰说。

    “嗯,好的。”李师师开始炼气。

    次日,乔峰和李师师起床,来到襄阳丐帮大勇分舵。

    “乔帮主,大勇分舵张让有礼!”大勇分舵舵主张让见到乔峰给乔峰打招呼。

    “让兄,乔某有礼了!”乔峰说。

    “乔帮主光临襄阳大勇分舵,不知道有何指示?”张让知道乔峰来襄阳肯定有事找他。

    “呵呵,那就不瞒让兄,乔某这次来襄阳确实有事找让兄。现在丐帮玄武部比较吃紧,你能不能弄些银两和人马支援玄武部?”乔峰说。

    “多了可能没有,少了应该还行,乔帮主你说吧要多少?”张让问。

    “弄十万两银子,一千个人,怎么样?”乔峰问。

    “那估计弄不到,乔帮主你也知道,襄阳城不像上京汴梁那么繁华,而且又不是都城,哪里有那么多银两和人手!”张让说。

    “唉,那你说,能弄到多少?”乔峰接着又问。

    “顶多三万两银子,五百个人。”张让说。

    “那好吧,多长时间能弄到?”乔峰又接着问。

    “三个月左右吧,我们分舵还有很多事情要我处理!”张让说。

    “嗯,那好,让兄处理完事情记得筹措这些。银子直接通过镖局送到雄州丐帮玄武部,人手直接让他们去雄州,马总管会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乔峰说。

    “好的,乔帮主放心,张某一定尽力去办。”张让说。

    “那我们告辞了,让兄!”乔峰说完领着李师师离开了大勇分舵。

    回到了客栈,李师师泡好了茶。

    “明天我们去哪里呢?”李师师问道。

    “去长安,今天我们早点睡吧,明天我们要起来的更早。”乔峰说。

    “嗯,好的。”李师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