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真是忠臣孝子 » 第十五章 告家长

第十五章 告家长

    阴雨连绵,曹仁身穿蓑衣,立于樊城的城楼之上,眼看着关羽莫名其妙的去抢滩登陆,又莫名其妙的战败而走,一张老脸之上非但没有任何的喜色,反而愈发的阴沉了起来。

    满宠见状,劝慰道:“将军,此战我军虽只是小胜,但到底是击退了关羽,于士气而言,总归是有所增益的,将军您何以还闷闷不乐呢?”

    曹仁见状叹息道:“这狗东西,太丢人了。”

    满宠笑道:“兵不厌诈吗,谁又能想到,那关羽那么不受激呢?不过那常雕确实也是人才,以前倒是没发现他不但嗓门奇大,骂人居然也能骂得这么的……有趣。”

    “哼!此必是关羽的骄兵之计,如此一来,那小贼必是愈发桀骜,自以为得计,恐怕更不肯扎营于江北了。”

    满宠闻言面上则是露出了尴尬之色,道:“将军,文则他又不是真病了,他那人素来稳重,又何来骄纵呢?我猜他驻在襄阳必是有什么算计的,您又何必与义小辈置气呢。”

    “哼,这小辈,仗着他爹的军权,和与世子的关系,丝毫不将本将放在眼里,我也相信他们或许是有所图谋,可是什么图谋,难道不能跟我说明么?若当真有什么奇谋妙计,本将岂是不听人劝之人?可恶啊,着实可恶。我要给魏王上奏表!”

    “额……将军您息怒啊,一定要息怒,您若是给魏王上奏表,这事情可就闹大了,对您也未必有好处啊!”

    “顾不了那么多了,他们有谋划不告诉我,我也问不出来,那就让魏王亲自来问吧。”

    说罢,曹仁当即便真的提笔写奏,狠狠地告了于谦父子一状,满宠见他怎么也拦不住,也只得是哀叹一声,认命了。

    这奏疏一路走武关从南阳进入关中,几天的功夫便已经交到了正在长安坐镇的曹操手里,宛如一颗大石落在平静的水面,一下子就让整个长安的文武群臣都炸了锅了。

    奏疏中只是一家之言,曹操当然也看不出谁是谁非,但这封奏疏本身传递出来的消息本身就已经足以让众人头痛不已了。

    将帅不和!

    此乃兵家之大忌啊!

    其实军中的事儿,有时候谁对谁错真的不重要,这曹操又不是神仙,远在千里之外哪有本事断他们的官司?

    但是不管谁对谁错,军中只能有一个声音,哪怕是一个错的声音,也比两个对的声音要强!

    汉庭和魏廷分裂,这灾难性的后果这就算是显出来了,因为于禁是汉臣,而且官至左将军,所以曹仁这个魏国的征南将军实际上是管不了于禁的,这在往日看起来或许没什么,因为如今曹魏政权的高级官员都是刷脸的,然而此时这于禁突然和曹仁翻脸,不认他的脸了,大家却是终于发觉,曹仁实际上没有任何制约于禁的手段。

    所以曹仁这奏表,表面上是在骂于禁父子桀骜,实际上却是希望曹操能下一道明旨,让于禁父子受他的节制,谁是谁非根本就不重要。

    只是接到奏表之后曹操本人却是犹豫了。

    于禁是他的元从,几乎是打他起家之处就跟着他了,他是什么性子曹操实在是太了解了,这人一辈子稳重,又是从小卒一步步升上来的,怎么可能刚一到战场就跟曹仁争权呢?

    于禁,一定有理由的吧?难道曹仁那边真的是出了大问题了么?

    “只有子孝的奏表,没有文则的么?”

    “回魏王话,没有的。”

    “那就……再稍微等等吧,他干了这样的事,总得给孤一个解释吧?等三天,三天之后,再回复此表吧。”

    说着,曹操捂着头便重新躺在了床榻之上。

    近一段时间以来,他这身体却是越来越糟,精力也越来越不济了,有的时候甚至感觉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已经快不行了?

    哎~,这时候可千万不能死啊,汉中迁徙,凉州叛乱,冀州叛乱,南阳叛乱,许昌叛乱,汝南叛乱,再加上刘备入川,关羽北伐,孙权又攻合肥,北方边境也并不消停,这个时候若是自己撒手而去,这烂摊子丕儿接不住的,自己这数十年的辛苦,怕不是都要付诸东流,自己将来,也要遗臭万年了。

    就这般,带着满腹的思绪和焦虑,愈发精力不济的曹操躺在床上沉沉地睡了过去,似是将一会儿要做的事是什么都给忘记了。

    “大王,大王,大王您快醒醒。”

    “嗯?”

    也不知过了多久,曹操突兀的被贴身侍从唤醒,再一看外面的天色,居然已经夜深了,而自己却是全无所觉。

    叹息了一声自己越来越差的身体,勉强做起来道:“孤这一觉睡了多久?”

    “回大王,您已经睡了三个多时辰了。”

    “哎~老了,真的是老了,白天里没精神,动不动就要睡,到了晚间却又时常失眠,想睡都睡不着,特意叫孤起来是有何事?”

    “大王,世子觐见,说是有要紧事。”

    “哦……嗯?丕儿不在邺城留守监国,却跑长安来了?哎~,看来这邺城也出了问题了啊,传进来吧。”

    不一会儿,曹丕器宇轩昂地进来,叩拜道:“儿臣参见父王,父王,这一年多以来儿臣日夜思念父王,也不知父王近来身体可还爽利?天下纷扰,儿臣无能,不能为父王分忧,心中,心中甚是难受。”

    说着,还挤出了几滴眼泪。

    曹操看着曹丕一身甲胄,高大威猛的身影,不由得一时有些痴了,却是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然后很快就板起了脸,露出一副严肃的样子。

    “怎么,邺城中是发生了什么你解决不了的事了么?”

    “回父王,儿臣已经解决了,魏讽暗中联络了许多南阳士族准备造反攻打邺城,幸好被儿臣提前察觉,已将其尽数捕之,证据确凿,牵连甚广,所捕人数,已有三千多了。”

    “证据确凿?不是严刑逼供吧?”

    “是先掌握了证据,其后才拿人的。”

    一听到这么多人反对他,领头的那魏讽,这可是他的西曹,曹操本来就不舒服的头这下也愈发的痛了。

    “都是南阳人么?”

    “除了魏讽本人是颍川人之外,其余的,大多都是南阳人。”

    “哎~这帮狗屁的汉朝余孽!怎么就养不熟呢?”

    事实上曹操自己也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儿,其实,这就跟去年许昌叛乱,“挟持”天子之贼大多都是关中人是一个道理。

    南阳,关中,颍川,这都是两汉的龙兴之地,这些地方都是有许多与国同休的勋贵之臣的,人家的祖宗都是跟着刘邦或者刘秀一同打天下的,他曹操若只是权臣,哪怕是动辄废立,哪怕是让皇帝天天给他跳脱衣舞,人家也无所谓,但现在一要篡汉,马上就有人坐不住了。

    即便曹操对他们再怎么抚慰,哪怕是再怎么优待他们,甚至是承认他们的勋爵地位都不行,这相当于把人家从开国功臣之后,变成了前朝余孽了。

    颍川还能好点,毕竟这颍川世族也是他曹魏的开国功臣,但是等曹魏建立之后,关中和南阳世族的地位那是一定要一落千丈的。

    与国同休,自然也要与国通亡,两汉四百年之底蕴,哪里只是谁当皇帝这么简单的事呢?

    “你特意从邺城赶来,就是为了亲自汇报案情么?可是有什么不可假信使之口的龌龊之事?”

    “不,儿臣……儿臣汇报案情,只是顺便,主要是来……是来代襄樊于家父子,向父王陈述襄樊战事的。”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