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东汉,与阿瞒偕行 » 第四十四章 前夜

第四十四章 前夜

    “今晚?”

    黄路依旧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什么?时间过的那么快的么?而且不应该先提前定个计划,然后再去暗杀么。

    “不错!今晚张让却不在宫中,而是回府歇息,时机和条件皆成熟,今晚就是我等扬名立万之时!”袁绍紧紧的握住了拳头。

    “孟德!”

    袁绍向阿瞒伸出一只手,阿瞒将桌上的绢布递了过去。

    “大家看!这是孟德所画的张让府上的大致方位图。”

    “大家凑近点,都把这图好好的研究一遍,看一遍,记下来。”

    黄路凑近,仔细的观看。

    不得不说,阿瞒还真本事,画的十分的详细,而且也不得不说,张让府可真大啊!比起邺城的刘焉府来看,刘焉府那真是小的不能再小了。

    黄路特意的数了,这张让的府中,光书房就有八个,宴请宾客的地方足足有十三处。

    “孟德,你来讲下,一般张让都会在哪些地方。”袁绍示意阿瞒为众人讲解。

    “大概率在这里,和这里。”阿瞒指着居中的两个小房间说道。

    “据我这些日子的所见所闻,张让每隔十五天便会回府小住两日,我也借此机会住宿于张让府上,晚上便找借口出屋闲逛,就这两处的守卫最为严密。”

    “嗯,孟德说的有理。”袁绍认可的点了点头。

    “孟德,再给我们讲讲张让府上的大致布防情况如何。”

    阿瞒,拿起笔,也不磨墨了,蘸了蘸茶水,在绢布上点了起来,淡淡的墨色在绢布上显现,将张让府环绕。

    “明哨大概就是这些,暗哨我却不知道,哦,还有执金吾的宿卫队,从张让宅的这里,再到这,往来巡视,距离下一次间隔两刻钟。”

    阿瞒又用笔在张让宅的东侧和西侧各画了一道线,代表执金吾的宿卫。

    “此事关系重大,孟德,仔细想想,可还有遗漏?”

    阿瞒想了想,坚定的摇了摇头,“就这些了,未有遗漏。”

    “各位请看。”袁绍拿过阿瞒手中的笔说道。

    “张让府的东侧和西侧虽有执金吾的宿卫队巡逻,但入府后明哨也少了许多,唯一要注意的是,从这里到这里。”

    袁绍用笔划了一条线,指着居中的其一个房间。

    “要经过下人的房门前,此事确实麻烦。”

    张邈点了点头,同意道:“不错,若是惊动了下人,或者是一不小心撞见了,却也难办。”

    “啊,本初,借笔一用。”

    “从这里,到这里,然后这样,如何?”张邈在图上画了另外一条路线,从北侧入内,穿越几个大厅,书房,然后到达张让可能在的房间。

    “不可!此法虽然说免去了宿卫队的麻烦和惊动仆人的风险,但是此法岗哨太多,无异于明闯入府内,与送死无异!”袁绍见后立马出言反驳。

    “然而此法却不用伤及无辜之人,孟子有云‘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们此行只为杀罪首张让一人,若行本初之法必定会伤及无辜之人!”

    “如此,我等岂不会良心不安?”张邈站起来,一边走着一边激动的说道。

    “孟卓此言差矣!”

    “张让府中岂有无辜之人?其下人无不是靠其贪污受贿所得钱财供养,平日里也时常仗着自己的身份作威作福。”

    “况且,我等此行凶险异常,更应该谨小慎微,方能除去张让这个天下罪首!”

    “杀其一人,而救天下万民,如此大事,孟卓怎可轻之?若是遇上张让府上下人,那杀了便是,顶多无非杀其三、四人,就算真是无辜之人,杀其三、四人,却救天下千万之民,何不为之呢?”

    袁绍义正言辞的反驳张邈。

    “这......”张邈顿时被袁绍反驳的哑口无言。

    “孟德,小戎,你们说说该当如何?”张邈见说不过袁绍,转身向阿瞒和黄路求助。

    袁绍却也淡定,点了下头示意二人各抒己见不必在意他。

    “我赞同本初的。”阿瞒率先表态。

    “我也一样。”黄路紧随其后。

    “小戎!你!”

    张邈见二人皆赞同却有些着急了。

    你什么你?当初我让你反对袁绍的行刺计划你不是慷慨激昂的讲了一番大道理劝我赞同么?现在好了吧!后悔?晚啦!我当然选风险最小的了!

    疯子才和你从人最多的地方杀进去!你以为你谁?吕布在世?哈哈哈!现在吕布应该还是个小屁孩。

    “孟卓,为全下人之性命以行小仁之事,而置救天下百姓的大义于不顾,此真乃妇人之仁!”

    黄路义正言辞的劝说道,至少表面义正言辞。

    哈哈,说大话我也会!

    “小戎,说的不错!孟卓,你再好好想想。”袁绍劝说道。

    毕竟这项行动太过风险,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因此,袁绍要先消除四人内部的矛盾,以统一方案,统一行动,方有成功的可能。

    室内沉默了许久,三人皆望着沉思的张邈沉默不语。

    终于“我.....同意本初的方案。”张邈有气无力的说道。

    “嗯!”袁绍见了,满意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也就没什么可商定的了,我们人少,所以这次一起行动,相互也有个照应。”袁绍踌躇满志的起了身。

    “大家都去更衣准备吧,三更出发。”

    “更衣?”黄路却有些疑惑。

    “难不成你就穿这样潜入张让府啊?”阿瞒觉得黄路这问题有些蠢,没好气的回答道。

    “那我也没买夜行服啊。”黄路有些尴尬,接着说道。

    “知道你不会去买,我给你准备好了。”阿瞒略显无奈。

    回到房间,换好夜行服,一身黑,完美的融入到黑夜之中,衣服裤子,帽子,头套一应俱全。

    在难熬的等待中,黄路向阿瞒问道:“阿瞒,你不怕死么?”

    “怎么?小戎,你怕了?”

    “我不怕(假的),我什么都没有,家中不过母亲一人而已,若死了想必母亲也会得到善待的。”

    “倒是阿瞒你,你舍得去死么?”

    “我?我有什么不舍得,慷慨赴义而死,死得其所也!”阿瞒自信满满的回答。

    “你是曹家嫡长子,有无尽的荣华富贵,未来也有大好前景,何必呢?”

    “哼!这些虚名浮财于我如浮云!”阿瞒不屑的答道。

    “丁苓。”

    “那丁苓呢?”

    “她还在家中等你。”

    阿瞒沉默了。

    “去年,我们临行前,你答应过她,一定会安全的回家。”

    “说...说这些干嘛?”

    阿瞒似乎有些心虚。

    “你今年十九了吧?”

    “回去,应该就向丁府提亲了。”

    “你真的想好了吗?”

    在黄路一连串的询问下,阿瞒彻底的沉默了。

    黄路见阿瞒沉默,也不再多说什么,坐在榻边,望着窗外的夜空。

    今天的夜,很黑,乌云密布,遮住了月亮和星光,望着这漆黑的夜,黄路突然想起了张角曾经说的话。

    不知河北情况如何了?灾民还生活在如此“漆黑”的夜里吗?

    “我还是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