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东汉,与阿瞒偕行 » 第五十二章 逢纪

第五十二章 逢纪

    黄路对许攸的这一番话感到疑惑。

    “你觉得宦官会信吗?你觉得宦官会信这是本初的个人行为而非有人指使吗?”

    确实,宦官绝对不会信这是袁绍独走,只会觉得这是由两面三刀的袁家为了博取士人的好感而指使的一次挑衅行为。

    “那么一来,宦官自然不会去理会本初,而是将目标对准袁家,至于是要怎么敲打袁家,那我却是不得而知了。”

    许攸说完,脸上露出了满足且得意的神情,显然他也为自己的一番分析感到满意。

    黄路也被许攸这句话点醒,顿时如同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子远果然高见!”袁绍听完许攸的话语不由的感叹道。

    黄路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本初为何不去提醒你生父与叔父,让他们早做准备?”张邈提醒道。

    “袁家之事已经与我没有丝毫关系了。”袁绍语气淡漠的说。

    “不可!”

    “不可!”

    黄路和许攸听到袁绍这样说,二人同时激动的站了起来。

    二人相视一笑,许攸比了个请的动作,“小戎,你先说。”

    “哈哈哈,还是子远先说,我先说了,岂不是抢了子远的风头?”

    袁绍见二人推来推去,搞得神神秘秘的,不觉有些厌倦了,“你们二人就别推来推去的,有话就快说!”

    黄路见袁绍急了,也不再推脱,往前一步说道:“我朝向来以孝治天下,本初虽然过继给了安国亭侯(袁成,袁成死的早,无后,袁绍便被过继给了袁成),但生父(袁逢)仍健在,因此却是要去告知袁司空,以全父子之情。”

    许攸跟着说道:“其二,本初此时羽翼未丰,还需休养生息,渐丰羽翼,此时尚未到与袁家翻脸的时机,越王勾践尚能卧薪尝胆,本初乃一代人杰,暂时屈于人下,以待天时,有何不可?”

    黄路赞赏的朝许攸点了点头,接着许攸的话“其三,去往告知,不但能以全孝道,以绝天下士子之口,更能恢复本初与袁家之间的关系,且先行告知,也让袁家在未来真的遭受到宦官报复时,不至于埋怨到本初头上。”

    “而且,此事是袁家出卖本初有错在先,本初此行去告知也已经是仁至义尽,他们也不好怨本初,只得吞了这颗苦果。”

    “若是他们将我交出去,以平息宦官势力的怒火呢?”袁绍还有些顾虑。

    “本初大可安心!”

    “本初刺杀张让的猜测已经在士子中流传开来,现在只需要推波助澜,让它流传的更广,这对本初重塑声誉很有帮助。”

    “因此事,本初重塑后的声誉,想必会比之前更上一层楼,本初声望越高,就越安全,因为这样,你对袁家的价值就越大,活着的人,可是要比死的人更有价值。”

    “子远说的不错。”黄路缓缓走回座上,坐下,“不过还漏了一点。”

    “哦?小戎还有要补充的?”许攸挠了挠头,想了想,并未想起自己还漏了哪没说。

    “袁家一向在士人与宦官之间玩平衡,想必袁司徒也深知完全的倒向一边,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本初就是他手中士人一方的最大筹码,若是拿去,那便是彻底的倒向了宦官一方,与士族彻底的决裂,这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景象。”

    “失去了可以拉拢的价值的袁家,在宦官眼中,便与寻常的那些宦官出身的家族没有什么不同了,因此,袁家定不会主动将本初推出去让宦官泄愤的,甚至还会拼命的力保本初。”

    袁绍听二人这么说,也彻底的放下了心来。

    “那推波助澜一事,倒是要麻烦子远了。”袁绍对许攸说道。

    “这......”许攸面露尴尬之色。

    那帮人都看不起自己,自己怎么去推波助澜?

    黄路听见袁绍要让许攸去“推波助澜”差点没笑出声。

    让许攸去茶楼跟人说?别起反效果就谢天谢地了,许攸如果去说,怕不是直接被士子们认为许攸是收了袁绍的五十万五铢钱,来给袁绍洗白来了。

    袁绍见许攸一脸尴尬,黄路又在一旁捂着嘴偷笑,疑惑的问道:“小戎,这是为何啊?可有何不妥之处?”

    “本初有所不知,子远名声不太好,那些士子可能不会信他。”

    “不过,我倒有一人推荐。”

    “谁?”

    “逢纪,逢元图。”

    “此人之才不下子远,我原本想一同约来找本初,可碰巧他却不在,只不过此事我与子远却不好出面,要不然那些士子难免起疑。”

    黄路摸了摸鼻子,他总是和何进、公孙瓒、许攸这帮人混在一起,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

    许攸则不满的看了黄路一眼,嘟囔了声:“明明我比他厉害。”

    黄路看了看正在悠闲的吃着葡萄的张邈,咦?这不就有个好人么。

    “嗯.....孟卓名声不错,不如就让孟卓去请他来,与本初相见。”

    “此人也是个人才,本初一见便知。”

    几人又谈了些话题,黄路见天色已晚,又想起蔡邕的嘱咐,便辞了众人,回了蔡府。

    原本黄路还想拿些原先的衣物回蔡府,却得知阿瞒把他衣物全带走了,说是要回谯县给他立个衣冠冢,黄路听后哭笑不得。

    第二日,黄路找蔡邕要了个可靠的下人,推说是往家中送信报平安,蔡邕自是爽快的答应了,黄路便让下人把信送往了阿瞒那边。

    又过了几日,黄路却也无事,每日不过在茶楼闲聊,只可惜腿瘸了,爬不了山,要不然去找刘备聊聊天也不错。

    不过,茶楼里各自猜测却越演越烈了,黄路知道,袁绍已经行动了起来。

    只见,茶楼中的士子,三五成团的聚在一起,争论着,刺杀张让的到底是不是袁绍。

    很快,争论的规模再次扩大,从茶楼中扩大到了士子们的各种聚会集会上,甚至连沉迷于校书的蔡邕也知道了,他还特地跑来问黄路具体情况。

    黄路却也不藏着掖着,便将四人刺杀之事告诉了蔡邕,又引得蔡邕一阵感叹,说什么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就是大汉未来的希望云云。

    很快茶楼内的争论再次升级了,说是内部消息,却也不知道是谁说的内部消息,这个所谓的“内部消息”也确实够劲爆的的,竟然把袁绍,黄路,曹操,张邈四人名字说的丝毫不差。

    黄路当时听到这个“内部消息”后,吓得把喝了一半的茶水都吐了出来,连忙跑到袁绍那里确认是不是袁绍放出去的,袁绍却安慰了黄路一番,说什么绝对保证无事。

    在场的还有逢纪,当黄路从袁绍那里得知是逢纪建议袁绍这么做后,差点没忍住上前去痛揍逢纪一顿的冲动。

    这家伙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说什么四人都会没事,锅由袁家和曹家背,四人则是会白嫖到一大波的名望。

    逢纪说完,还一脸为你好的模样,黄路看了恨得直牙痒痒。

    话虽是这么说,但是谁知道,张让这家伙会不会突然发疯,硬要杀了他们四人呢?

    而且这样一来,当消息公布出去的那一刻起,他就算是公开宣布与宦官势力这个大汉的庞然大物对立了,这恰恰是黄路最不想见到的。

    事情已经发生,消息也放出去了,黄路仰天长叹,只能看一步走一步,只能求老天爷保佑,桥玄和卢植真的好使,让宦官们不敢动自己,还有张让最好不会注意到自己这只在他眼里可有可无的小爬虫吧!

    黄路在茶楼再次听到士子们议论时,细节是更加的详细了,“那曹孟德虽然是宦官之后,但......手持双戟,舞于中庭....”

    听着士子们的议论,黄路无奈的叹了口气,不过,不幸中的万幸,士子们主要的谈论对象是阿瞒这个宦官之后,毕竟身为宦官之后却去刺杀自己最大的靠山张让真的太奇葩了,第二则是超级反转的袁绍,并未多提及他和张邈。

    “开始下雪了。”黄路站在街上,望天空中飘下的点点雪花,抬起头,伸出手掌,细细感受着雪落在脸上和手掌中的凉意。

    “去年这个时候,是正在去东平的路上吧。”黄路不由的想到,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一年多了。

    他和往常一样,慢悠悠的走去茶楼,忽然发现眼前的身影似乎有些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

    这不是刘备吗!往常他都不是在北邙山吗?要不然就去找卢植,如今他怎么跑洛阳城里来了!莫不是北邙那出事了?

    “哎哎!玄德!玄德!”黄路急忙一瘸一拐的一边喊着一边追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