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夜的救赎 » 第三十七章 南离

第三十七章 南离

    南离王朝,明都,天启殿内,一中年男子倚靠在龙椅上,身着玄色长袍,长袍上以金丝绣着黎民百姓山川景秀,以表着此长袍当以天下黎民之生计,江山社稷之安危为己任,头戴九旒冕,脸色阴沉,双眸低垂,右手轻轻敲击着龙椅,此人正是南离王朝的国君宣武帝朱武。

    此刻大殿内除了宣武帝朱武敲击龙椅的声音外听不到一丝其他的声音,殿内的文武百官正纷纷低着头,手中捧着的朝笏轻微的颤抖着。

    “你们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左老将军前脚刚到泠关准备布防后脚就被北梁给偷袭了,你们说说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朱武压抑着心中的怒火,但一整座城池被敌国攻陷,其中更有为自己征战了十数年的老将军,现在城池内的百姓也不知情况如何,不由得怒上心头声音逐渐拔高。

    殿内的朝臣此刻更是紧张万分,纷纷不敢出言,怕一不小心便成为那警猴的鸡。

    “还有现在各地突然匪患四起,如今河道已成,百姓安居,为何还会有如此多匪患,你们辖下的各地官员是怎么管理的,如果干不了那就来明都来,朕好好看看这些人是长了些个什么脑袋,让朕也好好认识认识。”

    “陛下息怒,当务之急应先派军支援潼关,潼关与泠关相邻,再往前更是北梁境内,此时潼关正是孤掌难鸣之际,如同危卵,潼关失守北梁便同时占据潼关与泠关,便可直入我南离境内,此才是危及江山社稷之大事,至于匪患不足为惧,我大军百万分出数万足以应对,数万将士分数批前往,沿途剿匪最后于潼关与大军会和夺回泠关,如若北梁执意开战那便战又如何,我南离百万雄师岂有怕他之理。”站在朝臣队列最前排的一英武男子,踱步到大殿中央后朗声答道。

    “就以逍遥候的意思去办吧,林默将军朕赐你帅印由你统帅三军前去支援潼关,至于剿匪的人选也由你来定夺吧。”朱武听完英武男子的答复后,便指派自己处如今军中威望最高同时也是自己未登基前从军时最信任的将领。

    “臣领命。”答复之人身形魁梧,须发皆白,身着绯红圆领袍,人还未到达大殿中央粗犷的声音便先传了过来。

    “辛苦老将军了,只能让老将军跑一趟了。”

    “能为陛下解忧,是老臣的福分。”林默低头答道。

    “好,老将军下朝之后便去准备吧,早日出发以解潼关泠关之危,朕到时亲自到点将台为老将军饯行。”

    “臣领命。”老将军再次答道。

    “也不知朕要你们这些不堪之臣有何用。”朱武起身朝着殿后走去,最后回头看了殿内众人一眼,眼中怒火难抑,丢下一句话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真是可恨,这群人如今已经如此猖狂了,他们就差把造反写在自己脑门上了,可怜了左老将军,本来想着潼关与泠关配合攻下北梁的兖州,如今都被这群反贼给搅和了。”朱武被今天收到的消息气到旧疾复发,硬撑着把早朝主持完,此刻回到寝宫内将身边的宦官宫女通通赶走,正在与刚刚赶来的逍遥侯苏文谈话。

    “陛下息怒,如今潼关仍未失守,我们还有机会。”苏文来到朱武塌前,右手抬起轻轻拍打着苏武的后背,以自身醇厚的内力来替朱武缓解旧疾。

    “现在时机已失,北梁此刻已经有所防范,此计以无法就效,现在还不是与北梁正面开战的时候,攘外必先安内,得先将这群蛀虫收拾掉在转过头来对付北梁。”朱武的脸色渐渐好转,思索片刻后便对苏文说道。

    “这群门阀士族在我朝根深蒂固,先帝耗费十数年时间才将兵权从其手中夺回,如今还要逼迫的话只怕会适得其反。”苏文想了想如今的形势忧心道。

    “无妨,此事朕也知不可操之过急,如今南北大大小小河道以通,旱涝之灾以不惧,各地修建的书堂也已完工一年有余,再过几年我南离子民纷纷识文断字,明事理,知廉耻,门阀士族的声望必会跌至冰点,到时便是与他们清算之时,到那时还有何人是我南离的对手,我南离必将踏平北梁,至于西域诸国不过尽是些弹丸之地不足为惧,我南离雄师必将横扫天下,使得四夷宾服。”朱武注视着前方,似乎那个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南离就在眼前。

    “陛下之所愿,亦是臣之所愿,这盛世南离指日可待。”苏文一边轻轻拍着朱武的背一边回应道。

    “小文,你待会去一趟林府,知会老将军一声,先将泠关夺回,然后按兵不动,静静等待,北梁若借此举兵犯我边境那便回击乘势夺下兖州,如若北梁没有发兵那便待泠关潼关安定后便班师回朝。”

    “好。”苏文点头回道。

    “灵儿现在如何了?你告诉她那件事情了吗?”朱武思索了片刻还是将心中那个反复想起又反复放弃的计划提了出来。

    “早前便和灵儿说了,灵儿也一直在问事情要什么时候开始。”苏文面露难色的答道。

    “事后灵儿可否全身而退?”朱武再次问道。

    “依此时情况来看灵儿安全脱身的几率不足七成。”

    “那便再等等吧,何时能保证灵儿全身而退后再开始吧。”说罢朱武便摆手示意苏文停下。

    南离边境与十万大山相邻处的一个小村庄内,白一已经到此处一月有余。

    小山村与天渊相邻数百里,当初白一被其师傅送到了天渊旁,白一走了两天两夜这才来到这处小山村,村子内屋舍林立,几个水车错落有致的立在田间,一条小河流贯穿整个小山村,村民们见到白一时,白一一身衣服已经被一路上的树枝荆棘划烂了,俊俏的脸庞上也是沾满了泥土树脂,活脱脱一个逃难来的苦命人,村民们一见白一纷纷疑惑道这年间还有人逃难哩,瞧把这娃儿苦的呦。

    白一被好心的村民们收留后,便留在了小山村内,与村内学堂的先生一同住在了学堂内,平日里和村里的娃儿们一同听先生讲课,村民们闲暇之时也会站在堂后听先生讲课。

    此时白一正认真的听着先生讲课,白一学什么都特别快过目不忘,深受先生喜爱,如今在先生开小差的帮助下已经将所有的文字识了个七七八八了,又因模样俊俏深受村民们喜爱,纷纷想把自家女娃儿嫁给白一,热情的白一有点受不了,先生也经常对着白一打趣娶个女娃儿也好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