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谋主 » 第二十一章 种下数学的种子,定计灭西河

第二十一章 种下数学的种子,定计灭西河

    见李桓今日已讲解结束,李渊询问道:“贤侄,你这数学授课有何计划?”

    李桓思考了一下:

    “叔父,小侄觉得现如今起兵乃是头等大事,不可耽搁。

    如果诸位不觉得劳累的话,那每晚晚饭后,在此小院授课一个时辰。

    如今起兵在即,我先传授一些与军队后勤有关的一些数学知识。

    如此,授课量不大,三日即可。”

    李渊点点头:“既然如此,不若今晚便开始?贤侄以为如何?”

    “可以。”李桓点头应允。

    三日后的夜晚,小院中,李桓将准备好的,军队能用到的,最后的数学知识点讲解完毕。

    李桓喝了口水:

    “诸位,今日的课程已讲解完毕。

    明日,诸位就要在实际中开始运用这些知识了。

    如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可随时来找我解答。”

    这三天,李桓将加减乘除的运算,如何利用表格记账,如何进行统计,如何制作图表,如何利用图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的利用分析结果提出解决方案。

    众人这三天内,三观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刷新,从开始的接连震惊,到后来的麻木不仁,众人的心路历程可谓是异常刺激。

    三天时间,众人脑中唯一没变的想法是,这数学乃国之重器。

    等一统天下后,将这数学推广至全国,那国家的运转效率将十倍,百倍的提升,势必能够带动国家快速发展。

    而小院中两面画着密密麻麻数字、公式、表格、图标的院墙,因李桓的名声越来越盛,而名扬天下,被称为“数祖之墙”。

    后世各朝各代的当权者也都下严令,妥善的保护着这个小院和这两面墙,最后当之无愧的被评为第一批的世界文化遗产。

    众人起身,严肃而又庄重的向李桓一揖作礼:“谢先生授业。”

    李桓急忙还礼:“诸位多礼了。愿与诸位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助唐公成大业。”

    “愿与先生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助唐公成大业。”众人齐声。

    第二日,李桓老规矩,依坐在凉亭内,吹着风摆烂。

    李桓不是不想干活,是的确没活干,该他干的,要不就已经干好了,要不就是还在进行中,要不就是还没到时间,现在也干不了。

    所以只是摆烂了。

    不过李桓觉得下午就有事干了。

    根据史书记载,明天,六月初五,李世民和李建成就会出兵西河郡。

    到了西河郡一箭未射,就把西河郡拿下了,顺便把西河郡丞高德儒给宰了。

    来回9天,等于部队去野外拉练了一趟。

    李桓估计下午李渊就会找自己聊这个事情。

    果然,吃饭午饭,李桓午觉睡了一半就被李世民叫起来了。

    来到了中堂,李渊、李建成、李元吉、柴绍、斐寂、刘文静这几人已经在了。

    李渊将李桓喊了上去,将情况说了一下。

    和史书记载的一样,李渊要出兵了,而西河郡是通往长安的第一道关口。

    所以李渊给西河郡丞高德儒写了一封信,希望高德儒能投靠李渊,听李渊的命令。

    高德儒这个猪脑子,一点都没看清天下大势,直接就拒绝了李渊,而且言辞很不客气。

    这可把李渊惹毛了,李渊不想等到起兵再干了高德儒,决定立刻发兵。

    找李桓来,就是想问问李桓的意思。

    如果李桓反对,那李渊觉得自己也就忍忍算了。

    如果李桓不反对,那就直接干他丫的。

    李桓无所谓道:“叔父,那高德儒就一跳梁小丑,派些兵马,随手可灭。”

    李渊其实也怕李桓反对,见李桓没有反对,顿时高兴了:

    “那就让建成和世民走一趟,去将高德儒给灭了。”

    李桓撇撇嘴:“叔父,你也太看得起高德儒了吧?就这蠢货,随便派一将就行了,何须大郎和世民出动。不过……”

    李桓右手摩梭着下巴继续道:“这到是一次展现我军军威,提升大郎和世民声望的好机会啊。”

    “哦?天择的意思是?”李渊问道。

    “第一,此次出兵,我军可按队列训练的方式行军,必可展现我军军威,给予百姓莫大的信心,对我军起兵会有极大的推动、帮助作用。”

    “第二,大郎和世民,此次领兵,一定要和士兵同吃同睡,同甘共苦。这样能快速的得到士兵的认同,收取军心。”

    “第三,此次出兵,必须严令三军不得侵扰百姓,任何百姓的东西必须要付了钱才能拿。这样能获得百姓的拥戴和支持。”

    “第四,到了西河郡,先向城中百姓及士兵说明来意,并保证只除高德儒,其余人全部赦免。然后作势攻城,届时必有城中之人开门。”

    堂中之人皆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李桓,简简单单的一次出兵,居然给李桓整出这么多花活来,最后连高德儒怎么死的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李桓虽然多次被这样的目光注视过,但还是有点毛骨悚然,有点怕怕的说:“我说,你们能不能别这样看着我,瘆得慌。”

    众人都被李桓的话惹得哈哈大笑起来。

    李渊意气风发的命令道:“李建成、李世民听命。命你二人,明日点起一万兵马,发兵西河郡,灭杀高德儒。一切按天择至策行事,不得有误。”

    “诺!”李建成、李世民领命。

    第二日一早,李桓来到城门外相送李建成和李世民。

    三人站在路边,看着一队队兵甲锃亮、昂首挺胸,军姿挺拔的士兵,百人如一人般的迈着无比整齐的步伐,从自己面前经过。

    李桓不由得感到自豪。

    这些兵可都是自己训练出来的,虽然只是训练了队列,但现在士兵们展现出来的不就是自己的训练成果嘛。

    而士兵们路过三人身前时,也都认出了这三位,不由同时对李桓三人行举枪礼,或举兵礼,或捶胸礼。动作整齐划一,极为震撼。

    这些军礼也是李桓参考后世想出来的。

    持枪的行举枪礼,持短兵的(如刀、剑、锏等)抽兵出鞘行举兵礼,不便抽兵或未持兵的行捶胸礼。

    原本士兵的行礼是跪拜和作揖相结合。

    李桓极为看不惯,行个礼还这么麻烦磨叽。

    着甲持兵之时则更是不便。

    而且一点了都体现不出军人特有的气质。

    于是李桓和李渊、李世民沟通后就直接把军礼给改了。

    并严令战时、有军事行动时,执行各种任务时,执勤时、军营内都必须如此行军礼。

    见士兵们的队列又有极大的进步了。李桓不由得面露微笑,极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