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谋主 » 第四十章 汾阴郡军议,打河东?还是直接打长安?

第四十章 汾阴郡军议,打河东?还是直接打长安?

    李建成脸色一白,不敢置信。

    他这头晕的症状已经有3年多了。

    一开始只是轻微头晕,后来头晕慢慢加重,还出现头痛、心悸等症状。

    但每次都很快就好了,一直以为是身体虚弱造成的,从没重视过。

    今天被李桓诊断出来是高血压,而且还是二级高血压,已经到了无法完全控制,只会慢慢加重的程度了,李建成一时间心乱如麻,脑子里空白一片,呆立当场。

    李世民急迫的问道:“天择,确定吗?还能治疗吗?”

    李桓道:“确定,但没有治疗方法,至少我师门中现在还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不过已经找到延缓病情发展的调理之法。”

    李桓也是无奈,降压药的科技含量实在很高,在科技树上需要点亮的前置技术太多了。

    别说李桓穿越前没接触过药物研发生产,就算是专家级别的大拿来到大唐,照样束手无策。

    李建成这会也缓过神了,忐忑不安的问道:“天择,我还能活多久?”

    李桓严肃道:“严格按我说的调理身体,应该还能活30年。”

    李建成听完顿时松了口气,笑了:“还能活30年啊,够了,足够了。”

    李渊和李世民也放松了下来,这个时代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寿命不过是35岁,权贵的平均寿命在55岁左右,而李建成保养的好也能活到近60岁,的确不是值得担心的事。

    李桓一见这父子三人的表情就知道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对这病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李桓便再次严肃的说道:

    “这30年是最理想的状态。

    事实上,一旦病情发展到三级高血压,因为血管的硬化,随时都有可能突然殒命。

    所以必须将高血压牢牢的控制在二级,尽可能的延缓病情发展到三级的时间。”

    李渊父子三人间李桓如此严肃,也明白了这高血压的确需要重视,同时问李桓如何才能缓解病情发展。

    李桓将高血压需要如何调理一一说明,说到底也就是饮食和情绪控制这2块。

    李桓对着李渊父子三人再次提醒道:“叔父、大郎、世民,从今天起你们要严格按照我刚才说的饮食要求执行,万不可松懈。”

    李世民愣了愣:“天择,我也要按例的饮食要求做吗?”

    李桓点点头:“是的。叔父有高血压,大郎也有高血压,这说明高血压可以遗传。世民,你现在没出现高血压症状,不代表你没有高血压。有可能是你的病情是极轻微的,所以你现在按饮食要求做,就有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对你有影响。”

    李世民觉得有道理,便应承下来了。

    李桓又对李建成叮嘱道:“大郎,你现在除了严格控制饮食外,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有大的情绪波动,尤其是不要有精神压力。”

    李建成感受到了李桓对他的关心,微笑的点点头:“天择放心,我会注意的。”

    李渊也欣慰的看着李桓:“天择,多谢的话就不说了。时间也不早了,一起吃个饭吧。”

    ……

    攻下霍邑后的第4日,秋雨如约而至,一连下了20日。

    八月三日,秋雨终于停了。

    霍邑府衙内,李渊与一众麾下皆在大堂议事。

    “天择的推演天时之术果真厉害,何时下雨,下多久皆是准确无误。”李渊看着堂外那耀眼的阳光,不由得感叹道。

    堂内众人虽早已知晓李桓用推演天时之术推断出秋雨来临,但时至今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李桓用一次次的表现,不断的打破众人对妖孽一词的理解。

    不过大家已经对李桓的表现出的特异之处产生了免疫力了。

    这不,李渊对李桓的感叹换来的只是众人的点点头,然后就没了。

    李渊也只是感叹一下,随即对众人下令:“秋雨已过,天已放晴,各部今日整备,明天拔营。”

    “诺。”众人齐声领命。

    ……

    8月8日,大军行进至临汾郡,临汾郡直接大开城门,归降于李渊。

    8月13日,大军行进至绛郡,绛郡投诚。

    8月15日,大军行进至龙门郡,龙门投诚。同日,突厥始毕可汗遣康稍利率兵500人、马3000匹,跟随刘文静到了龙门,与李渊大军汇合。

    李桓听到有3000匹战马不由得乐了,历史上突厥只送了2000匹战马,现在被李桓一搅合,直接多了1000匹战马,血赚啊。

    8月18日,大军行进至汾阴郡,汾阴郡投诚。

    当晚,汾阴郡府衙内,李渊召集一众麾下议事。

    李渊高居上首,开口道:“诸位,现如今我军已拿下汾阴郡,距离那河东郡只有百里之遥。我军现在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李桓没出声,第一是李渊没点他的名,第二是他觉得应该让别人先发表意见,自己到时候再补充一下就行了,没必要去抢风头。

    果然,裴寂第一个跳出来发言:

    “大将军,那屈突通手握重兵,我们今天如果绕开他,万一我们拿不下长安城,撤退时就会遭到屈突通的阻击。

    到时候腹背受敌,局势将对我们十分不利。

    不如我们先全力拿下河东郡,再选择西进。

    河东郡是长安的门户,屈突通一旦战败,长安城可就是手到擒来的!”

    李桓听完点点头,然后满怀希望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果然不负李桓之望,跳出来反对道:

    “大将军,兵贵神速。

    我们现在拥有连战连捷的余威以及四方来附的部众。

    如果快速西进,长安城必定惊恐。

    长安城现在文不能谋,武不能战,更没有统兵大将。

    我们应该以最快速度进攻长安城,并拿下长安。

    若在河东郡与那屈突通僵持,就会使长安城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导致战机被贻误。

    消耗的时间越长,军心则越不稳,一旦军心离散,那么大事就不可为了!”

    众人听了裴寂和李世民两人的建议,都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李渊也在思索着两人的建议。

    越想越觉得无法下定论,因为两人的意见都十分有道理。

    既然拿不定主意,那李渊就决定让这里最聪明的人来出个主意:“军师,你觉得裴长史与世民的意见如何?”

    李桓见李渊点名了,也就顺势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回禀大将军,我的意见是执行右领军大都督的意见。

    如按裴长史的意见,确能确保我军的后路安全。

    但我军无法强攻河东郡,一是那屈突通谨小慎微,善于防守,二是我军兵力并不能绝对压制守军。强攻就是笑话。

    只能打造抛石机,每面城墙最少需要30架抛石机。

    这样十分消耗时间,怕是长安城那边会生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