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风云龙剑录 » 序章

序章

    伊盘大陆中央有着一片大草原,而在大草原上又有一条名为“尼长达江”的大江横贯,其中有四条支流从尼长达江分支出来,分别各两条地往江南与江北地区潺潺流淌去,这一片区域名唤“中流地区。”

    然而原本应该是茵茵绿草随着清风地抚弄而一会弯了腰一会挺直背,并且夹带着滚滚长江由东向西逝去的磅礴水流的中流地区,如今却是只见金戈铁马、尸横遍野以及血流成河。

    尼长达江之南,气候温暖怡人,物产丰饶,流传着这麽一首家喻户晓的打油诗:“波淼淼、柳斜斜,人人尽说江南好;雨濛濛、芳绯绯,人人皆忆江南醉。”

    然而此时的江南,不闻千里莺啼,更不见绿映红,惟闻鼓声隆隆,但见战旗遮天。

    中流地区的两大国,江北的洛坎国与江南的骊昌国,两国几乎动用了全国的兵力,在骊昌国的国门之前,严阵对峙。

    曾经互不侵犯、各自安好甚至交好的两国如今变得大动干戈、狼烟四起的此般局面,一切都还要从三年前的一桩离奇案件说起。

    三年前的三月,一名自称来自骊昌国的渔夫沿着尼长达江的支流在没有经过任何授权并且也没有任何相应许文件的情况下,沿着尼长达江往北流入洛坎国的支流闯入洛坎国国境。

    这件事起初洛坎国的皇帝,狄孝伦,只是以洛坎国皇族的名义正式要求骊昌国的国王,冷忠德,对此事公开说明,而所谓的公开说明,也不过就是发个告示,昭告天下骊昌国并无要侵犯洛坎的意图,一切都是一场误会而已。

    然而这件看似只是勿入国土的小事情,却在五天后突然有了戏剧性的转变,而这戏剧性的转变让一直维持着和平的两国关係陡然间急转而下。

    就在冷忠德打算以骊昌国王室的名义说明此次事件,并要向狄孝伦要求遣返渔夫回骊昌国进行事后审理时,那名渔夫却突然消失了。

    离奇的事情一桩接过一桩,就在渔夫失踪的同时,负责监守被关押在牢中的渔夫的五名狱卒竟一个不剩地都死光,而且尸体甚至被吊在了牢房中,五具尸体更是皆四肢不存,据说就连当了半辈子的典狱长的典狱长在看到那副景象的时候,也是忍不住地当场昏倒。

    这件事让手掌武力冠绝伊盘大陆的军队的洛坎国皇帝狄孝伦龙颜大怒,再加上朝中不知怎麽地就传出了那五名狱卒皆是被那名骊昌国的渔夫所杀的消息,这个消息一传出便在洛坎国的朝堂中立即甚嚣尘上,就算是文官,也早已在北方独有的豪迈、果敢气息中薰陶,对于这种可以说是蔑视洛坎皇权之事,义愤填膺的程度完全不亚于武将们。

    索性还有一小撮以太子狄康武为主的官员较为冷静,而这些冷静看待此事并且心中有所疑虑的官员们中也正好有几位身居高位的官员,当朝宰相便在其中,在太子与宰相的联合上书建议下,狄孝伦才没有立即下达出兵的皇令,而是透过强硬的外交态度和言词表达抗议,并且郑重地要求骊昌国给出一个交代。

    洛坎国的外交使臣是这麽在骊昌国的王宫中对骊昌国的国王说的:“十日内若没有给出一个让我洛坎国满意的声明,那这份维持了好一段时间的天下太平,便要与我洛坎那五名惨死的狱卒,陪葬!骊昌王,这罪名,你可敢担?”

    本来在接到消息后感到无比震惊的骊昌国朝堂,在被洛坎国的外交使臣撂下这麽一段宣言后,除了意识到事态正在逐渐失控外,也对洛坎国的这一份霸道有了些许敢怒不敢言的情绪。

    其实洛坎国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骊昌国发出那名渔民与骊昌国无关,并非骊昌国之人的声明,这样一来洛坎国便能有完全自主的权力对那名失踪的渔夫进行追捕并且施以刑罚。

    儘管骊昌国的朝堂中,也有不少声音说若开了此例,难保不会对未来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当下更是有损骊昌国之颜面,然而冷忠德在心中权衡了利弊之后,依旧决定按照洛坎国的剧本发布声明。

    然而就在在洛坎国的使臣发出警告声明后的两天,骊昌国国内就突然发生两起大规模的爆炸事件,这两起爆炸事件惊动了骊昌国全国,更是震撼了骊昌国的朝堂,而且据倖存者的说法,两起恐怖爆炸攻击事件的凶手都在引爆炸弹前清楚表明自己是洛坎国被杀害的狱卒的亲友。

    这个消息一出现,瞬间便让骊昌国陷入极度的恐慌和群情激愤这两种矛盾的情绪之中,身为骊昌国国王的冷忠德在这样的局面下,出面亲自严厉地公开谴责洛坎国这背信之举。

    儘管在公开谈话中也是轻轻提起了那名渔夫与骊昌国豪无关係,但洛坎国对于骊昌国的控诉显得非常不能接受,尤其是那五名狱卒的亲属,更是痛斥骊昌国为了卸责而无耻地盗用自己的身份。

    紧接着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一个不可思议的阴谋论便在洛坎国中传播开来,在骊昌国国内发生的那两起爆炸事件,其实根本就是骊昌国为了推责而做出的一齣自导自演的戏码,而这个阴谋论也不知道为什麽竟是以相当快的速度传入了骊昌国境内。

    在恐怖攻击中活下来的倖存者和亡者家属对于这种被子虚乌有的阴谋论扣上的莫须有罪名的哭诉和请愿下,身为国王的冷忠德终于在多数同样早已对洛坎国表现出的嚣张跋扈气势有所不满的百官谏说下,做出了一个足以被后世人称为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决定:挥师北上、跨过大江、进军洛坎。

    起初无论是气势和声势都高了一筹的骊昌国真的大有扭转自古北强南弱的现象的趋势,但随着战争的时间逐渐拉长,骊昌国的补给线拉的越来越长,骊昌国的攻势竟是在一年后出现了走下坡的颓势。

    反观洛砍国军,虽是失了先手,但凭藉着多年称霸伊盘大陆的深厚底蕴,又或者说是打从一开始就是佯装后撤,等待的就是骊昌国的军队如换气一样的转变,只要抓住了那一瞬,便是足以扭转乾坤。

    从来无论是术者、武道甚至战争,讲究的都是一股气,谁的气长,便能更有优势,而往往被抓住换气的那一瞬的一方,十之八九便已经落于败方之地了,骊昌国的北伐军队便是如此,在洛坎国第一支闻名天下的骑军出现首度尝到了北伐以来的第一次战败,而且还是一场无庸置疑的大败。

    自从那一场大败之后,骊昌国军便开始不断地后撤,然而洛坎国军却没有打算见好就收的样子,而是一路追击,这场追击战整整追击了两年,洛坎铁骑踏过了尼长达江,而当洛坎国军全部正式进入江南地区时,江南地区的人们才真正意识到那一个传闻不假。

    以前洛坎国的皇帝说过一句话:“天下,没有我洛坎铁骑到不了的地方,朕若是一怒,天下我有。”

    然而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就在中流地区的两大国你来我往了整整三年的同时,却有一支声势更为浩大、规模更加庞大的军队,扛着一面一面黑底金“戎”字的大旗,从西边悄然奔至,如一头蛰伏许久的饿兽,准备在最洽当的时机,一举将眼前的猎物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