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魂穿袁绍 » 第十九章 围三缺一

第十九章 围三缺一

    众将商议之后,决定围三缺一,从东、南、西三个方向佯攻,保护投石车到达合适的位置,进行轰炸。黄巾贼一旦弃城,便可追杀破敌。

    宗员攻西门,刘备攻东门,袁绍亲率魏延、木老六、赵老四攻南门。

    当然,都是佯攻,目的是创造机会,炸毁敌人粮草。

    战鼓咚咚,汉军三面围攻,声势浩大,黄巾军自是严阵以待,城墙上人头攒动,刀枪林立,弓拉满,箭在弦,气氛满满。

    根据瞭望塔上观察员的旗语,投石车不断的调整位置和角度。炸药包重量较轻,炸歪十几个之后,才开始命中发威。剧烈的爆炸,令城内黄巾士卒开始惊慌,不断有房屋被炸塌,碎裂的木屑瓦片崩死了不少人。持续的轰炸,终于引起了大火,四处蔓延。

    不过炸药包没多少,每个方向只分配了50包,轰炸来的猛烈,去的也快。袁绍亲自登上瞭望塔观看,广宗城内被炸毁的房屋差不多有三分之一,三个堆积粮草的院落已经化为一片废墟。黄巾小兵忙碌的担水救援,至于能扒拉出多少粮食,就看张角决定什么时候弃城突围。

    鸣金收兵,众将皆喜,这真是痛快啊,不费一兵一卒,就对贼寇造成了沉重打击。保不齐,过几天,张角就会下令从乌龟壳里面跑出来,到时候,大家追上去一阵砍,那就是哗啦啦的战功,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众将正在洋洋得意之时,一个聪明人站了出来。

    “将军,围三缺一,实乃大谬。倘若五万贼寇从北门突围,四散逃跑,我们大军不过二万,如何剿的过来。若让张角张梁逃出生天,过不了多久,他们还能再拉起几万的队伍。放虎归山,悔之晚矣。”

    众将闻言,也觉的在理。但是,如果四面合围,困兽之斗那是很恐怖的,我们这二万人怕是要死一多半。袁绍也觉的合围全歼不划算,小兵不是人吗?自己攒个三千人不容易,可不想死一半。

    “哥们,叫啥啊?可有什么好办法?”袁绍自是要问一问,你没好办法,也别出来吓唬大家伙。

    “在下沮授,没有什么办法。”

    淦!你这话说的真混蛋啊,只管提问题,至于怎么办,将军自己想!不过,你这名字听的倒是耳熟!跟宗员私聊了一会,袁绍才明白,沮授原来是广平县令,黄巾肆虐,逃到了赵国,很受赵王刘赦赏识,朝廷大军围困广宗时,刘赦就派沮授带领赵国地主武装前来助拳。

    “诸位,可有什么办法,若真跑了张角张梁,恐怕陛下会不高兴!”言外之意,抓不到贼首,各位的功劳可就不怎么大了。

    “将军,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我们兵少,而贼寇众多,围三缺一,人手不够,贼寇弃城逃跑,可能会剿灭不了多少。要解决这个矛盾,唯有扩军招兵!”梁鹄抱着《大汉小常识》,连日钻研其中的辩证法,开始有点自信。现学现卖,张有钱能想出办法,俺也能。

    “嗯,有道理,可是这冀州很多人都从了贼,从哪里快速招些兵马呢?”

    “将军,我有一计。沮授将军就是个好例子,赵国能出兵,冀州三郡六国,除了打烂的常山国、巨鹿郡、中山国、安平国,那还有河间国、甘陵国、渤海郡三个地方并未被攻破,可以传令让他们派兵支援?”张有钱还是比梁鹄高了一筹。

    沮授提出问题,梁鹄分析问题,张有钱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袁绍认为,这三人都是有脑子的人,不似宗员、刘备、魏延等人就会光膀子撸!

    于是,写了军令,盖了将军印,封泥盖章烤干。为了安全,派出去好几波信使,总能有一波送到吧。

    又命令斥候往西北深入,时刻监视西北方向是否有黄巾援军的踪迹。大军继续围困广宗,只待援军到来,再做打算。当然,也做好了黄巾突然突围的准备,那时候也就顾不得张角张梁跑了,闷头追杀便是。

    连日无事,袁绍跟魏延等人一起扯淡聊天。

    “文长,看你也是识字的人,怎么会想跑出来当兵?”袁绍决定对魏延深入了解一下,表达一下自己对下属的关切之情。

    “将军有所不知,早年,俺村也是个大族,只是连年瘟疫,死了大半,剩下的人也各奔东西,到我这一代,基本没几个人了。自从家父故去,俺一个人,那过得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几十亩地还被邻村王家给骗没了。没了着落,就想着投军混口饭吃!”

    “文长兄弟,听起来你挺惨啊,你那邻村姓王的真不是个东西!”张有钱义愤填膺。

    “文长兄弟,你这还算好的,赵老四才叫惨!”木老六不会做人,哪壶不开提哪壶。

    “老六,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再说,老子也把那杨家屠了个满门,哼,也不算亏!”

    “你可别吹了,人家杨家本家,现在还找人弄你呢,你怕是连军营都不敢出!要不是将军罩着你,这军营怕也保不住你。”木老六知道的挺多,看来没少跟赵老四一起勾搭。

    袁绍跟魏延私聊,说了说赵老四的往事。魏延对这个汉子的遭遇表示了同情,也表达自己的敬佩,哥们够狠!谁不知道弘农杨氏,那跟汝南袁氏一样,都牛气的很,四世三公的不只袁家,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兄弟啊,等哪天班师回朝,哥陪你去老家会会这个王家,把地要回来,如果王家还回来也就罢了,不还就让咱的刀跟他们讲讲道理。对付这帮人,只能用拳头说话!不能当大怨种!”赵老四对魏延的佩服作出了回应。

    “四哥说的对,等班师回朝,咱们也是功臣了,估计王家也就能听懂咱的道理了!”魏延表示四哥说的真好啊,仿佛在脑海里开了一扇门,想当初,怎么就忍了,当了大怨种。

    袁绍心想,魏延早晚被赵老四带歪,哎,不管这个。不过,貌似自己这几个手下打心底认为我军必胜啊,嗯,士气高昂,军心可用,可是这才到哪?事情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西北那旮旯完全失去了控制,张宝已经击溃了郭典,又跟张燕搅和在一起,那鬼地方一旦扎根,被他们建立了根据地,就麻烦了。根据张燕历史上的表现,八成不会跟官军硬拼,就打游击,汉军真受不了,没这么多钱粮耗着。耗上几年,等刘宏殁了,朝廷大乱,谁还有心思剿黄巾?

    广宗黄巾守军又随时可能突围,硬拼的话,能赢也是惨胜,搞不好还让张角张梁逃出去。历史上卢植的军队也没打下来,才选择挖沟围困想饿死人家。后来是董卓,董卓憨憨,直接选择先强攻张宝,被人揍的屁滚尿流。最终还是皇甫嵩、曹操挥军北上,北路军和东路军合兵一起才剿灭的张角张梁。

    目前,袁绍就盼着援军能早点来,到时候胜算更大一些。只有尽快灭了张角张梁,大军才能开往常山国。

    袁绍巡营,路上发现不少野菜,看到荠菜,想到荠菜水饺,搞点蒜瓣,弄点醋,想想就口舌生津。于是,去野外转悠了一圈,亲手薅了一筐野菜,将军都亲手下场薅野菜了,随行的近卫小兵,哪敢闲着,于是,大家满载而归。

    汉代一般都是一日两餐,早晨八九点一顿,晚上五六点一顿,没有所谓的午餐一说。但是袁绍这次可等不及了,当下命令炊事班动起来,烧水和面,洗菜,又弄了头猪宰了,焯水去腥,剁馅,擀面皮,包饺子,没啥难度,一教就会。

    兵营包饺子,速度自然是没话说。下锅,出锅,很快,袁绍中军营小兵们,太阳下,三三两两,或蹲或坐,就着蒜瓣吃着饺子,那叫一个幸福。

    饺子的香味,充满了回忆,容易让人想起家,容易让人想起爹妈,很多小兵吃着吃着就流出了炙热的泪水。很快香味就飘到了木老六的左营、魏延的右营、刘备的军营以及宗员的军营。人家小兵吃的,咱也得吃上,各位长官都是爱兵的。于是,各营派出一部分小兵去薅野菜,准备全军吃饺子。

    吃饺子这事,有些失控,但是效果是好的。小兵们之间的感情更加的深厚了,也促进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当全军同时吃饺子的时候,那种香味更加的浓郁,飘过战场,来到了广宗城头,又被城内的黄巾小兵们闻到。

    黄巾小兵纷纷打听,当得知是官军正在吃一种在太阳反光之下亮晶晶的月牙似的吃食的时候,纷纷咽了咽口水,并骂官军不当人子,打仗归打仗,你咋还搞起了美食?甚至有人开始隔空喊话,你们吃啥呢,能不能卖一碗给俺尝尝,俺有钱?

    最终,也不知道是哪个混账东西,跟黄巾北门大营的小兵透露了饺子的秘密,一传十,十传百,北大营的黄巾小兵也开始冒险溜出去挖野菜!

    当病重的张角,吃了一碗饺子之后,神奇的恢复了不少,并于当晚跟张梁回忆了自己的一生,最后沉重的睡去,再也没有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