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拯救大宋:从做海贼开始 » 第二十二章 新船

第二十二章 新船

    中国古代的工匠是极具智慧的,否则也创造不出那么多在后世都让人觉得惊艳的技术和作品。

    相比于欧洲人的一根筋,他们更倾向于用巧劲,花最小的成本最少的精力来解决问题。

    这在造船的工艺上就体现的很明显。

    祝大鲲他们没加工过这么厚的肋骨和木材,完全是因为他们用其他的方法取代了这两项工艺。

    这时候的福船上是没有肋骨的,取而代之的是水密隔板。

    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自然是水密舱减轻了船体漏水的风险,一两个舱室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船只航行。

    坏处也显而易见,水密隔板不可能像肋骨那样三五十公分放一个,这就造成了船体横向结构强度低,船只难以在恶劣海况下航行。

    同时水密隔板也将宽敞的船舱隔断成一个个很小的空间,船舱的利用率是很低的。

    至于船板,祝大鲲他们用的是这个时代最普遍的多重叠板技术,将一块木板的厚度平分成几块,像鱼鳞一样搭接起来,并用铁钉进行固定。

    这种方法加工简单,装配弯板也非常容易,还更加节省木料。

    麻烦的就是如果船板损坏很难更换,所以这时候的海船才会每年都要在最外面的船板上面再增加一层新的船板。

    平心而论,中式帆船很符合中国古代国情。

    海船就是消耗品,加上中国沿海本身就缺少造船的优良木材,船只大多用上五六年就要拆解报废了。

    但这也足够海商们赚得盆满钵满了。

    一直到西方列强崛起之前,中国四周都没有强大的海上威胁。

    进行海贸的海船,航线也只是在海况较好的近海贴着海岸航行,并不需要特别坚固的船体,也不要求做工有多么精良。

    但是郑庆要的不是这样的船,他们是海盗,必须要船坚炮利。

    他想造的是真正能够跨洋航行的船,同时在能得到足够维护的情况下,最少可以使用十五年以上。

    这并不夸张,老美18世纪末造的宪法号直到郑庆穿越的时候还能出海航行,那可是艘快200年历史的木帆船!

    所以算下来,虽然郑庆计划建造的帆船造价更高、工期更长,但成本总比隔三差五的造新船要低得多。

    更不用说无论是速度、坚固、适航还是载货,他的方案都要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船只。

    针对祝大鲲提出的问题,郑庆的解决方案是——蒸!

    把木材用蒸汽蒸过之后,一点一点的掰弯,再拿木楔子固定住,等到木材中的水气蒸发后就定型了。

    这是一个很繁琐的工序,但必不可少。

    郑庆在这艘船上要求并不高,最厚的船材也才15寸,相当于50厘米左右,要知道18世纪英国海军的战列舰最厚的船板足有1米多!

    如果祝大鲲他们连这样的技术都解决不了,郑庆的无敌舰队梦想就要破灭了……

    祝大鲲当然也想造出一条天下最好的船来,他把郑庆说的都细细记录了下来,又接着问道:“那俺们这船,就用大食人弄来的木料?”

    这话把郑庆吓了一跳,要造好船当然得用好木料,祝大鲲这么问,难道大食人船上的柚木不能用?

    “祝管事,那船柚木不会是生料吧?”郑庆惴惴不安地问道。

    思来想去,也就只有这一个原因了。

    生料是还没干透的木材,刚砍伐下来的树木一般是不能拿来造船的,通常需要阴干数个月甚至数年,直到木材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到20%以下才能用做船材。

    当然强行用也不是不行,代价就是船只的寿命会大大降低,而且多半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

    郑庆可不想冒这个风险。

    祝大鲲讪讪笑了几下:“那倒不是,俺看了,大食人运来的料都是晾好了的熟料……”

    “那是木料不够?不应该呀?”一旁的萧恩问道。

    “也不是。”祝大鲲透过打开的窗户指着远处听着的两艘大食帆船道,“就算不够,把那两艘船拆了怎么都够了,俺看了,那两艘船也是用这柚木造的。”

    见众人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自己,祝大鲲不好意思道:“俺就是觉得这料子太好了,有点心疼。这玩意打棺材都要得。”

    所有人无语。

    郑广气得牙痒痒的,挥手就给了他一个大逼斗:“你把船造好了老子给你弄根金丝楠打棺材都成,再说山上那些红桧木还不够你用吗?”

    “最后一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祝大鲲揉着后脑勺道,“二郎,这船甲板上的六个圆筒是啥?”

    这回轮到郑庆苦笑了,他当然知道那是6门12磅炮,不过即使还没来得及去铁匠坊看过,他也明白这时候把火炮弄出来是件异常艰难的事。

    舰炮不是岸炮,不能做得又大又重,这就对铸铁材质的要求非常高,否则等待他的就是炸膛。

    而他对现在的冶铁工艺完全没信心……

    “这是一种非常厉害的火器,不过和你造船没什么关系,你先当他不存在好了……”郑庆只得无奈道。

    见再没什么问题,祝大鲲立马就被几个大佬赶出去筹划开工的事情。

    一群老海贼围着桌上的模型,就像即将到手的新玩具,指指点点的朝着郑庆问这问那。

    林七把半个身子靠在苏四狗身上,这货绝对是个狠人,才做完清创缝合手术没两天就能勉强站起来了。

    相比其他人的激动,他此时要冷静得多:“郑二,这船和我们现在的很多地方都不大一样,开起来麻烦吗?”

    众人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

    不说别的,新船的船帆都和福船大相径庭,这就意味着很多老办法注定行不通了。

    郑庆点点头又摇摇头:“麻烦肯定是有的,但是只要熟悉了,这船比福船要好开得多。”

    他指着船帆对众人道:“如你们所想,最大的不同在操帆上。”

    软帆的操作确实比硬帆操作要复杂一些,收帆张帆都需要水手爬上爬下,而且需要通过操帆索来调整船帆的角度以达到最大效率的受风,这就要求船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

    不过使用更轻的软帆之后,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升帆了,船上的必备船员反而少了……

    郑庆大致计算了一下,如果不考虑以后的炮组人员,只用十二、三人就可以操纵这艘帆船,比后世著名的美洲号要多几人,因为主桅多了面横帆。

    “那就先练起来!”郑广狠狠砸了一下桌子,“先在岸上立几根桅杆,让弟兄们先练起来……”

    “先生……”

    话音还没落,门口就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女声,让郑庆打了个激灵。

    黄蓉满头大汗,急匆匆地道:“先生,大当家,出事了……”